微课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5-23 06:00:53

微课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近几年来,时代的进步带动了科技的发展,微信、微博等信息工具的迅速兴起使微课程也逐渐走进了高校课堂,为高校课堂增添了一丝光彩。以微课程在高校教学中应用的优势为出发点,探究了微课在高校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应用,并对其具体应用提出了一点建议,希望可以对高校教师以后的微课教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微课;高校教学;应用

微课,即微型课程,又被命名为短期课程或课程组件,是指教师以信息化的方式精心设计教学课件,然后把课件中的知识点或教学流程通过流媒体的形式简短、形象、完整地展现出来的一种教学活动。与传统的教学课堂相比,微课具有时间更短、知识更加集中、教学目的更加明确等特点,这种特点使微课在高校中迅速发展起来,使高校的课堂变得更加有趣、高效,教师和学习者也从中受益匪浅。

一、微课在高校教学中所具有的优势

1.微课便于拓展科研的时间和空间

微课利用结构化网页,把各式各样的教学资源整合到一个界面上,知识结构一目了然,展现形式更加形象化,给学习者提供了自主选择学习知识的机会,有利于学习者更加有效地学习以及交流。有了互联网及微课的学习平台之后,教师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就能在不同的领域中对样本进行研究,真正进入了足不出户就能进行互动与交流的信息化时代,使科研的时间和空间得到拓展,这对于传统课堂来说,明显有点不切实际。

2.微课便于更深入地开展教研活动

微课的主要展现方式就是视频,视频的播放时间一般持续在10分钟左右,时间较短,但主题往往会比较突出,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微课的精短小巧加上阅读的方便性,可以使在线的浏览和点击得到很好的实现,因此得到了更多学习者的青睐。以微课的形式进行教学研究,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具体的涉及,以便于对教育教学提出具体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3.微课便于丰富教育教学研究资源

对于半结构化框架的微课来说,内容、点评等是可以进行拓展、修改和生成的,并且只要教学环境发生变化了,微课就可以随着环境的变化进行优化和充实,这样实时信息动态的更新使高校的教学研究资源更加丰富与充实。

二、微课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1.对教师进行制作微课的培训

作为微课教研的组织与实施者,教师成为微课开展的核心因素,掌握微课教学方法的精髓就成为教师学习的重中之重。为了教师能够更好地学习,学校首先应该加强教师的技能培训,使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微课的基本应用,使微课制作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另外,每一位制作者制作出来的课件多多少少会出现一些偏差,而表达出来的内容传递给另外一人时又会因为不同的教育背景、知识水平等原因再次产生理解上的偏差。因此,在微课初稿完成时,可以请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前来指导,并对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将这些建议进行整理与总结后形成的资料对于教师个人来说又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当然这使教师在观念、知识与技能上也得到了更加深刻的认知与突破。

其次,学校应该建立鼓励机制,鼓励教师在微课的开发与建设中都能积极参与,比如参加全国的微课教学比赛,教师以微课的形式将内容成功地展现出来,不但较好地阐述了某一个知识点,对自己也进行了很好的宣传。传统的课堂上,一个讲课再好的教师,他的讲课对象一般也只是一个班的学生,其他院校的同行和学生是一概不知的,这样不利于传播优秀教师课堂的正效应。但是,有了微课,对于一些优异的微课作品会得到众多学习者的正面反馈与评价,这无疑是对教师最好的激励方式。当然,教师要想进行交流与沟通也可以通过微课平台,利用微课平台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进而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2.创建微课资源建设机制

(1)微课应结合学校教研活动,丰富微课资源库。现在不乏高校需要开展众多的教研活动,比如开展各种学术讲座、公开课等,这样的教研活动就会用到以微课的形式去摄制录像来展示,并且教师教学的反馈也是在教研活动结束后通过微课的资料来进行反思和改进的。(2)微课应结合学生的活动,使课程内涵得到丰富与拓展。现在很多高校的学生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晚会活动等都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当然,为了达到能为同类活动提供参考进行反思的目的,学校会特意安排录像人员将精彩的瞬间录制下来,为后期微课的开展提供丰富的素材,也丰富了学校的微课资源库。

3.开展微课形式的研课活动

具有短小精悍、明确指向等优势的微课在教师科研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因此,教研组在调研微课时,根据对教师提出明确的教研要求进行反复的观看浏览,找出微课的不足之处,并对其提出可行性的改进建议。这样教师可以在可控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可以对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技能进行集中研究,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以微课形式开展的课堂时间虽然比较短,但只有精心准备的态度加上精练的语言和内容才能展现出知识点的精华,这样精彩的授课效果才能切实达到。内容的科学性、知识的实用性、教法的多样性、授课的艺术性等都需要教师在备课和讲授过程中认真探究。只有做到这些,微课的优势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才能使每一课堂达到更有效的效果。

