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临翔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时间:2022-05-23 12:37:18

临沧市临翔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导读:针对临翔城乡蔬菜常年供需矛盾突出、蔬菜终端价格偏高的现状,在对临翔区蔬菜产业进行为期2年考察的基础上,对临翔区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优势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临沧市临翔区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是临沧市政府所在地,全区辖7乡1镇2个街道办事处,属滇西边境地区,境内山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94.4%,是典型的集边疆、少数民族、贫困于一体的农业区,为2011年国务院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确定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范围内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由于临翔区蔬菜种植产业发展较为滞后,蔬菜供应一直不能满足城乡居民需求,蔬菜常年靠外调,致使蔬菜销售价格常年明显高于周边其他州市政府所在县区。此外,随着临沧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势必将进一步加剧临翔城乡蔬菜供需矛盾。

1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1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因蔬菜种植业在临翔区起步较晚,加之经济基础薄弱、农民对发展设施蔬菜的概念模糊及对蔬菜生产的投入不足,致使与蔬菜种植相关的水利、道路等生产配套基础设施较为缺乏,蔬菜生产方式较为粗放,绝大多数菜地缺少灌溉沟渠,就连在各地比较常见的大棚设施在临翔区也较为鲜见,制约了临翔区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1.2 种植技术水平低下,种植品种相对单一

由于临翔区地理位置相对边远,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发展滞后,农民中文盲、半文盲比例相对较高,农民的科技意识较为淡薄,加之相关职能部门对农民的科技推广力度不够,农民仍习惯于旧的蔬菜生产方式,在蔬菜种植方面基本无科学种植模式,一些较为原始的蔬菜种植技术依然存在,良种推广比例也相对较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蔬菜种植劳动生产率及经济效益的提升。此外,临翔区蔬菜种植品种也相对较为单一,蔬菜品种结构趋同化,辖区各乡镇种植的多是白菜、青菜、莴苣、花椰菜、马铃薯、辣椒、西红柿及瓜果类等常规、大宗蔬菜品种,其他精细、特色、野生品种的种植比例较低,不能满足城乡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1.3 产业化程度及农户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低

尽管临沧城郊部分村寨的蔬菜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总体上临翔区辖区内各乡镇的蔬菜种植仍以农户自发式、分散式生产为主,致使农户抵挡市场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低下,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临翔区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如2011年夏季临翔区辖区内马铃薯丰收集中上市,给本地市场带来较大的销售压力。

1.4 商品意识及市场化程度低下

受交通的制约,长期以来处于相对边远、偏僻甚至与世隔绝的环境,使临翔区大部分乡镇,尤其是少数民族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处于自给自足的相对封闭状态,导致农户的商品意识相对较差(许多农户仅为满足自家需要而种植蔬菜),产销对接度较低。如距临沧市区仅48 km、全乡总人口仅4 500余人、国土面积120.85 km2的临翔区南美拉祜族乡,全乡70%以上是拉祜族(建国时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群众因世代长期居住在深山老林,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致使如今南美乡拉祜族村寨的群众在思想意识、生产及生活方式等方面仍然保留有原始共产主义成分的民族习俗,私有观念淡薄,商业意识极低,市场意识缺失,蔬菜生产仅为满足自家需求,即使满足自家需求后有剩余也不愿到市场交易,致使该乡的中小学校、乡机关食堂所需的蔬菜都得靠到临翔城区采购。

1.5 产业发展规模不足

受地域、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因素影响,导致临翔区蔬菜产业发展滞后,常年蔬菜种植面积仅有0.13万 hm2,总产量仅为1.2万 t,蔬菜产量常年不能满足城乡居民的需求,临翔区城乡年消费量近30%的蔬菜只能靠外调(主要从相距200 km以外的大理州弥渡县调入)。随着临沧近年来城市化、工业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临沧城周边的菜地因诸如临沧工业园区、国道214线临沧城过境段、临沧大学园区、临沧市体育运动中心、佤文化广场、玉龙花园小区、茶马古镇、缅宁大道及人工湖等一批城市重点建设工程项目的征地拆迁而日益减少,城郊部分农民由蔬菜生产者变成了消费者,也进一步加剧了临翔区城乡市场蔬菜供需紧张的局面,推动了蔬菜销售价格的持续上涨。

