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例应用普拉克索片治疗早期帕金森病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5-22 01:08:36

23例应用普拉克索片治疗早期帕金森病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普拉克索片治疗早期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0例早期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普拉克索组、司来吉兰组与金刚烷胺组,分给予对应的药物治疗,6个月为1个疗程。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分别采用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UPDRSⅡ、Ⅲ)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能力进行评分。

结果:普拉克索组治疗后第3、6个月的UPDRS评分呈连续性降低趋势,且均明显低于司来吉兰组、金刚烷胺组(P

结论:普拉克索片作为治疗早期帕金森病的一线用药,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早期帕金森病 普拉克索 司来吉兰 金刚烷胺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075-02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运动障碍性疾病,它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P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口服多巴制剂替代治疗仍然是PD临床常用的最有效治疗方法,但是,随着PD病情的缓慢进展,多巴制剂服用剂量会逐渐增加,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因此,为了尽量推迟使用多巴制剂及减少其长期大剂量服用后所引起不良反应,针对老年前期(≤65岁)的PD早期患者,笔者分别采用普拉克索片(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早期PD患者23例,并设司来吉兰组(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22例及金刚烷胺组25例进行疗效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住院或门诊治疗的70例帕金森病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英国帕金森协会PD诊断标准。入组患者均为新发或早期(Hoehn-Yahr分期Ⅰ~Ⅱ期)PD患者,未曾接受过正规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同时排除继发性PD、帕金森叠加综合征,且患者无认知功能障碍及严重心、肝、脑、肾疾病。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普拉克索组23例,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62.3±4.1岁,病程12.6±4.3个月;司来吉兰组22例,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龄60.6±5.2岁,病程11.9±3.3个月;金刚烷胺组25例,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61.5±4.3岁,病程13.2±5.6个月。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普拉克索组:口服普拉克索片,第1周每次0.125mg,每天3次;第2周每次0.25mg,每天3次;第3周每次0.375mg,每天3次;第4周每次0.5mg,每天3次,并持续服药。司来吉兰组:口服司来吉兰片2.5mg,每天2次,早上及中午各服1次。金刚烷胺组:口服金刚烷胺片100mg,每天3次,分别于早上8点、中午12点及下午4点服用。3组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

1.3 观察指标。采用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及6个月末由经过培训的神经科临床医师进行评分,评分取平均值。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3.1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组间差别采用方差分析,组内治疗前后差别用配对t检验,以P

2 结果

2.1 各组治疗前后UPDRS评分比较。结果见表1。

2.2 不良反应。普拉克索组无一例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司来吉兰组有2例出现轻度睡眠障碍;金刚烷胺组有2例出现踝部水肿,1例出现夜间轻度精神症状。

3 讨论

帕金森病的治疗既要遵循一般原则,也要强调个体化特点。所选择的药物不仅要能有效改善PD症状,而且能延缓PD病程,同时还要尽可能将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最小化。目前左旋多巴仍是治疗PD最常用的有效药物,但随着PD病情的进展,左旋多巴的服用剂量会逐渐增加,其不良反应,如运动波动症状、晨僵、少动、剂末现象、“开-关”现象和异动症等发生率也随之升高。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是目前公认的继左旋多巴之后多巴替代治疗最常用的有效药物,不少专家学者甚至倾向于推荐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为首选药。普拉克索(化学名为2-氨基-4,5,6,7-四氢-6-丙基氨苯噻唑二盐酸盐)。

作为人工合成的氨基苯噻唑类衍生物,是非麦角类多巴胺能激动剂、高度选择性多巴胺受体激动药,可通过激动多巴胺能D2受体而改善PD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通过激动D3受体而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本组病例观察结果显示:经普拉克索片治疗后的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能力方面获得显著提高,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司来吉兰组和金刚烷胺组,且受试患者均无明显用药不良反应,可见普拉克索确能有效缓解早期PD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改善其生活质量,同时使用安全,是值得推荐的治疗早期帕金森病的一线用药,但限于本次观察病例数尚少,其确切疗效仍需要进一步临床验证。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二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9,42(5):352-355

[2] 刘振国,戚辰.帕金森病早期治疗策略[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7):594-597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70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门诊102例流动人口成年肺结核患者的社会支持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