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老年性上睑下垂

时间:2022-05-22 11:01:53

手术治疗老年性上睑下垂

【关键词】上睑下垂;腱膜修复术;提上睑肌

老年性上睑下垂属于腱膜性上睑下垂。随着年龄的增长,提上睑肌自发性、退行性改变造成腱膜的断裂或裂开,甚至与睑板发生分离而造成[1-2]。临床表现为程度不同的上睑下垂,多为双侧,影响功能和外观。我们根据术中观察,腱膜病变形态,将其分为断裂型和薄弱型。断裂型:腱膜部分或全部从睑板表面断裂分离,重者可退缩至睑板上缘以上,睑板表面光滑或有横行裂纹(浅沟)。薄弱型:腱膜完整,但薄弱无力。近年来,随着对老年性上睑下垂认识的提高,手术的重点从提上睑肌术式转移到腱膜术式。Jones(1975年)提出了外路腱膜修补术,其原则为直接修复腱膜断腱和裂孔。若腱膜完整,则可以采用徙前、缩短薄弱的腱膜[1]。我院自2002年1月至今对30例老年性上睑下垂患者的58眼行外路腱膜修复术,并进行了3个月-6个月的随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30例58眼,年龄58-75岁,平均68岁。其中男22例,女8例,双眼28例,单眼2例,均为中、重度老年性上睑下垂。

1.2方法外路腱膜修复术

1.2.1切口设计距上睑缘6-8mm处平行于睑缘由内向外用美兰划线至外眦部,以120度角斜向外上延长3mm。

1.2.22%利多卡因加少许肾上腺素行上睑浸润麻醉。

1.2.3沿划线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用剪刀钝性分离睑板前轮匝肌,暴露睑板前表面。

1.2.4分离暴露腱膜在眶隔与提上睑肌腱膜结合部上方中央处,剪开眶隔,腱膜前脂肪疝出。脂肪后白色的组织即为提上睑肌腱膜;可将脂肪切除,充分暴露腱膜。

1.2.5腱膜修复应根据不同的病变情况进行处理。①腱膜裂孔或断腱,沿水平方向将裂孔上、下缘腱膜间断缝合并固定于睑板上。缝合时先打活结,观察上睑高度,使上睑缘位于角膜上缘下0.5-1mm。调整上睑缘位置及弧度满意为止。然后结扎缝线。②腱膜完整,可采用腱膜徙前或缩短,调整缝线同前。③整个腱膜完全断离、缺失,退缩至睑板上缘以上者,先找出提上睑肌腱膜部,拉起,约在肌止端上6-8mm用3/0丝线作内、中、外三根褥式缝线分别固定于相应睑板中上1/3交界处,调整上睑高度及弧度至满意。

1.2.6皮肤若有明显松弛者,适当切除,切口按重睑成形方式缝合。注意重睑高度、弧度及睫毛方向。

1.2.7术后加压包扎一天,每天换药,一周拆线。

2结果

本组30例58眼,其中1例1眼术后第2天即发现上睑下垂欠矫,及时二次手术修正,另1例1眼手术后第5天上睑下垂复发,考虑为腱膜睑板固定缝线松脱所致,遂及时手术处理。术后随访3-6个月,30例58眼上睑下垂均得到矫正,眼睑闭合良好,上睑缘弧度自然,平视时瞳孔完全暴露,双睑形态、睑裂高度基本对称,患者自我感觉满意。

3讨论

老年性上睑下垂是困扰老年人常见的退行性疾病,不仅影响外观,且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手术矫正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针对其发病机制和提上睑肌腱膜的病理改变,我们采用外路腱膜修复术,恢复腱膜睑板的正常解剖关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通过对30例58眼手术的总结、回顾,我们体会:①术中应注意解剖层次清晰,腱膜暴露充分;②不同的腱膜病变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③腱膜游离端要固定于睑板的中上1/3处,不可过中线,以免造成睑外翻;④术中一定要先调整好上睑高度、上睑缘弧度,然后结扎缝线,并做到腱膜睑板联结牢固;⑤术后早期尽量减少术眼活动,以免腱膜睑板固定缝线滑脱或松解;⑥术前2周应停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等;⑦医学摄影通过术前术后照片的对照,可以客观地评价手术效果。

总之,外路腱膜修复术使老年性上睑下垂患者腱膜的病理改变得到解剖复位,从而使提上睑肌生理功能得以恢复,达到了矫正上睑下垂的目的,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改善了老年性上睑下垂患者的晚年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姚司敏(综述).腱膜性上睑下垂[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4,18:225.

[2]徐乃江.实用眼成形手术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上一篇:胃癌新辅助化疗12例临床分析与体会 下一篇:糖皮质激素在肿瘤内科临床应用的回顾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