2 蔬菜产业发展优势

2.1 气候优势

临翔区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和西南季风的

影响,全区属亚热带低纬度山地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 161.4 mm),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2 110 h),年平均气温16.8~17.9℃,干湿季节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气候温和,享有“亚洲恒温城”之称,适宜全年生产蔬菜。此外,临翔区系怒山山脉的南延部分,属横断山脉纵谷区的南部,境内地形地貌复杂,海拔从730 m(澜沧江景临桥)到3 429.6 m(临沧大雪山)不等,因海拔差异悬殊致立体气候十分显著,既能四季生产冷凉蔬菜,又适合发展冬蔬菜和反季节蔬菜生产,露地栽培条件下也能实现蔬菜的周年均衡上市。

2.2 土地优势

临翔区国土面积2 652 km2,河谷平坝占 5.6%,境内除面积最大的临沧坝(面积为27.1 km2)外,面积1 km2以上的坝子有7个,人口密度相对较低,除城区以外的低丘缓坡地区,人口密度仅约128.2人/km2,辖区内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0.229 hm2。此外,临翔区辖区内的坝区及缓坡丘陵地带土壤多为砂质土壤,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透气性良好,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为丰富(缓坡丘陵地带多为几十年前由原始森林开发而来,腐殖质层较厚)。

2.3 生态优势

临翔区居于澜沧江和怒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之上,境内大小河流48条,水资源丰富,发源于临翔区博尚镇的境内最大河流——南汀河自中部穿过,境内流程75 km。临翔区境内生态环境保护较好,具有以五老山国家森林公园、小道河省级森林公园及临沧大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丰富森林资源,全区森林覆盖率达50%。此外,由于临翔区属典型的传统农业地区,境内工业污染源少,空气清新,水源清洁(水源多来自于雨水和泉水),具有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  2.4 市场优势

由于当前临翔区蔬菜生产只能满足本地市场需求的70%,加之随着临沧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临沧城区城市人口将持续增加,这为临翔区蔬菜产业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2.5 劳动力资源优势

临翔区2011年末总人口为32.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62万人,农村有2.5万人富余劳动力,但由于农村劳动力的整体文化素质、技能水平及就业能力相对较低,加之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及语言障碍等原因,农村劳动力跨地区劳务输出人数相对较少,农村劳动力过剩现象较为突出,致使本地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为低廉。

3 发展对策

3.1 适度扩大蔬菜产业规模,加强蔬菜生产基础设施建设

以云南省“兴地睦边”农田整治重大工程为契机,紧紧抓住临翔区被国家列入滇西边境山区重点扶贫开发区的历史机遇,除进一步增加蔬菜种植面积、适度扩大蔬菜产业发展规模以切实提高蔬菜自给能力外,还应加强与蔬菜种植相关的水利、道路等生产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蔬菜生产条件,提高蔬菜产业抵御各种灾害的能力,以促进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3.2 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发展无公害蔬菜产业

针对临翔区农民科技意识相对淡薄的实际,在各级政府加大对设施农业的资金支持力度的同时,相关职能部门应重视对农民的科技推广,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农业专项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努力实现新技术进村、入户、到田,以提高农民的科学种菜意识、质量意识及商品意识。此外,相关职能部门还应充分发挥临翔区生态保护较好、环境无污染的优越自然条件, 积极引进蔬菜新品种,力求生产花色品种丰富多彩的无污染蔬菜产品,在满足城乡居民对绿色食品消费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升蔬菜种植产业的效益及发展活力,实现农民增收。

3.3 加强宏观指导,提高蔬菜生产的产业化程度及农户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和意识

为改变因市场信息把握不准而造成的蔬菜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风险大、蔬菜生产效益低等现象,相关职能部门除应扶持、培育农民经纪人、农村能人、蔬菜种植经营大户、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以提高蔬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外,还应适时根据市场信息指导农民按市场行情调整蔬菜产业结构,合理安排蔬菜种植规模以强化农民风险意识和市场驾驭能力,促进蔬菜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3.4 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完善蔬菜市场体系

除完善城乡现有的农贸市场外,相关职能部门还应积极搭建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校对接等能缩减中间流通环节的蔬菜产销对接平台,缓解农民卖菜难和蔬菜终端价格偏高的矛盾,以保护和调动农民种植蔬

菜的积极性。

蔬菜产业的发展,关系到增加蔬菜的有效供给,缓解并消除临翔城乡蔬菜供需矛盾突出的局面,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有效拓宽和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在本地的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国家大力推进滇西边境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的关键时期,作为国务院确定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范围内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加快临翔区蔬菜产业发展也是当前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上一篇:我国印染织物产品标准与服装产品标准比较 下一篇:老年人的居住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