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徘徊到盘旋:中国国际企业孵化器发展报告

时间:2022-05-22 06:49:54

从徘徊到盘旋:中国国际企业孵化器发展报告

“国际企业孵化器是一个将目光投向国外的孵化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高级顾问,全球知名孵化器专家、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最早的推动者印度人拉卡拉(Rustam Lalkakda)为国际企业孵化器(IBI)给出了这样一个简明扼要的定义。

不可逆转的国际化选择是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时代继续发展与上升的必由之路。根据WTO的规则,政府对企业及其相关服务机构的有形保护必须退出,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将与我国企业一道别无选择地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进入经济全球化的主战场。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配置和国际分工的重新调整为我国企业孵化工作带来了全新的内涵。这些内涵包括:产权制度安排的国际先进性;治理结构设计的国际领先性;企业文化塑造的国际包容性;职业经理队伍的国际高水平。

上个世纪末以来,以国际经营为特色的中小企业群体的迅速聚集和海外留学人员的大量涌入,需要具有国际化运作能力的专业孵化器为他们本土创业和开展国际业务提供服务,巨大的社会需求是推动企业孵化器走国际化道路的强大驱动力。

对于以孵化创业企业、创业人才和构建全新产业链、价值链为使命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来说,没有这样的一些国际化内涵及随之而来的市场亲和力与竞争力,肯定不能成为引领科技型中小企业走出国门的创新领导者。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必须顺应国际化潮流,将服务功能和服务对象由本地区扩展到国际地区,提高在孵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适应和生存能力,并培育以跨国经营为目标的企业。

孵化器的国际化具有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典型特点,具体表现在:

第一,孵化器的国际化一方面是引进国际先进管理技术、资本和人才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拓展本国创业企业经济运作的视野,提高本国企业的全球化参与程度和竞争能力。推动孵化器的国际化发展,对于引进、吸收、消化国际先进技术,提高科技型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对国际先进技术的再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孵化器的国际合作,不仅要为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提供服务,而且要通过提供具有国际水平的基础设施和服务环境、优质的服务以及海内外广泛的技术、资本信息网络,尽可能地拓展孵化空间,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孵化的对象,为国外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创造条件,进而成功引进国外中小科技企业、研发机构和科技成果,帮助其与中国企业合作,培养和形成共同竞争优势。

1995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科技部火炬中心在天津合作召开国际创业中心研讨会,国际企业孵化器试点工作正式在我国酝酿、启动。到2006年,火炬中心在UNDP专家的帮助下,已批准建立了北京、苏州、重庆、成都、武汉、天津、上海、西安、广州等9个国际企业孵化器试点,使之成为是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国际化的先行者。在新时期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指引下,在“国际研发、国际孵化、全球发展”的定位下,我国科技部门对推动孵化器国际化发展进行了积极有效的组织、引导和重点支持。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日趋多元化、多样化、专业化的同时,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培育自己的核心能力,盘旋于“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国际化平台,朝着国际化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发展步伐。经过10年的探索与实践,无论是在自身建设,还是在培育在孵企业国际化能力、引进全球先进企业与技术等方面, 9家国际企业孵化器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全国孵化器的国际化发展起到了辐射和带动作用。

通过搭建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如:国际培训班、APEC研讨会、网络年会、交流互访、吸引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等,我国国际企业孵化器比较优势日益突出,进入了人才跨国培养、企业跨国孵化、对外输出管理的新阶段,取得国际化的实质性突破。主要成就体现在:

一、广泛交流,树立孵化器大国形象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是我国国际企业孵化器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上海国际企业孵化器通过相当时期的交流合作,已经与美国、芬兰、法国、俄罗斯、日本、英国等国的科技园区和相关机构建立了长期而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05年,上海国际企业孵化器与法国法中技术创新支持网络之间的合作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已经有在孵企业互相入驻,并进而带动法国创新署(OSEO anvar)与中国企业孵化器实施合作。北京IBI先后与芬兰坦培雷海乐米来科技中心、莫斯科国际企业孵化中心和埃及孵化器协会签订了合作协议。此外,一些部级创业服务中心也积极开展与国外孵化器的合作业务,如郑州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与澳大利亚合作建立了中澳科技企业孵化器;长沙与意大利西西里岛科技园、长春与俄罗斯、大连与日本、烟台与韩国等科技园区和孵化器机构,都在不断深入地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上海孵化器承担了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UNESCAP)与中国政府合作推出的立项课题――“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孵化体系建设,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成功举办该项目的亚太地区研讨会,扩大了中国孵化器在亚太地区的影响,逐步树立起中国孵化器在亚洲的主导地位。

