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视角的初中语文教师批评语言

时间:2022-05-22 06:00:16

语用视角的初中语文教师批评语言

摘 要:在素质教育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以正面评价为主,但有时光凭正面教育解决不了问题,就必须使用批评语言促使学生马上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其不良行为。教师在使用批评语言时,充分利用学科所具有的人文性特点,使批评语言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才能使批评产生最佳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师; 批评语言行为; 语用视角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026-002

美国的课堂研究专家弗兰德斯(Flanders)曾将在教学情境中的师生语言行为分作十大类,并对每一个类目作了规定性说明。教师表述语言的第七类是批评或维护权威:“用声明、说理等方式,澄清自己的动机,说明决策的理由,以期学生改变其态度和行为,以权威身份喝令学生停止违纪行为,或执行自己的指示。”(见李如密:《教学艺术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相对于其余六条表述语言,此类语言最为严肃庄重,对身心尚未成熟的学生造成的心理影响很大。

一、初中语文教师批评语言行为的基本要素

语用是语言使用者在一定的语境中对语言的使用。语用是一个行为过程,它由行为者、行为的手段、行为发生的环境和行为规则等基本要素构成。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中使用的批评语言就是一个言语使用的特殊过程,具备语用的基本要素。

1.行为者

包括行为的发出者和接受者。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当初中生的言行不符合课堂纪律的要求,影响正常的教学时,教师有必要通过言语、眼神或手势唤起学生对其不良行为的警觉,并终止其不良行为。本文主要分析语文教师的课堂批评语言。语文教师是语言的主要发出者,且在课堂上是语言的主导者,其语言具有权威性。初中生则是批评语言的接受者。

(1)初中语文教师的素质。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是受过系统正规的师范教育,持有教师资格证方可上岗。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师的要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新时代,一个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教学技能,还需要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且要拥有近乎完美的人格,才能达到新课标所规定的“素质教育”的要求。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语文教师不但能让学生学习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还要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2)初中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这个年龄段有着特定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他们的独立意识增强,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高,开始不满足于教条式的说教,对于家长和教师的话,不再像小学阶段时听从,逐渐有了自己的看法,并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成熟和与众不同。同时,他们的社会认同感增强,有了小团体意识,急需要家长、教师和同学的认可,而且自尊心很强。但是由于阅历的匮乏和身心的剧变,各种思想还不成熟,常常陷入自我矛盾之中,有时会表现得浮燥和困惑。教师在实施批评语言时必须要考虑到初中生的群体和个体特点。

2.语文教师批评的手段

在实施批评的过程中,教师所用的批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可通过口头和书面语言进行批评,也可通过动作、眼神进行暗示批评。其中口头批评是最主要的,本文的分析对象就是口头语言批评。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要准确明晰,还要优美生动,富有感情,能感染人、启发人。即使是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要表现出语文学科的特点,批评语言要简明扼要、富有真情。

3.批评发生的环境

批评发生的环境即是批评这一言语行为发生的语境,本文关注的语境即是教学过程中的课堂。学生的不良行为多是在课堂这一具有严格纪律性约束的环境中才容易显现出来,所以批评发生的环境多是在课堂上。由于初中生这一群体有着强烈的集体认同感,很在乎自己在同学们特别是在自己要好的朋友心中的地位,所以作为教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选择恰当的批评机会,使其既能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反思,也能感觉到教师对其深深的爱。语文教师相对于其他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有着更多感情上的交流,所以在进行批评时,应更加注意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使学生能心悦诚服地改正自己的错误。

二、语言批评的基本准则

从语用的角度来看,语言批评是言语交际中的一种特殊的形式,而成功的言语交际需要行为双方的协同一致,配合默契。语言批评行为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同样要遵循一定的言语交际的规则。虽然不同的言语交际存在着不同的交际方式,但会话合作原则和会话礼貌原则是普遍适用的准则。下面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会话合作原则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遵循合作原则,可以“保证信息传递的顺利进行,双方能达到最大限度的相互理解”。(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而批评这一言语行为的实施者和接受者在整个言语过程中的心情都不是愉悦的,所以怎样能最大限度地把握合作的原则,对语文教师来说要在准确把握学生心理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对语言的敏感这一优势,使用精炼的语言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批评教育。

