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

时间:2022-05-22 04:20:44

谈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

【关键词】小学教师 课堂 语言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语言的形式显得尤为重要。尤其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更要注意课堂教学语言的缜密、简练和逻辑性,注意规范地使用教学用语。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数学教师的语言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准确性

数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必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中使用数学语言时,要注意使用准确科学的语言进行知识的传授,并应要求学生在正确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学会用准确科学的语言来回答数学问题。

比如,在教学“约数和倍数”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必须准确地表述“零除外”,并让学生真正弄清为什么要“零除外”,而且在学生表述时,必须要求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零除外”,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的特点。

例如:把应用题结果的“单位名称”,说成“名数”就是一种概念的混淆,就违犯了数学语言的准确性。

二、逻辑性

数学这门学科是一个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如果数学教师的语言没有逻辑性,就会误导学生。比如把“整除”与“除尽”混为一谈。讲解时因为语言欠缺了逻辑性而让学生认为“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却忽略了在“同圆或等圆”这一前提条件,结果造成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错误。

三、简洁性

数学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让学生听得明白,学得明白。有些数学教师就怕学生听不明白,于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结果是学生越听越糊涂,越学越厌烦。除此以外,教师讲话时尽量注意避免“言不及意”的废话,尽量不带“口头禅”比如“这个”“那个”“也就是说”等。还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对知识的表述作不必要的解说。例如在教学“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时,本可以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发现“角的大小只与角的开口有关,而与边的长短无关”可是我们有些教学却偏要加以说明“不是边长角就大,边短角就小;也不是角小边就短,角大边就长,与边的长短是没有什么关系的”这一解说,学生原本十分清晰的认识被犹如绕口令般的话给弄得一头雾水,这不免有些“画蛇添足”。

四、启发性

数学课不同于其它学科,是需要探究才能发现数学知识的,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的语言要有启发性和激励性。当学生想一试又缺乏勇气时,教学可以尝试使用“谁敢试一试”“谁愿意表现一下”“我想你们会有好办法”等等,激发学生的探究的信心和勇气。但千万要把握启发的时机与火候,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启发语言的美妙作用。

数学教师的语言,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我们必须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语言修养。

上一篇:中学美术教学锁谈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