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2-05-22 07:03:27

“引导――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对高中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有了新的要求,在地理教学中,进行了“引导――探究”教学模式改革。通过调查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测试法对实验班级韶关市韶钢第一中学2011级高一⑴班学生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实验研究,从实验后的分析中,证明“引导――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是成功的。

【关键词】“引导――探究”教学模式高中地理实证研究

一“引导――探究”教学模式的内涵

“引导――探究”教学模式,旨在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探索,让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体验成功。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让学生去体验知识、原理的学习过程,把感受内化为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他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态度和方法。“引导――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必须以下三个条件。

㈠教师。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善于找出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问题的差异,为学生提供缩小这些差异的知识素材。同时,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参与学生的讨论,并能在恰当的时候为学生架设探究桥梁,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思维的活动。

㈡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过程的乐趣,能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兴趣,注意教师提供的素材和设置的情景,参与同学之间的讨论和分析,有获得成功的欲望。具有爱探究,好质疑,重事实,求发展的态度。

㈢教学条件。为引出课题创设情景,配备一定的媒体。如视频、音频信息展示设备、地理实验设备等;为探究过程提供环境,如视听阅览室、多媒体网络实验室、地理实验室、地理园等。

二“引导――探究”教学模式实验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㈠实验研究的意义 通过推广“引导――探究”教学模式,使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使现代教育思想深入人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生本思想;转变学习方式,增强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㈡实验目标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探究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㈢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分为准备、实施和总结完善三个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9月―12月):确定论文题目,初步形成论文提纲,撰写校本实验方案,调查分析实验前和实验后学生的现状。实施阶段(2012年1月―12月):撰写开题报告,根据实验方案、教材内容、学生实际开展研究课、公开课,并注意收集资料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做到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提升、边完善;总结完善阶段(2013年1月―12月):自查,对照方案分析、总结,查漏补缺,深化完善,收集资料,撰写论文。

㈣实验方法 ①调查分析法,采取无记名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内容为实验班实验前、后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地理学习兴趣,通过对统计情况的分析,最后进行对比分析。②比较研究法,以2011年任教的高一年级实验班高一⑴班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促使学生在地理学习成绩和地理学习兴趣方面的变化,将其与实验后的情况进行对比,从而检验“引导――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性。③测试法,以每学期期中、期末韶关市统考试卷为标准,对实验班的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

㈤实验定量 “引导――探究”教学模式实验时间为2011年9月―2013年12月,实验班级是广东韶关韶钢一中2011级高一⑴班学生。

三“引导――探究”教学模式实证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经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引导――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是有效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㈠实验前和实验后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对比

2011年9月份与2013年学年度末对学生进行同样的关于地理学习兴趣的问卷调查结果对比分析。在进行“引导――探究”教学模式两年的教学后,超级喜欢地理的学生增加了12个百分点(5名学生);对地理科目兴趣较大的学生增加了一个百分点(差异不太明显);对地理科目兴趣一般的学生增加了两个百分点(1名学生);对地理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减少了15个百分点(7名学生)。总体而言,“引导――探究”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有效果的。

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地理知识竞赛活动所取得的成绩,因为此类活动注重对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在试验期间,3名学生参加市中小学生“防震减灾?自救自护”安全知识竞赛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13名学生分别获得广东省中学地理奥林匹克个人一、二、三等奖。与往届学生相比,竞赛获奖人数明显增多,说明“引导――探究”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切实做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知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学知识。

㈢实验前和实验后学生成绩的比较

在整个年级整体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实验班高一⑴班由年级平均分第二名跃居第一名,与平均分最低的班级由相差6.87分拉大到12.43分,成绩提升显著。

㈣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发展

“引导――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促进了教师专业的自我提升,带动了整个地理科组的研究氛围。两年间有7篇论文在省、市论文评选中获奖;2次被评为“青少年科技辅导活动优秀辅导员”;2次荣获广东省第二届中学地理奥林匹克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在“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中荣获一等奖总分第一名;新课程教改实验报告《“引导――探究”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荣获韶关市教改成果二等奖,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丰硕。

实践证明,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此模式建设了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良好环境,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信心、竞争意识和主动精神明显增强,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此同时,教师自身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马忠诚.“引导――探究”教学模式分析[J].中国教育科研与探索.2008(3).

上一篇:浅谈高中政治以人为本的教学策略 下一篇:谈谈中学英语词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