(1)数量准则。“话语所含信息量与本次交谈所需信息量应该一致”。(《现代汉语通论》)即在进行语言批评时,教师指出学生所犯的错误正是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说得太多,也不能说得太少。要用精当的语言指出学生的错误之处,让他心服口服。如果教师说得太多,把学生以前做错的事也拿出来,想新账老账一起算,这样往往适得其反,让学生以为老师对他有成见,老师在故意找麻烦,这样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和“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批评就失去应有的作用,甚至还会使师生之间产生心理上的隔阂,给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教学带来消极的影响。如果该说的没说到,会让学生心存侥幸,同样起不到教育的目的。由于课堂上的口头批评语言多是在教师的眼神、手势示意无效的情况下进行的,对教师而言,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再加上一堂课的时间有限,所以语文教师更应注重批评语言的明晰精当,不可让批评占用太长的时间,以免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正常的教学活动。

(2)质量准则。“话语提供的信息内容必须跟语境中的实际情况一致”。(《现代汉语通论》)即是说教师在实施言语批评时要实事求是,对学生的错误情况要有准确的把握,不能无中生有。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具备敏锐观察力的同时,要能准确地指出学生所犯的错误。如果老师所说的情况与事实相悖,受批评的学生当然不会接受。性格内向安静的学生可能保持沉默,但不当的批评会对其心理产生冲击,使其怀疑老师的公正,影响老师在其心中的地位。性格冲动易怒的学生则有可能当场与老师争辩,使老师的批评权威受到质疑,在这个时候,有经验的教师会巧妙地化解师生间的冲突,而应变能力和“控场”能力不强的教师则可能不知所措,造成尴尬的场面。所以语文教师在不得不对学生进行批评时,必须确保你所掌握的信息是正确的,在形成语言时则要注意词语的选择,不能让学生认为老师在夸大其词或故意小而化之,前者会让受批评的同学觉得老师对自己有成见,后者会让其他的同学觉得老师对学生不够公平,有意偏袒犯错误的学生。

(3)关联准则。“话语之间以及话语与话题之间应该相互关联”。(《现代汉语通论》)语文教师在进行批评的时候,应该围绕一个主题,即学生在课堂上的不良行为,这一方面体现出教师有着连贯的思维,也反映出教师对重点的把握能力。如果学生是因为上课不注意听讲而受到批评,在教师的批评语言中就不能出现其上课迟到的事情,也不能因为该生的违纪情况而过多地涉及到其他学生的课堂不良行为。这样会使该生和其他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也无所谈起改正错误。对于语文教师来讲,在用较委婉的语言指出学生错误的同时,还要指出如何才能避免或改正错误,同时要对其改正错误抱以信心。

(4)方式准则。话语的表达方式应该让受话者易于理解和接受。语文教师除了一般的上课时间外,还能跟学生通过作文、日记等形式进行交流、沟通,所以语文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相对来讲更近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应有效利用这一形式和学生进行更深的交流,进而把握不同学生的性格和心理特点,以便在实施批评教育时能针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方式。比如对于平时学习认真且遵守纪律的学生,在其偶尔犯了错误的时候,宜采用含蓄的语言进行暗示,而对于性格外向的调皮学生,要进行正面的严肃的语言批评,以使其警醒,从而达到改正不良行为的目的。学校是一个允许学生犯错的地方,语文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帮助每一个学生学习和成长。所以在进行言语批评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学生自尊心,不能使用尖酸刻薄的话进行挖苦讽刺,要尽量选择幽默温和的语言,以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一位深谙批评语言艺术的优秀教师在对抽烟的同学进行不点名批评时所采用的方法就很好的展现出了批评语言的巧妙运用。他说:抽烟当然是个好事情啦,大家可能不知道,抽烟的好处至少有四:一可以防小愉,因为吸烟会引起深夜剧咳,小偷怎敢上门!二可节省布料,咳嗽时间一长,最终成了驼背,衣服可以做短一些。三可以演包公,年纪轻轻就开始抽烟,成年后脸色黄中带黑,演包公用不着化妆。四可以永久不老,据医学记载,吸烟的历史越长,寿命越短,当然永远也别想老了。教师反话正说,寓庄于谐,巧妙地设置一种心理相容的批评语境,耐人寻味,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2.会话礼貌原则

