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工程催生农村新社区

时间:2022-05-22 07:51:24

百千工程催生农村新社区

2003年,浦江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20元,比上年增长6.8%,扭转了多年徘徊的局面。但农民收入水平还是远远低于城镇居民,农业增长缓慢、农村发展滞后的问题依然存在,城乡差距还在不断加大。对此,浦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实施惠农政策,加大涉农投入,以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市反哺农村,有力地推动了浦江农村的发展。

以城乡统筹建设农村

走进浦江县黄宅镇曹街村,俨然走进了一个美丽的花园小区。该村自去年被列为环境整治示范村以来,通过近一年时间的努力,已完成了进村及村内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村中池塘及周边环境治理,外墙粉刷,环境绿化,旧房拆建等工作,并建立了村民活动中心、图书室,成立了清洁护卫队,每天有人清扫、监督,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去年下半年以来,为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浦江县开展了以“村美、户富、班子强”为标准,以“穿衣带帽、拆除三房、实现五化”为重点的村庄整治建设,每年落实财政资金2000万元,并规定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2%的比例,用于村庄整治工程,大幅度提高了对村庄整治工作的资金扶持力度,对整治类的补助由2003年的每户500元,增加到每人600元;对通过省级、市级、县级全面小康示范村验收的,给予每村8万元、6万元、4万元的奖励;对通过县级村庄整治验收的,给予每村2万元的奖励。同时,改变了原来补助资金待验收合格后一次性拨付的办法,采取按工程进度、分项目分期拨付的办法。目前,全县已累计投资4078万元,县财政下拨到村的补助资金达946万元;全县已实施村庄整治村36个,其中18个村已完成村庄整治建设工作任务,受益人口达到28624人;全县完成外墙粉刷50.2万平方米,完成道路硬化27.2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33025平方米,安装路灯608盏,治理沟渠21788米,新增自来水3416户,村庄整治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康庄工程是浦江县委、县政府实施的又一项实实在在的利民工程。浦江县共有行政村413个,农村公路总里程达447公里,其中通等级公路的行政村仅占40%,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针对这一现状,浦江县在省有关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了一系列加快实施康庄工程的扶持政策,力争到2005年,全县村村通标准公路,彻底解决农民行路难问题。

浦阳街道兆丰村地处城郊结合部,离县城不到3公里,种植农产品有一定优势,但由于通往县城的路高低不平,农民的蔬菜、水果一路颠簸运到城区,往往由于变得面目全非而卖不到好价钱。目前,总投资达400多万元的富民路已完成路基铺设,今后的交通条件将得到大大改善。

中余乡是浦江最边远的山区乡镇,共有22个行政村,地理位置偏远,公路基础条件较差,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为推动中余乡的经济发展,切实服务“三农”,中余乡党委、政府抓住机遇,自我加压,明确2004年康庄工程的目标是完成通村公路12条,全长25公里,分布15个行政村。预计到12月底,全乡22个行政村的通村公路都将改成水泥路面。

2004年,浦江县开工兴建通村公路总里程将达到200公里以上,建成100公里以上。截至目前,康庄工程开工项目已达149个,施工里程310公里,其中路基开工200公里,已完工100公里;路面开工108公里,完工25公里;全线完工的项目已达60个,县财政累计投入1200万元,预计到年底达1800万元。

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浦江县面积915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67.5%,可谓“三分天下山有二”,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5亩,农民的增收一直徘徊不前。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共识:农村农民要奔小康,还得走调整农业结构增加收入的路子,跳出农业抓农业,用工业化组织形式来带动农业发展,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在对适合本地农业种植传统、具有产业优势和市场潜力的特色品种分析后,县委、县政府明确将高山蔬菜、水果、茶叶、花卉苗木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浦江农业经济重点培育的四大产业,重点发展万亩花卉苗木、万亩高山蔬菜、万亩名优果、万亩茶叶,每年安排600万元资金重点扶持四大产业的基地建设、品牌创优、龙头企业培育以及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组建。

目前,浦江专业化乡镇和规模化农业基地已蓬勃兴起:以寺坪高山蔬菜基地为依托的“万亩高山蔬菜”已经形成,全县高山蔬菜面积达12000余亩,年产量2.4万吨,年产值2400万元,产品远销上海、江苏、杭州等大中城市,成为我县西北山区农民致富的门路和山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县城西部的杭坪镇曹源、东岭、周坞口等10多个村先后建立了香榧基地,全镇香榧种植总面积已达4100余亩,成为浙江省新发展规模最大的香榧基地;以大自然绿化有限公司为基础的“万亩花卉苗木基地”已初具雏形;催生了26家龙头企业、5个专业合作组织、50余个经纪人。清溪蜜梨专业合作社、壶江源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组织把基地中的小农户聚成了一个大团体,统一标准,统一商标,统一销售,大大提高了行业的经济效益,如“沁香”牌与“毛阳岗”牌蜜梨价格比以前翻了一番,“壶江源”牌高山蔬菜价格比原来提高了30%以上。

加强农村保障 缩小城乡差距

“真想不到,我们农民失地不失保,失地不失业,能像城镇居民一样领取基本生活保障费,还能参加免费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当我们来到仙华街道五里社区时,村民对我们这样说。近几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征占农村土地的力度越来越大,一部分农民失地又失业,成为新的困难群体。浦江共有被征地农民31179人,分布于全县的23个行政村。为此,浦江县委、县政府一方面把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出台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将人均耕地不足0.2亩的农民、现役义务兵、在校学生等纳入保障范围,保障费缴纳数额为每人1万元。被征地农民自缴费后按不同年龄段次月即可领取每月40~70元不等的基本生活费。目前全县已有18000多名被征地农民参加了基本生活保障,参保率达到60%,发放保障费300万元以上。另一方面通过就业洽谈会,实现被征地农民由农民向工人的转变,今年结合浦江企业的用工需求实际,举办了2次被征地农民就业洽谈会,有5000多名被征地农民参加,68家企业推出了4200多个岗位,大多数都是适合被征地农民的检验员、缝纫工、装配工、操作工等普通工种。

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转移农村劳动力。为此,浦江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人力资源调查、技能培训和组织输出三大环节,摸清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资源总量,求职愿望,务工地点和输出情况,并建立了数据库。大力实施“万人培训工程”,分别开展农村乡土人才、企业用工、技能培训,至今,浦江已举办缝纫车工、计算机操作、电工、厨师、机械维修、英语、美容美发、农业实用技术等10多个种类的培训班,受训人员达675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已达到4865人,形成了“培训―――创业―――带动”的良好势头。

(作者单位:浦江县委办公室)

上一篇:推进“品牌大省”建设的目标思路 下一篇:新昌:发展休闲农业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