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服务业创新发展

时间:2022-05-22 08:05:05

大力推进服务业创新发展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提升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是我省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也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实现综合实力整体跃升的有效途径。

服务业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融合趋势明显,国际服务贸易加快发展,服务业对全球经济发展的作用进一步提高。

服务业结构升级趋势明显。近年来,发达国家服务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世界经济结构向服务业为主的转变。1990年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1%,2004年进一步升至68%。一大批国家实现或接近实现向服务经济的转型。如1990年到2004年,韩国服务业比重从50%提高到62%;俄罗斯从35%提高到60%;印度从41%提高到52%。同时,服务业结构出现重大变化,金融服务业、专业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研发及科技服务业等产业成为服务业的支柱。如日本的信息服务业创造了一个超过14万亿日元(约1260亿美元)的大市场,吸纳了57万多从业人员,成为推动日本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美国信息服务业2000―2005年期间增长32.15%,是美国GDP增速的2倍多。2005年美国信息、金融、教育培训、专业服务业和商务支持产业的总量已超过4万亿美元,接近服务业产值的一半,约占美国GDP的32%。很多传统行业也不断运用新技术进行改造,技术含量和专业化程度趋于提高,服务模式和经营模式不断创新,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现代经营方式和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如连锁化零售企业已成为零售业最主要的趋势,在欧美连锁业零售额已占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50%~60%。

服务业中技术创新作用更为突出。目前,全球大部分国家的服务业研发费用比重正逐步扩大,而制造业所占比重相对下降。特别是美国等发达国家,服务业研发费用比重上升的趋势更加明显。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金融服务、电信服务和其他生产等,基本上经过了一个以信息技术的研发和运用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和改造的浪潮。1990―2001年,金融中介和专业服务公司的创新率分别是50%和60%,远超过了同期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平均水平。1981―2001年20年间,美国服务业累积R&D经费投入额为4422.1亿美元,远远高于其他产业,是同期电子信息产业研发投入的1.56倍、办公设备和计算机制造业的2.13倍、汽车工业的1.99倍。

服务业与制造业不断融合发展。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正在变得越来越密切,主要表现为制造业的中间投入中服务的投入大量增加。多数OECD国家产品生产中,服务投入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实物投入增长速度。越来越多的制造商加入延期付款、培训、服务合同、咨询服务等服务,以新的服务领域来获取竞争优势。许多在行业中领先的制造商,都是在其传统制造业务上通过增加服务获取竞争优势的,如通用电气、施乐、惠普、IBM、海尔等,这些企业的利润大都来自服务增值。通用电器公司通过服务来创造75%的利润。IBM从硬件业务的基本服务中得到了其收入的33%包括计算机租赁、维修和软件。

服务业国际转移明显加快。跨国公司开始了新一轮全球产业布局调整,以其为载体的服务业转移涉及软件、电讯、金融服务、管理咨询、芯片、生物信息等多个行业。转移的主要形式:一是项目外包,即企业把非核心辅助型业务委托给国外其它公司,其中IT服务项目外包是热点。目前,全球仅软件项目外包市场每年就有1300亿美元的规模,其中印度约有300亿美元外包项目,并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二是跨国公司业务离岸化,即跨国公司将一部分服务业务转移到低成本国家。业务离岸化集中在电话客服、金融保险、人力资源管理、后勤保障等行业。三是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一些与跨国公司有战略合作关系的服务企业,如物流、咨询、信息服务企业,为了给跨国公司在新兴市场国家开展业务提供配套服务而将服务业进行国际转移。