“礼貌是协调人际关系的一种重要的手段”(《现代汉语通论》),它可以通过语言的方式和非语言的方式进行表现。通过语言的方式来表达礼貌,可以选择问候语、称呼语等,还可以通过语音语调的变化、词语的选择、一些特定的句法格式和话语模式等等。通过微笑、握手、弯腰、让路等非语言的方式也可以表达礼貌。如果我们想在友好和谐的气氛中实现话语意图,在心理相容的语境中达到有效交际目的,就必须使用礼貌的原则。而对于批评这一不同于一般交际的言语交际,本身对礼貌有着特殊的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批评的目的是想通过语言停止学生的违纪行为,这本身就带有命令、权威的意味,而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阶段,心智尚未成熟,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批评语言,就要充分考虑到批评对象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所以语文教师不能仅凭自己的教师身份就对学生进行喝斥,而应该在维护师生良好关系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

(1)慷慨准则。即“尽量少表达利己的和有损于对方的看法”。(《现代汉语通论》)语文教师在进行言语批评的时候,要注意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关心和爱护,让学生觉得教师是在对他们负责。比如,语文教师不能在批评学生时说,你再不好好学习语文,我们班的语文成绩就会因你而下滑,老师和全班同学的脸面都会因你而丢尽。这样的话,乍一听,是老师恨铁不成钢,用班级的集体荣誉感来给学生施压。可是,在处于叛逆心理的初中生那儿就翻译成:老师是怕自己的教学成绩太差,才让我好好学习,也不是为我好,我才不学呢!这样的结果完全违背了教师进行批评的目的。如果老师说,你的语文成绩本来是很不错的,如果能在上课的时候注意听讲的话,相信你的成绩会有更大提高,你的爸爸妈妈将会非常高兴的,老师也会为你骄傲。相比之下,后一种说法更容易使学生受到触动,因为他觉得老师是为了他自己的学习着想的。

(2)谦虚准则。即“在话语中尽量少赞誉自己并少贬低对方”。(《现代汉语通论》)对对方的贬低会使对方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而对自己的赞誉则会使对方的自我认同感受到威胁,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批评的时候就要明白虽然是对学生的不规范行为进行批评,也不能使用太多的否定性语言。有许多教师看到学生时会想起自己当年求学的经历,会把眼前的学生跟自己作比较。在对学生批评的时候,也会拿他们跟自己比较,会说自己上学的时候是如何如何的用功,怎样的遵守纪律。这会在学生的心中产生很不好的影响,因为在他们的心理上,老师无疑是把自己放在榜样的位置上,而受批评的学生自然就成了反面教材,这是他们敏感自尊的内心所不能承受的。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批评的时候,要尽量发现其行为中的闪光点。

(3)一致准则。即“在话语中尽量缩小与对方的分歧,尽量夸大与对方的一致”。(《现代汉语通论》)这条准则同谦虚准则有着一致的地方,语文教师在进行语言批评时要善于进行情感方面的沟通交流。故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老师和学生在心理上站在同一平台上,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接受老师的批评。犯错是学生的天性,每一位老师都是从学生走过来的,他们也犯过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学生们的身上有着他们自己的影子。所以在批评学生的时候,应该尽量先换位思考一下,自己初中生时的心态是怎样的,这样就能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更能体会学生的心情,也会使批评语言更能深入学生的内心,学生也容易接受老师的批评,从而使批评语言运用收到良好的效果。

上一篇: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24例诊治体会 下一篇:高压氧联合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