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点及手法复位疗效观察

时间:2022-05-22 02:13:17

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点及手法复位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点及手法复位疗效观察。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6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就诊的64例老年(≥60岁)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并进行6个月随访,观察手法复位疗效。结果:老年BPPV患者女性好发,以后半规管多见44例(68.8%),合并高血压48例,糖尿病29例,高脂血症38例。TCD显示50例(78.1%)出现血流减慢,10例(15.6%)血流速度增快,4例(6.3%)血流速度大致正常。手法复位的总有效率为92.2%,随访6个月复发率为25.0%。结论:老年BPPV患者大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动脉硬化危险因素,易误诊为后循环缺血,且复发率高,进行手法复位治疗效果明显。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临床特点; 手法复位

中图分类号 R76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9-0121-02

doi:10.14033/ki.cfmr.2016.19.065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青中年头晕患者主要发病原因,但随着对BPPV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老年BPPV患者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1]。老年BPPV患者因常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易被误诊为后循环缺血[2]。本研究通过分析老年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手法复位效果,减少误诊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6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明确诊断为BPPV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排除标准:年龄80岁,合并有严重躯体疾病或颈椎病,不能耐受耳石法复位者。

1.2 诊断标准

按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制定的BPPV诊断标准:(1)头位变化时出现眩晕发作,持续时间短,一般不超过1 min,无耳蜗受损症状;(2)没有神经系统阳性定位体征,行Dix-Hallpike诱发试验时可诱发眩晕与向地性眼震;(3)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发作[3]。

1.3 辅助检查

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压测量、心电图、血常规、生化血糖、血脂方面检查并记录,均行头颅CT及彩色多普勒脑血管超声检查(TCD),必要时行颈动脉超声及头MRI检查。

1.4 治疗方法

后半规管BPPV采用Epley手法复位。水平半规管BPPV采用Barbecue翻滚法,混合型BPPV采用Epley联合Barbecue翻滚法复位。

1.5 疗效评估及随访

疗效评估:(1)痊愈:眩晕和位置性眼震完全消失;(2)有效:眩晕和位置性眼震减轻,但未消失;(3)无效:眩晕和位置性眼震无变化,加剧或转为其他类型的BPPV[3]。所有患者均于就诊后1、3、6个月进行电话随访了解复况。

2 结果

64例BPPV患者中女45例(70.3%),男19例(29.7%),平均年龄(68.8±6.2)岁。合并高血压48例(75.0%),糖尿病29例(45.3%),高脂血症38例(59.4%)。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左右翻身或起床时出现头晕,伴有视物旋转、视物晃动或自身旋转感,可伴有呕吐、心慌、出汗等症状,持续时间不超过1 min,病程1 d~2个月。64例患者中后半规管BPPV 44例(68.8%),水平半规管BPPV 13例(20.3%),混合受累7例(10.9%)。TCD检查中显示50例(78.1%)出现血流减慢,10例(15.6%)血流速度增快,4例(6.3%)血流速度大致正常。

39例患者经1~2次手法复位后症状完全消失,20例患者经过3~4次手法复位后头晕症状及眼震完全消失,有5例患者因复位过程中出现严重头晕、呕吐症状不能耐受手法复位改为静点药物治疗,手法复位的总有效率为92.2%。随访过程中1周~1个月内复发3例(4.7%),1~3个月复发5例(7.8%),3~6个月复发8例(12.5%),半年内共复发16例,总复发率为25.0%。

3 讨论

BPPV的发病机制目前主要有壶腹嵴顶结石假说和半规管结石假说,两种假说的基础都是耳石学说,都认为有耳石脱落。壶腹嵴顶结石假说指耳石黏附于半规管壶腹嵴,导致对重力变化的敏感性增加,变动时引起眩晕及眼震的出现。半规管结石假说是指耳石颗粒悬浮于半规管长臂的内淋巴中,当头部处于激发时,内淋巴流动使壶腹嵴受牵引偏移而引起眩晕及眼震的出现[4]。随着对BPPV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BPPV已经是老年人周围性眩晕的主要原因[5],许多主诉眩晕的老年人因为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而被误诊为后循环缺血,既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又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掌握老年BPPV的临床特点可以有效的减少误诊率。

本研究显示老年BPPV以女性患者多见,占70.3%,可能与女性口服避孕药,绝经后雌激素分泌水平下降,导致骨密度减低和骨质疏松,从而导致耳石的钙化脱落有关[6]。老年BPPV患者合并症较多,易误诊,大部分老年BPPV患者均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动脉硬化危险因素。在TCD检查中血流速度减慢较常见,与老年患者血管狭窄,管壁粥样硬化斑块有关。本组64例老年BPPV患者中各半规管发病情况中以后半规管多见,占68.8%。这与后半规管在迷路中的解剖位置有关,在各半规管中后半规管位置最低,且最易受到重力影响,所以发病率最高[7]。

基于BPPV的管石发病机制,目前国际公认BPPV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手法复位,通过改变将脱落的耳石进行复位。本研究结果表明64例老年BPPV患者手法复位的总有效率为92.2%,提示手法复位对于老年BPPV患者疗效确切。与郭敏等[8]研究老年BPPV患者单纯进行手法复位总有效率90.7%的结果相似。老年BPPV患者的另一特点就是复发率高,颅脑外伤、脑卒中、偏头痛、梅尼埃病、颅内或颈动脉狭窄等均被认为是BPPV复发的危险因素[9]。文献[10]表明,老年BPPV患者在治愈后的6~9个月复发率为28.3%,本研究老年BPPV患者6个月的总复发率为25.0%。相对于中青年BPPV患者而言,老年BPPV患者因大多合并有动脉硬化等危险因素,容易造成迷路动脉缺血,影响内耳微循环,导致耳石脱落。老年患者合并骨质疏松造成耳石钙化脱落也是复发率高的另一主要原因[11]。

老年BPPV患者大多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医生如不能掌握其临床特点很容易造成误诊,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及经济负担。研究表明老年BPPV患者进行手法复位疗效确切,且简单方便易行。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老年BPPV的认识,降低误诊率,对诊断明确患者及时进行手法复位治疗。

参考文献

[1] Batuecas C A,Trinidad R G,Schaezk C,et al.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in the elderly[J].Gerontology,2013,59(5):408-412.

[2]司爱丽,吴盛华,乔春艳,等.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65例报告[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0):86.

[3]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2006年,贵阳)[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2):163-164.

[4]吴雅丽.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8):117-119.

[5]岳伟,相蕾,张雅静,等.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颅内外血管病变的关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4):355-358.

[6] Yamanaka T,Shirota S,Sawai Y,et al.Osteoporosis as a risk factor for the recurrence of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J].Laryngosocope,2013,123(11):2813-2816.

[7]李亚楠.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临床特点及手法复位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0):47-48.

[8]郭敏,江超武,李书聆,等.手法复位配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36):126-129.

[9]方芳,邓晓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治疗进展[J].中国综合临床,2015,31(20):188-190.

[10]王春燕,夏菲,王彦君,等.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发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7):796-799.

[11]纪树芳,蔡小剑,李卡凡,等.不同年龄段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临床特点对比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5,23(4):258-260.

(收稿日期:2016-03-17)

上一篇:明尼苏达工作满意度量表对单中心护理工作的调... 下一篇:复方血栓通胶囊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