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时间:2022-05-23 01:00:48

谈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全面开设,给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带来机遇与挑战。本文是我根据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些理念结合自己这几年来的教学工作实践,对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提出的一些见解和感悟。

关键词:信息技术;分组教学;分层教学;体态语言

第一,利用第一节课做好调查,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在每届新生入学,开始本学科学习的第一节课,我都请学生回答一份问卷,以了解他们原有的知识水平及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态度。问卷的问题很简单:如什么是信息技术 你了解信息技术吗 ;你在小学阶段有没有学过信息技术 具体学过哪些 ;你喜欢信息技术课程吗 等等。通过调查我发现几乎没有学生正确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认为信息技术课就等于计算机课(电脑课),而计算机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分水岭:一种是把计算机作为学习对象来学习,另一种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技能,一种工作,学习,生活的手段来学习,并能用这种技能适应现代社会;有一部分学生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学过信息技术的学生也只会画画,打字等简单操作和简单软件等,对于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很缺乏;而对于这门学科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表示喜欢,但有很多学生喜欢的原因是认为信息技术课轻松,可以玩玩游戏,上上网。调查之后接着我就讲解信息技术的含义使学生正确的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端正态度。又通过讲解有关信息技术的一些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讲讲人类信息技术五次革命,古代战争时人们用狼烟来相互传递信息,马拉松比赛的由来,今天我们收看的天气预报都是用计算机计算出来的,家里用的自动洗衣机,微波炉以及手腕上的电子表都是由计算机程序控制的等,学生就感到非常神奇,由此对信息技术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探索的兴趣。

第二,分组,分层教学,个别辅导

学生之间的信息意识,知识水平,操作能力参差不齐,所以在教学中要实施差异教学,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分层教学,个别辅导。分组教学具体做法将每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10人。采用异质分组(质:学习程度,兴趣,个性,性别等,异质分组互补性强,更能体现和发挥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的精神,培养团队精神),恰当地安排上机座位(各组连续坐一块且组长坐中间),每组推选一名理论水平较高,操作能力较强且有一定组织能力的组员担任组长,起联络,监督和指导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因为小组长承担一部分的工作,就有时间直接对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辅导,这部分学生在教师的个别辅导和全组的带动下有了学习积极性,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而组长通过组织,指导组员也使自身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煅炼。同时分组教学还可以在各组之间展开竞赛,在竞争的氛围中进行教学工作,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分层教学具体做法是根据学生不同水平,不同特长安排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习任务和练习实践。分组,分层教学,个别辅导在我这几年的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演示你观看,作你模仿,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与技能的机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压抑,学生的兴趣逐渐消失,出现了呆坐机房,懒于动手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创设一些对学生来说是现实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这时再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解决。如在进行"文档的润色"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未进行润色的文档,接着显示同样内容,但经润色,字体,字型,色彩有变化,又有精美插图的文档。问学生,如果你是读者,将会选择哪一个文档 在学生作出选择后,再引导学生指出两个文档有什么区别,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尝试。这样,学生有了学习的冲动,一种渴求知识的氛围就形成了,而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去探究知识。

第四,注重教学语言,体态语言和榜样作用

良好的教学语言,体态语言和教师自身的榜样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重要作用。一,信息技术教师语言要用词准确规范,语言要有启发性,要富有情趣,善用比喻,想方设法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掌握操作。如"存储器"不能说成"储存器";鼠标操作中的"单击"不能说成"点击";在Word中,"选定一段文字"不能说成"选择一段文字","选择复制命令"不能说成"选定复制命令";在讲"文件夹和文件"时,可以将"文件夹"比作"抽屉","文件"比作抽屉里摆放的"物品",或将"文件夹"比作"房间","文件"比作房间里的"人"或"物品",既形象又贴近学生生活;二,充分运用体态语言,例如,我在提出问题时,走下讲台,站在学生中间,这样会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和他们共同探讨,共同参与的和谐气氛,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学生练习时,徐步而行,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并进行个别辅导,对做得较好的学生,用手轻拍他的肩膀,对他点点头,以示表扬和鼓励。三,利用教师自身榜样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如我平时教育学生要爱护机器,那么我在课堂上首先自己要爱护机器。这样的榜样,往往比口头,文字规范的效果要好。又如当我在课堂中遇到问题时,常常利用计算机来解决,无形之中告诉学生可以借助计算机,借助网络来解决实际的问题。经过潜移默化当学生自己遇到类似问题时也能快速地意识到能用计算机来解决,从而培养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

信息技术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具有工具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完全生搬硬在套大纲或别人的经验,应根据学校现有的计算机设备实际情况,学生的个别差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既立足于教材又要突破教材;选择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应用能力的多种教学方法;给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鼓励勇于尝试;及时的对学生进行成绩评价,切实提高课堂效率,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

上一篇:浅谈新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 下一篇:走进学生心灵,构建和谐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