现代服务业呈现集群化发展态势。目前,现代服务业集群主导着国际大都市中央商务区的发展,决定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及其国际竞争力的高低。现代服务业集群有以金融商务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集群发展模式,如纽约、伦敦等现代服务业集群。曼哈顿是纽约市的中心区,占纽约市总面积的7%,但经济增长量占纽约市总经济增长量的82%。华尔街CBD金融区,集中了大银行、保险公司、交易所及上百家大公司总部和几十万就业人口,是世界上就业密度最高的地区。还有以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为特色的生产服务业集群发展,如东京的现代服务业集群。与纽约、伦敦不同的是,东京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仍是日本工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随着日本经济从“贸易立国”逐步向“技术立国”转换,东京“城市型”工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以新产品的试制开发、研究为重点,重点发展知识密集型的“高精尖新”工业,并将“批量生产型工厂”改造成为“新产品研究开发型工厂”,使工业逐步向服务业延伸,实现产业融合。

沿海发达省市加快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去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下发后,广东、山东、江苏等省结合本地实际,迅速就加强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建设特色载体,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

明确服务业发展目标。广东省提出“十一五”期间,全省服务业发展全面提速,结构逐渐优化,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力争“十一五”期末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5%;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左右,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发展水平,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居全国前列,形成立足广东、服务全国、粤港澳东盟互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山东省提出,到2010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达到37%以上;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达到35%以上;服务贸易总额达到40亿美元;济南、青岛要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其他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要达到20%以上;到2020年,实现经济结构向以服务经济为主转变,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实现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适应,切实做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江苏省提出到2010年,全省服务业总量

实现倍增、布局相对集中、结构明显优化、功能大幅提升,保持在全国服务业发展中的领先地位,成为全国现代服务业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力争在2004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以上,年均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生产服务业、新兴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明显上升;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到40%左右,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实现“三二一”。

突出服务业发展重点。广东省提出,要壮大交通运输业、旅游业、房地产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等5个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业;鼓励发展商务服务业、物流业、会展业等生产服务业;推进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文化产业3大新兴服务业的快速成长;巩固提升居民服务业、餐饮旅馆业两个生活服务业。2007年12月,广东省进一步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我省现代信息服务业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基本建成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信息服务业体系,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使现代信息服务业成为广东省重要的支柱产业。山东省提出,要大力促进金融、现代物流、科技与信息等生产业的发展,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互动发展,做大做强6个重点产业,即:有序发展金融保险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健全完善科技与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规范发展房地产业,积极发展商务服务业。江苏省提出,要着眼于发挥江苏现有优势,创造新的优势,重点发展为制造业配套的现代物流、科技服务、金融、商务等生产服务业;大力培育关联度大的信息服务、文化、旅游、房地产等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直接满足物质生活需求的商贸、居民服务等传统服务业。

建设服务业发展载体。山东省在《关于贯彻国发[2007]7号文件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意见》提出,要集中力量培育服务业发展三大载体,即重点培育50个重点服务业城区、50个重点服务业园区和100个重点服务企业。2007年底,又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快培育服务业三大载体的意见》。江苏省提出,要根据全省区域生产力和城市空间布局,突出以城市为现代服务业载体、以园区为生产服务业基地,统筹规划制造业与服务业、城市化与服务业,配套形成“四带”、“五区”的服务业空间格局。即,依托“四沿”产业布局,建设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服务集聚带、沿江基础产业服务集聚带、沿东陇海线加工产业服务集聚带和沿海海洋产业服务集聚带;依托城市、重点开发区、主要交通枢纽,在中心城区布局建设商务商贸集聚区,在城郊结合部和交通道口布局建设产品交易市场集聚区,在重点开发园区布局建设技术服务和物流集聚区,在主要交通枢纽布局建设综合物流集聚区,在集中居住区布局建设生活服务业集聚区。广东省在《关于加快发展我省现代信息服务业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强统筹规划和科学引导,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有序、特色鲜明、资源共享、协作发展的现代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发展格局。加强广州、深圳、珠海等市现有的国家级软件和动漫产业基地建设,加快产业集聚步伐。在经国家有关部门公告保留的各类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内,加快建设移动信息服务、数字内容创意、工业设计、物流信息服务、空间地理信息服务和软件服务外包等一批省级现代信息服务产业专业园区和特色现代信息服务业专区。

