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变饲料 年入300万

时间:2022-05-22 12:06:58

秸秆变饲料 年入300万

每到夏秋两季,大多数乡镇都会被秸秆焚烧的烟尘所弥漫,很多人都闻过那股呛人的味道。当然每到这个季节,乡镇干部更是严阵以待,每当天色渐暗,广平县秸秆禁烧办的董秀杰就和他的同事开始了巡逻检查。

然而绕了广平好几圈,查了整整三个小时,依然没有发现任何焚烧的迹象。这在他们往年的检查工作里是从来没有过的。

广平县有玉米地16.6万亩,每年的玉米产量是5.9万吨,平均每公斤的玉米产生的秸秆是四公斤,这就意味每年有23万吨的玉米秸秆产生。每当玉米丰收时,这剩下的23万吨秸秆就成为最令人头疼的问题。

焚烧的浓烟污染了空气,随意点放也让火灾事故变得频繁。每当这时,也正是秸秆禁烧办的干事疲于奔命的时候。白天宣传车,晚上巡逻车,外加水车跟随四处救火。秸秆没地儿放,不烧掉就占着耕地,所以查归查、罚归罚,这焚烧的火还是左一把右一把地起。可是到了今年,广平县的秸秆忽然没人烧了,全都一车一车地拉到广平县兰村村民曹爱民家。这么多的秸秆为什么都集中拉到这来?原因其实很简单,秸秆拉到这来就能换钱。

只要把秸秆捆扎好,根部不带泥,一吨秸秆的收购价是一百元左右。这片田地占地70亩,可存秸秆2000多吨。花二十多万买了一堆平日被人废弃的东西存在这里。这个曹爱民是何许人?他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曹爱民原来是跑运输的。2004年的一天,他听邯郸的朋友说,现在有种技术设备能把秸秆做成供奶牛吃的饲料卖出去。在广平,秸秆资源是最不用愁的,随便丢弃焚烧的秸秆真的能卖钱?曹爱民隐约感觉到,也许自己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

于是曹爱民开始骑着他的摩托车四处打听。哪儿有加工秸秆饲料的工厂就往哪跑。别人不让看,他就躲在门口偷着看,有时候还混进厂里,给里面的工人打打下手帮帮忙,借机打听。曹爱民这一跑就是六个多月。周围村民听了议论纷纷,秸秆加工一下就能卖钱?

实际上,曹爱民当时也犹豫了好一阵子。购买一套完整的秸秆饲料加工设备需要三四十万元,这并不是一笔随便就可以拿出的小数目。真正促使曹爱民下定决心放手去做,还和一个叫郭进军的人有关。

在广平县,郭进军算得上是最早做起秸秆饲料的人。2003年,他从报纸上看到这个项目,几番打听后便不声不息地自己买下设备埋头干了起来。

通过高温高压的扎制,秸秆就变成了一个个小块头模样,郭进军喜欢把它们称为“秸秆罐头”。正是这些,带着浓浓糊香的秸秆罐头为他打开了生意销路。

当初,郭进军之所以敢买下设备,正是因为他发现,内蒙古、上海、江苏这带的养殖场,每到四五月牧草青黄不接时,牛羊的饲料就非常缺乏。而自己的秸秆罐头,体积小,运输方便且储存期长,恰好可以满足他们的需要。

秸秆罐头销路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加工后的秸秆由生变熟,本身含有的蛋白质和粗纤维等营养成分更容易被牛羊采食和吸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牛羊的增肉率和产奶率。而且它食用起来非常方便,只要泡水自然化开,牛羊就可以直接食用了。

一吨秸秆收进来加上设备折旧费等,费用成本是150元,卖出去的市场价是400元左右。一个月1000吨的产量,纯利润就是25万。郭进军逐渐红火的秸秆罐头生意,引起了广平县政府的注意。他们开始有意识地想把这个项目扶持起来,让更多人参与进来。

广平县秸秆产业办公室副主任武凤文说:“我们成立了一个组织,把有关的设备生产厂家邀到我们广平,采用竞标和投标、议标的方式,把设备价格压下来。另外在售后方面给予很大的保障。”

这个售后的保障指的是,设备生产厂家提供“包销”。农户们生产出的秸秆罐头可以自己销,也可以以每吨350元的价格,直接销售给厂家。

通过政府组织竞标,每台设备降价了十多万元,还有厂家提供包销保底。曹爱民终于吃下了定心丸。买下设备后的曹爱民立刻开始大规模地收购秸秆,连续几个月的生产、销售,2005年他投入的设备成本已经全部收回。

有了政府的扶持,还有可观的利润,广平县有更多的人开始跃跃欲试了,2006年,新的11套生产设备已经上马。广平县政府也正在积极地把散户组织起来,希望通过申请统一的注册商标,把广平的秸秆罐头饲料做成品牌。也许明年玉米丰收时,秸秆禁烧办的工作人员就要转行干别的工作了。

据调查,中国每年产生的秸秆大约有七亿吨,半数都没有经过利用,有的直接就在田里烧了,造成区域的环境污染。其实,秸秆除了可以直接还田以外,还可以加工成饲料、燃料、肥料、工艺品等,如果像广平县一样,能给秸秆找一条出路,不但开发了一个宝贵的资源,而且经济效益也是十分可观的。

CCTV-7《致富经》栏目2006年11月9日播出

上一篇:牧马人新曲:名马、马草双丰收 下一篇:一根海带 百种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