我国国际企业孵化器积极参与发起成立了亚洲企业孵化器协会(AABI)。2005年5月经亚洲企业孵化器协会第六届全体会议推选,我国当选为下一届AABI主席国,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国际企业孵化器主任王荣担任AABI主席,AABI协会秘书处也将于2007年移至中国。2006-07年AABI计划举办“APEC孵化器论坛”等一系列活动。

西安高新区创业园发展中心获得第一批中国APEC科技产业合作基金资助,成立了“中国西安APEC企业孵化管理培训中心”,除开展国际交流与培训工作外,还分别于2000、2002和2005年,围绕“新经济下的企业孵化器”、“APEC科技园及企业孵化器风险投资”、“经济全球化与企业孵化器”等为主题,三次成功举办APEC国际研讨会和国际论坛,共有来自APEC成员体及非成员体的209名国内外代表参与了主题研讨与学术交流。

二、国际培训,推动科技企业产品出口

我国国际企业孵化器连续多年承担了联合国、APEC等国际机构组织、以发展中国家企业孵化器管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等为内容的培训班、研讨班,三十几个国家的200多名孵化器管理人员接受了培训。上海、北京、西安、广州、武汉5个国际企业孵化器作为国际培训基地,构成东、南、西、北、中的五点布局,极大地促进了企业孵化器的国际化工作。这些国际培训班的举办,不仅让中国孵化器学习到了国外孵化器的先进经验,为中国孵化器的国际化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开拓了国际合作渠道,成功把中国科技企业的自主品牌产品推向了国际市场。

在联合国国际开发署(UNDP)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建议下,上海最早开始举办“企业孵化器管理人员国际研讨班”,到2005年,上海国际企业孵化器已成功承办了8届企业孵化器国际培训研讨班,特别是自2003年起,培训班的对象从原有的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扩大到发达国家,并开始尝试半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为中国孵化器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

广州国际企业孵化器在承担国际培训的工作中,根据来自8个国家的技术和市场需求,把我国的PKTM软件与学员所在国的合作开发作为主要内容之一,组织该软件开发企业为授课单位,通过对外国学员的培训、实习,使该软件顺利地进入他国,并取得了越南的国家标准认定,同时与新加坡建筑发展署合作开发出该软件的新加坡版本。北京IBI通过承办国际培训,与学员所在的9个国家分别签署了科技网络服务合作备忘录,与白俄罗斯创新基金会、古巴候尔古因省科技园、蒙古科技基金会达成合作意向。北京IBI的在孵企业――北京冷热岛低空空间技术有限公司与埃及、蒙古理工大学的学员签订了科技项目合作协议书;北京北斗星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通过菲律宾学员签订了激光通讯产品、计算机及配件等产品的出口协议书。武汉东湖国际企业孵化器在承办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及应用国际培训班”时,促成一些国家的学员代表与武汉几家电力行业企业签署了七项国际科技合作协议,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引资引智,汇聚海内外孵化资源

国际企业孵化器不断深化服务内涵,积极开展国际技术转移项目交流,吸收国外先进理念和管理方法,在推动自身国际化进程和产业集聚的同时,广泛引进国外资金、先进企业、先进技术和管理人才,为区域间、国际间的合作发挥了重要的纽带作用。