4.拓宽知识传播覆盖面

随着时代的进步,全球已步入信息化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从过去的印刷品、书籍、杂志等传统媒体已经转向当今的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利用移动设备刷微博、看新闻、看视频等行为已经成为当今年轻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然,媒体网络的授课方式引起了高校学生的兴趣,比如,哈佛公开课等国际知名院校的网络课程就受到了广大学习者的青睐。因此,基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设备的课堂,通过互联网媒介使课堂教学与互联网结合起来,以便于知识能够更好、更快、更广地传播出去,使知识传播覆盖更广的领域,让更多的人可以学习到知识并从中受益。

5.建立高校教师交流平台

高校教师交流平台的搭建,有利于更新知识与提升教学能力。教师将自己的教学风采以微课的形式展现时,其他院校的教师也可以将他们的教学课程通过网络展现出来,互相观看借鉴并进行反馈评价,交流评价一下彼此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改革、教学效果等。俗话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不断地交流讨论,很多教学上的难题就会得到解决,知识也能得到及时的更新。这样的交流不仅适用于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学生培养机制的完善也是适用的。所以不难看出,搭建高效教师交流平台,以微课的形式进行交流研究可以优化教师的教学设计,融合专业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

6.加强学习的趣味性、娱乐性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相比,制作微课的过程必须是在教师的精心准备下,认真斟酌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微课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微课内容里边却包含了教师前期的很大投入。只有这样形成的微课才不会像传统的课堂教学那样不断重复而造成乏味枯燥的课堂效果,学习者也不会因此而厌倦。在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作品中,许多微课作品在保证知识点正确的同时,都有其自身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使学习者在学习中过程中体会到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以至于更好地学习。比如,有些设计者将课堂设计成知识微讲堂,再加上主持人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将课堂的知识点有趣、完整地展现了出来,不容置疑,这种方式是受到很多学习者喜欢的。

7.微课的反馈、反思

微课针对的对象不是领导,也不是其他教师,而是学生,因此学生的体验反馈应得到教师的重视。对于即将到网上的微课程可以进行用户测试实验,选择一个自然班或者随机抽取部分学生(样本人数应大于25人)进行测试,将学生的课堂表现记录下来进行意见跟踪,另外及时收集学生给出的意见反馈,对于相对集中的意见进行反思改进。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测试,实验组采用微课形式上课,对照组不采用微课上课,然后以相同的依据分别记录两组的学习状态,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更加有利于微课教学的深入研究。经过测试的微课与未经过测试的微课视频相比,它更有可能得到大家的认可,真正达到微课高效、有趣的课堂效果。

三、对微课在高校教学应用中提出的建议

微课在高校应用中凭其自身的优势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但它在实际运用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下面针对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1)微课内容短小精炼,时间较短,有时不能全部融入复杂的逻辑知识点。针对这一问题,建议:用微课教授一些知识结构相对简单的知识点,而对于相对复杂的内部结构且不容易阐述清楚的知识点应放弃微课,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或者这两种模式相互结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当然,这可能需要教研室进行协商讨论,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来灵活地传授不同的知识点,使课堂效率达到最优化和高效化。(2)设计微课程不能只靠一人来完成,是需要团队合作的。微课程要求教师集体参与到发现问题―探究教学难题―找到解决方法这个过程中去,在参与这个过程时就会形成微课程研究的氛围,只有每个人的智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集体的智慧才会发挥到最大,为了使每个教师都能在这种氛围中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才智。建议:首先,加强学习使全校教师对微课程充分认识,让大家了解到什么是微课程,微课程能为课堂带来什么不一样的效果等;然后,培训教师运用微课程的专业能力。学校可以邀请有经验的教师作为指导,在校内开展设计微课程的培训和研究活动,培养本校的微课骨干,作为后期设计微课的“先锋”;最后,学校开展设计微课程的比赛,树立良好的典范。这个典范可以由学校的各个系进行推荐,选择的科目一定要适用于微课程开发,对于参与比赛的优胜者加以表彰进行奖励,从而树立起典范。

作为“微”时代产物之一的微课程,它使传统的课程教研手段和方法得到革新,细化了高校教学课程安排的目标,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反思与教学探究,有利于学习者向高效学习模式的转换。微课程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之一,使高校的教学模式得到了改革,教学理念得到了创新,在今后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必将成为教师与学习者专业成长路上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楼京京.微时代“微课”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6):10.

[2]李婉嘉,徐晶.微课开发与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3(11):85-87.

[3]陈颖,路强.“微课”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3,29(11):54-57.

[4]苏小兵,管珏琪,钱冬明,等.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7):94-99.

[5]寻素华.浅析微课程开发在校内外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9):123-126.

上一篇:巧用导入,激活课堂教学这一江春水 下一篇:浅析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如何实施高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