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语文课程的知识体系

时间:2022-05-22 03:18:12

构建语文课程的知识体系

摘要:探讨语文课程的知识体系不得不提及到语文课程内容,因为语文课程的内容就是语文这门学科的知识体系。那么课程内容的概念是什么呢?语文课程内容的历史变迁是怎样的呢?以前的语文知识体系是怎样?我们又应该如何正确的认识语文课程的知识体系呢?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20-

一、课程内容的概念

课程内容应该是指这门课程教和学的对象,也就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什么”在其他学科指的是那门课程的知识内容或者知识体系,数理化、文科政史地都是这样。比如物理上的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等;化学上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再如历史,它主要讲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十个主要的朝代。上面提到的这些学科的教材都是按章按节来编写的。因为理科课程内容有完整的知识体系,而凡是成体系的内容都是一部分一部分环环相扣的,而且通常是呈线性结构排列的,这样的内容适合用章节来呈现。

但是,语文课程难以找到构建课程的知识体系,一百多年来始终没有能够建立起一个理想的如同其他学科一样的知识体系。所以语文教材也从来没有采用,也不可能采用章节式的编写体例。也就是说语文课程的内容始终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学什么”和“教什么”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

二、语文课程内容的历史变迁

语文课程没有一个母体学科。数学课程有相应的数学学科作为母体,(学科是科学的一个门类,如数理化等学科。学科的容量和范围很大,文学也是一门学科)。课程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教学科目。一般的课程多是从相应的学科内容中选取一些最基础的内容并进行必要的教学安排作为课程的内容。这些学科就是相应课程的母体学科。语文课程没有相应的母体学科。所以,语文就没办法从相应的母体学科选取一些最基础的内容并进行必要的教学安排作为课程的内容。

通常理解中的语文课程内容很混乱,究竟指那些,从来没有明确过。所以其他科的课程标准主要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课程理念;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第四部分:教学建议。但是语文课程标准只包括第一、二、四三部分,而没有课程内容,只有少量课程内容包含在课程目标中。

王荣生老师在他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指出在表述语文课程上有三个核心概念: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其中课程内容是这三个概念中的核心概念,指的是学习语文这门课程应该掌握的内容;教材内容指的是这套教材所包含的内容;教学内容则指的是实际教学过程中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三个内容中,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应该以课程内容为本。这三个概念的辨析并不能回答语文课程的内容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

三、传统意义上的语文课程知识体系

传统意义上的语文课程知识体系,我们习惯上称之为“八字宪法”:字词句章、语修逻文。下面对此作简单的阐述。

字:指汉字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汉字的三要素、造字法、结构类型、笔顺、偏旁部首和查字典方法。

词:指词汇学知识。主要包括:词汇、词汇单位和词的结构;词义的性质和构成;词义的分解和聚合;汉语词汇的组成;词义和语境的关系;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等。

句:指句(语)法学知识。主要指句法成分、句子的分类、常见的句法错误、复句、句群等。

章:指写作学知识。包括各种文体及应用文的写作等。

语:指词类、短语、句法成分、句子的分类、常见的句法错误、复句、句群、标点符号等。

修:指修辞学知识。包括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辞格及辞格的综合运用、语体等。

逻:指逻辑学知识。

文:指文学方面的知识。

四、重构语文课程的知识体系

以前我们所说的语文知识体系一般只是局限在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文学常识等知识上,这些实际上是理论知识,还达不到听说读写的能力目标,是一种狭义的知识观。因为“字词句章、语修逻文”所代表的语文理论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是必要的,但是远远不够,仅仅学习它是达不到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的。这带来了一个明确的问题:语文课程的知识除了上面的说八个字,究竟还应该包含哪些内容。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如何重构语文课程的知识体系。笔者认为语文知识体系应该包括两大类四小类。

第一,语言形式类(语言文字)

1、语文理论知识。也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一般意义上的语文知识,即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文学常识。

2、语言材料知识(积累性知识),主要包括:

(1)字母表(26个)、生母表(21个)、韵母表(39个)、声调符号(4种)、标点符号(16种);

(2)常用字词量:常用字,3500个-5000个;常用词,5000-8000个;

(3)常用短语(成语、谚语、歇后语、各种惯用语)的词义和用法;

(4)典范句(名言警句、对联及诗文佳句等)的积累;

(5)优秀文章的积累(如先秦诸子优秀散文)。

第二,思想内容类。

事实类。主要是指基础知识和文学常识。如“四书五经”、岁寒三友、封建五等爵位、王勃与滕王阁序、汉元帝时王昭君远嫁匈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鲁迅笔下的阿Q所代表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中国民族性弱点等。

思想感情类。主要是指作品中集中地或散见地表达某些思想感情。如文学作品中的人才观的这一主题:《马说》所表达的扼杀人才、埋没人才的人才观;《病梅馆记》表达的扼杀人才、摧残人才的人才观;表达伤春、悲秋的一些思想感情等。

上一篇: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天津市第三产业主导产业... 下一篇:幼儿呼唤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