武汉东湖国际企业孵化器与世界500强企业法国索迪斯公司鉴定了合作协议,引进索迪斯公司先进的现代服务管理理念,与之合作开展科技园区及企业孵化器的各项基础服务工作,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在东湖开发区管委会和湖北省软件基地管理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IBM软件外包中心也正式落户于该孵化器。IBM将其从全世界各国承接的部分软件订单转到武汉软件外包中心,分包给武汉及全国的IBM供应商。武汉国际企业孵化器还积极引进雅高、韩国大田等跨国公司、国际中介机构,在为孵化企业提供更周到的专业化服务的同时,也加强了孵化企业与跨国企业之间的互动,为中小企业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成都高新区技术创新服务中心联合在孵企业成都南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举办“欧盟-中国成都中小企业项目孵化合作洽谈会”,邀请芬兰、丹麦、瑞典、法国、英国、意大利、德国和荷兰等欧盟国家的100家企业与中方300家企业进行项目孵化合作对接。同时,欧盟也将在成都高新区设立“欧盟项目孵化中心”,引入欧盟项目进驻创新中心孵化。

苏州国际企业孵化器多次赴欧洲、北美等地交流与学习,积极引进来自德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近十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孵化;吸引了包括日本佳能软件、台湾华硕、摩托罗拉在内的一批海外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入驻,促进了国内外技术嫁接、吸收及转移。

西安国际企业孵化器与18个海外学术团体、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建立了长期有效的信息沟通与工作交流机制,已累计组织了23个国家和地区的3790余名外国专家与海外学人前来参观访问,已有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等20多个国家的650多名留学人员和外国专家入园创业,创办外商投资企业430家,实际引进外资9000多万美元,所孵化的400多项高科技项目大部分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中30%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四、示范引导,营造国际化孵化环境

国际企业孵化器围绕在孵企业的国际化需求,注重研究、及早确立孵化器自身的国际化功能定位,提高对国际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努力建立帮助企业开展国际专利保护、国际标准认定和解决国际技术、贸易纠纷等的工作体系,完善对国际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运行机制,促进在孵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

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强化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意识,营造浓厚的国际化孵化环境,积极营造便利、快捷的外事政策环境,提供相应的扶植措施,组织参加国际企业孵化器工作交流会、研讨会、专业论坛等,形成了国际化发展的新格局。

苏州国际企业孵化器努力帮助企业走出去,实现国际化发展目标。例如帮助益维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国外知名企业合作,打开国际市场;扶持正和机械有限公司直接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树立品牌、建立工厂并进行国际技术转移;积极支持苏州捷美电子有限公司相继开发成功多个系列、共数十项高科技产品打入美国与西欧各国的生命科学工程实验室,部分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达到95%。

上海国际企业孵化器与法国的合作历经四年,探索出了“政府支持、机构对口、对等支持、互惠共赢”的合作模式。在双方互访的基础上,上海孵化器网络与法国法中创新支持网络签署了对口合作协议,签署了《上海市高科技企业孵化器网络――法国蒙彼利尔大区孵化器科技合作协议》,推行奖学金资助计划,启动了系列实质性项目合作。参照此模式,上海国际企业孵化器还与英、日、韩、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对口合作关系,搭建了日益成熟而广泛的国际孵化合作平台。西安国际企业孵化器“十五”期间共组织召开项目会、洽谈会和交流会107场,国际研发合作项目987项,签署国际技术合作协议203份,组织被孵企业参加国际性行业展会、学术交流活动1000余人次,使在孵企业的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和技术合作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园区502家企业中有182家实现了海外销售,业务已覆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宁波市科技创业中心与英国Suxxex创业中心合作,在英国设立Suxxex分中心。

2006年,以国际商务推广和为主业的新型孵化器开始活跃,使孵化器领域的国际科技商务服务与创新资源孵化网络发展相得益彰,成为支持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国际化发展的新趋势与新途径。北京高创天成国际企业孵化器是北京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与境外机构共同投资成立的中外合资国际企业孵化器,该孵化器致力于通过提供国际科技商务服务,构建国际创新资源孵化网络;通过逐渐富集的创新资源孵化网络支持国际科技商务服务,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成长。该孵化器目前已搭建起了具有强烈针对性的国内外孵化资源网络,实施了APTE/IASP“科技窗口”项目、“中国企业孵化器国际对接”项目、“国外产品中国市场的研制推广”项目、“良业照明国际化咨询”项目、新西兰“PIVOTAL”项目、巴塞罗纳集团“着陆计划”项目、印度STEP企业孵化器协会合作项目等。