出台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江苏省提出,要用足用好国家给予的政策空间,在准入领域、税费征缴、用水用电用气用地价格等方面给予公平待遇,降低进入门槛,加大财政支持,规范行政管理行为。对需要重点发展的生产服务业和服务业重点项目,给予政策倾斜,对需要大力发展的新兴服务业和我省传统服务品牌,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加大政府对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投入,增加省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规模,支持重大服务业项目、重点服务企业和品牌的发展。清理有关服务业的现行政策规定,消除对服务业发展的不合理限制,营造服务业发展的最佳环境。广东省大力加强对信息服务业的财税金融政策扶持力度。从2008年起一定5年,省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作为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现代信息服务企业经认定为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盼,从2008年起,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符合条件的新办现代信息服务企业,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可自获利年度起两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两年后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按国家规定,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风险投资公司投资现代信息服务业的项目或产品,在广东省累计投资额超过其公司注册资本60%的,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政策;不到60%的,按其投资额占其公司注册资本的比例享受相应的高新技术企业政策。

加快我省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推进服务业发展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战略任务,一定要加强对服务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做到在思想上更加重视,政策上更加到位,措施上更加有效,扎扎实实地做好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各项工作。

增强对服务业创新发展的组织领导。推动服务业发展,加强领导是关键。各级各部门要把服务业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强对服务业发展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服务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深化对服务业发展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加强理论学习,转变工作作风,努力开创服务业发展的新局面。要进一步理顺政府各部门的职责,尽快建立科学、统一的服务业统计体系和分析制度,逐步把服务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考核体系。

优化服务业产业结构。根据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着重研究确定今后一个时期服务业创新发展的重点领域,积极培育知识密集、发展前景好的新兴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促进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推动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要强化我省服务业的优势领域,进一步提升商贸、物流、旅游、文化、房地产等领域的发展水平,积极推进服务业现代化。

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以某一服务产业为核心,以信息化为基础,在一定地理区域内集聚而成的服务企业集群,也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要根据我省服务业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重点抓好中央商务区、软件园、创意产业园、现代物流园、科技创业园、商贸市场、文化服务业、旅游休闲等园区,努力建成一批产业集中、发展集约、资源共享、科技含量高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加强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制订服务业人才分类开发计划,完善高素质人才引进优惠政策,通过公开招聘、项目合作、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快引进一大批

服务业高端人才。积极在高等院校和中职学校增设服务业紧缺专业,增加招生规模,重点加强国际金融、国际商务、动漫游戏、软件服务等行业人才培养。利用好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展服务业技能型人才再培训、再教育,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鼓励各类就业服务机构发展,完善就业服务网络,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等服务体系建设,为加快服务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鼓励企业探索股权、期权等分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激发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

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订服务业发展规划和指导目录,明确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有关优惠政策。加大财政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继续安排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并根据财政状况及服务业发展需要逐步增加,支持服务业发展。切实抓好现行国家对服务业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研究探索地方税优惠倾斜的办法。加强服务业用地保障,合理确定服务业用地比例,把服务业重点领域的建设项目优先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及时安排建设用地指标。加快推进服务价格体制改革,完善价格政策,对列入国家鼓励类的服务业逐步实行与工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基本同价。

努力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服务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加快建立公开透明、管理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允许各类资本进入法律未禁入的服务行业,积极实现不同所有制服务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进一步优化融资环境,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应服务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鼓励创业投资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支持服务企业运用新技术、发展新业态,积极支持中小服务企业发展。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监管制度,坚决查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逐步完善服务市场秩序。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创新信用消费方式,规范发展租赁服务,拓宽消费领域。大力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立健全服务业标准体系。做好服务业的新闻宣传工作,引导居民合理扩大服务消费,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上一篇:国务院指导意见:把长三角建成世界级城市群 下一篇:建立大型项目与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赢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