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学院本科生性心理现状分析

时间:2022-05-22 05:35:33

某医学院本科生性心理现状分析

【摘要】 目的 了解医学生性心理现状,为建立高校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某医学院399名本科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男、女生是否喜欢自身性别的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性心理发育;知识;性别特性;卫生服务要求;学生,医科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7-0602-03

大学阶段是青少年的青春期晚期,大学生的性生理已趋于成熟,基本上完成了自我性角色的认同,性意识与的需求也逐渐明显。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和性心理状况值得重视[1-2]。性心理是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3]。如何开展大学生性生理和性心理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性问题,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已成为高校心理辅导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为了解本科医学生性心理现状,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性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笔者对某高校本科医学生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从某医学院校抽取本科医学生(一、二年级为低年级,三、四年级为高年级)作为被试。剔除无效问卷后,用于统计分析的样本共399人,其中男生143名,女生256名;城镇学生182名,农村学生217名;低年级学生227名,高年级学生172名。

1.2 工具 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采取当场发放问卷当场收回的方法,统一指导语,由被试自填。问卷包括基本情况、体像认同、性生理知识、性心理与性教育等内容[4]。

1.3 统计分析 采取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对待体像的态度与性别认同 男、女生对自身体像的接受水平不同,在面容特征和身高上不满意的人数较多。见表1。

表2显示,对自身性别喜欢的程度,男、女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异往的需求与感受 表3显示,男、女生在异往的需求和感受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性知识来源 表4显示,男、女生在性信息知识来源途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释放性心理压力的途径与方法 表5显示,男女、高低年级学生之间的性梦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5 恋爱的态度和动机 表6显示,绝大多数医学生认为大学谈恋爱是应该的或顺其自然,男、女生在恋爱态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6 对同性的看法 表7显示,男、女生之间和高、低年级学生之间对待同性的态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3 讨论

调查显示,女生比男生更注重体征和外貌,其原因可能与女生更注重个人的外在形象和社会文化的影响有关;男生比女生更愿意接受自身的性别,一方面与我国男尊女卑的传统文化的影响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幼儿时期的性别认同教育有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男生与来源农村的学生比女生和城镇的学生对异往的需求更强烈。前者可能与性别差异有关;后者可能与农村学生在中学阶段与异往的机会较少或者被压抑,进入开放的大学后与异往的机会增多和内驱力的增强有关,对异往的强烈需求可能会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焦虑水平的增高。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对与异往更感兴趣,与高年级学生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对两往的意义和能力有更多的理解与掌控有关。 因此,应在大学生中针对不同群体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文体活动,扩大男、女生正常交往的时间和空间,建立和谐的两流环境,健康的释放性心理困扰。

医学生了解性知识的获得途径多数是非正规的教育,如书刊、影视、网络和医学书籍等,往往会造成对性知识理解的混乱。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的性知识是通过书籍获得的。男生通过网络获得性知识的比例为17.5%,且明显高于女生。所以应该引导大学生合理健康地使用网络,避免黄色文化的诱惑。此外,90.1%的医学生希望学校开展性知识教育。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性教育已刻不容缓,不仅有助于大学生通过正当途径获得健康的性知识,更有助于大学生性意识的发展和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有效地调控与合理地宣泄性冲动。

大学生谈恋爱在高校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由于对情感生活的需求,多数学生认为大学期间应该谈恋爱。研究表明,48.6%的医学生认为大学恋爱的原因是为了排遣孤独寂寞,与其他学者的研究(49.7%)[5]基本一致。恋爱动机的不端正、恋爱不是出于爱情本身往往会导致不良后果。也说明多数大学生不懂得恋爱的意义。如何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动机和恋爱观,应该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同性目前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对待同性的态度既是一种科学素养,也体现了社会文明程度。多数医学生能够理解和宽容同性,能够尊重同性恋行为。35.8%的医学生认为同性恋是变态,与安琳等[6]的研究基本一致。应该引导和教育学生科学地认识同性恋行为,使学生能理性地看待和认识同性问题。

综上所述,医学生性意识的发展与性知识的掌握存在不协调,性需求和性满足之间存在着冲突和矛盾。应科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性观念,重视在大学校园内开展性知识教育和性文化建设。

4 参考文献

[1] 崔以泰,任晓勇,孙义元,等.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调查1 711例分析.中国性科学,2001,10(3):1-12.

[2] 胡珍.2000年中国大学生性心理调查对比分析.中国性科学,2001,10(4):28-33.

[3] 古晓.学校性教育与素质教育.中国性科学,2000,9(2):15-18.

[4] 刘达临.中国当代性文化.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2.

[5] 王传旭,姚本先,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2版.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172.

[6] 安琳,王燕,李云泉.医学生性相关问题的认识、态度、行为的调查分析.中国健康教育,1998,14(11):8-11.

(收稿日期:2008-10-20;修回日期:2008-12-09)

上一篇:温州市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专业承诺关系... 下一篇:贵州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职业压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