能够帮助企业实施跨国经营的国际化能力是孵化器行业差异化门槛的最高之处,同时也是企业孵化器谋求自身发展的一个最佳选择。经过国际化漫长征途的徘徊,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者们已经普遍意识到: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和加强国际孵化能力建设,是企业孵化器行业内在规律与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的双重要求。

根据“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现实,科技部火炬中心要求:孵化器的国际化发展,必须围绕在孵企业的国际化需求,研究和确立孵化器自身的国际化功能定位,完善在国际化发展中对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运行机制,建立帮助企业开展国际专利保护、国际标准认定和解决国际技术、贸易纠纷等工作体系,以提高孵化器自身对国际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促进在孵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对照火炬中心的要求,我国国际企业孵化器在国际化的前半部分工作做得不错,但对于“建立帮助企业开展国际专利保护、国际标准认定和解决国际技术、贸易纠纷等工作体系,以提高孵化器自身对国际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促进在孵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这一系列带有更多技术性与经验性的国际化程度更高的工作,依然处于启蒙阶段。因为运行时间和基础等方面的具体原因,我国国际企业孵化器还未形成完整和系统的对外合作的战略,缺乏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引导,缺乏对外合作的专业人才,缺乏有效的资金支持。业内人士分析,问题综合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对于国际产业特征和业务活动的研究和积累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被孵企业的技术引进与海外市场开拓等活动呈现自发性和零散性,国际性业务开展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孵化器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不明显。②在海外资源引进方面存在局限性,主要限于引进人才、资金和开拓市场,对于国外中介服务机构和具有海外业务咨询经验的国内中介机构的引进数量不够,具有合作关系的海外资源有限,难以全方位支撑中小企业在海外开展多方面业务的需要。

在提高国际企业孵化器的国际化服务水平方面,业界提出了三种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思路:第一、依托中介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处理国际性业务与事务是国际通行的做法,也是海外科技园及孵化器的通行做法。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我国国际企业孵化器应努力吸引跨国公司、国际资金和国际知名中介机构等参与孵化器建设,引进国际资金、技术、管理和服务,使孵化器的运作与管理国际化。第二、拓展国际渠道的路决不仅仅是政府合作之路,多元性的战略伙伴即包括政府,也包括大学、企业研究机构、民间性社团、专业的管理咨询机构与金融投资机构,在与他们建立起合作关系后,将这些资源整合起来,向在孵企业提供共享服务。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不仅可依赖于国家间“姊妹城市”的合作资源,也可依赖于国外驻华使领馆的“信息交互传递”、“先导企业研发机构”的“资讯交互传递”,以及专业管理咨询机构的“服务交互传递”,搭建“无园区孵化服务战略联盟”。第三、国际企业孵化器的实质性运作,决不是简单的“走出去”与“引进来”,它更需要的是一种全球化经济互助发展与一体发展眼光,因此,孵化器建设与运行视野的“国际化”才是实质性的创新发展动力,即孵化器建设必须把“项目分析”、“信息分析”、“融资分析”、“效能分析”以及在孵企业的“管理咨询”、“市场导向”、“营销导向”作为“孵化服务”的“主导服务”。

更多国际企业孵化器管理者认为:未来孵化器的国际化还需要多渠道资金支持,包括建立设立孵化器国际和作的专项资金、积极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项目支持、利用外国的资金来支持中国孵化器走出去、吸引民间的资金对有出国意愿的企业项目进行包装等。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向国际infoDev提交了关于“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网络化和国际化建设”的项目申请,从全球140多个申请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2006年度资助项目之一。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无疑为我国国际企业孵化器的市场国际化、服务国际化、要素国际化、制度国际化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

上一篇:从孵化器大国向强国的重大拐点 下一篇:打造环保型“绿色材料”新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