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5-23 04:16:28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对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有促进作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以便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解决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小组中都得到了发展。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教学模式

在当前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比较喜欢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以下简称合作学习)。但由于一些信息技术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的正确把握,表面化、形式化地理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少教师都觉得教学效果不是很好。本人经过大量的课堂教学观摩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笔者在听课过程中,发现不少老师习惯于把学生直接分成两人一台电脑,然后就称为分组,在教学过程中,便以这种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其实这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化理解。小组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给学生分个组,让学生成“团”讨论,也不是通过乱哄哄的课堂来衬托学生的“自主”。信息技术学科的小组合作化学习要充分调查摸清学情,对学生经过必要的培训,让学生有角色意识,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才能使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在这种学习形式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不然,“小组合作学习”只会形式化,让信息技术课堂上出现放羊式的课堂氛围,不能实质性地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二、合作学习使用过于泛滥

有些信息技术教师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不明确,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把万能钥匙,几乎每堂课都必须有小组合作这道“风景线”。也不管教学的内容是否具有探究性,一上课只要教师兴之所至,就让学生开始小组合作。实际上,教师课前不准备足够的、合适的学习资源,供给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学生只能轰轰烈烈地高谈阔论。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就是要看教学内容是否有合作学习的必要,有没有合作学习的价值。所以,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分析是否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三、合作学习缺乏有效分工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上课伊始便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小组成员之间没有合理的分工,往往导致有的小组成员没事做,有的小组成员事情多得做不完。常常导致学生原来会做什么,仍然只会做什么,原来不会的,仍然不会。所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对每个小组的成员要进行合理分工,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特长。如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某个主题网站的制作,分工时让某个成员负责收集图片,某个成员负责图片处理,某个成员负责动画制作,最后在完成网站栏目规划后,大家共同进行网站制作。这样,可以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事可做。不然的话,有的累的累死,有的闲的闲死,看似气氛热烈,其实小组合作学习内容与课堂教学无关。这样的课堂,教师是可有可无的,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处于一种缺乏监控的杂乱无章自由放任状态。

四、合作学习忽视群体均衡发展

在信息技术教学课中,我们经常发现,教师一说小组学习某个内容,学生就“千姿百态”,合作学习并不见得怎样合作。有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互相“交集”的;有窃窃私语,自得其乐的;更多的是几个学生侃侃而谈,表现得异常活跃,而另外一些学生一言不发,静当“忠实”听众。当老师确定的时间一到,便请小组代表(均为优生)汇报。这样合作学习就成了“优生”挑大梁,“学困生”跑龙套的假合作学习,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游离。这种只注重学生部分人而忽视整体提高的合作学习,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因此也是失败的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用好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呢?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

一、给学生确立适宜的学习目标

一个好的合适的学习目标往往能给人以希望,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确立适宜的学习目标,不仅让优生能看到希望,还要让资质迟钝者看到曙光,要让学生能通过相互协作,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所以,采用合作学习模式,要求教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制定适宜的学习目标,这一目标应是“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和热情,并且有利于目标的达成。

二、给学生选取具有合作价值的载体

合作学习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但并不是说所有学习内容都需要合作学习,而应根据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重点、难点、学生的疑点,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是否适合学生认知水平,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维,将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一定要精选问题,要把那些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或趣味性、生活性的问题,或热点性、规律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

三、把握合作学习的契机

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手段。教师在教学中需不需要使用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要取决于教学的需求,取决于学生的需求。当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能解决某一问题的情况下,而且这些个体都需要解决某一共同问题的情况下,学生之间才会产生合作的愿望和要求。在此情况下产生的合作,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因此,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契机,既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给学生留足合作学习的时间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任务重,时间紧,好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在许多问题的讨论上点到即止,不给学生留足独立思考的时间,难以让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也无法为后面讨论交流提供“厚实”的物质基础。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优势,在组际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也要展开讨论,给学生留足充分的时间,要跳出教学设计的框框。这样,有助于学生把问题讨论得更广阔更深刻,有可能能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

我相信,随着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广泛运用和越来越多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不断探索,努力探究,这种教学模式会更完善、更合理、更有效。

参考文献:

[1]曾琦.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M].北

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新沂市八一实验学校)

上一篇:STS视野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变革 下一篇:职业学校美术欣赏课程教学管理体制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