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旅途话春运

时间:2022-05-21 06:52:37

旅客旅途话春运

城市里每天的工作如同上紧了弦的钟表,一刻不停,如果有一个时候能让我们暂时忘却,那一定是回家的脚步响起之时,当千千万万个人同时踏上回家的路,便构成了我们熟知的“春运”。年年岁岁“春”相似,岁岁年年“运”不同,对春运的理解和感受,一定只有那些经历旅途的人才最有发言权。

本刊记者全程追踪――

时间:2005年2月3日(农历腊月25) 13点

地点:北京西客站第五候车室

生意人季先生:“我有三个‘想不到’”

下午1点整,记者刚刚赶到北京西客站,手里攥着是3日北京西开往长沙的T1次车票,虽然是15点的车,但此时T1车次的候车区前已排成了长队。在靠门边的墙角,记者和一位姓季的江西旅客聊起天来。看上去一脸稳健的他在北京经营一个小生意,今年28岁。“我坐的车其实要到傍晚才开,但反正下午我也没什么事情做,就先到这里候车了,也算是提前感受春运的气氛吧!”他笑着说。

“不过,实际上从你买票的那一天起,就在感受今年的春运了。说说看,什么是你记得最清晰感受最深刻的?”记者问道。他想了想,开口道:“要说从买票到现在,我有三个‘想不到’。第一个想不到是买票还很顺利,我就是在西站买的票,排了半个多小时的队,买到了一张硬座票。以往的经验告诉我,春节人流集中,车票难买,硬座比卧铺更难买,这次很顺利拿到票,很是惊喜;另一个想不到是今天到了火车站才发现,坐火车的人还是那么多,好像比往年还要多。”

是不是“比往年还要多”这要看权威部门的统计了,但可以确定的是,坐火车依然是人们在春节等重大节日出行的首选。当我们作为个体感受“归心似箭”的急促时,更应该看到作为我们国家一种特有的极有规律的人口集中流动现象,春运创造着一个又一个世界交通史上的奇迹:用有限的运力运送着上亿人次的旅客,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讲都是令人惊叹的。这个惊叹的背后是千万个铁路职工超常的工作付出,从加班加点的售票员、检票员、列车员到彻夜无眠的调度人员和列检人员,正是他们让不可思议成为了活生生的现实,而且正做得越来越好。

当记者和这位姓季的旅客说起这些感想,他不住地点头表示赞同:“是啊,以前我们总是喜欢抱怨,其实也应该想一想整个春运的整体局面,中国人口众多,春节时像潮水一样从四面八方涌到一块,每个人都要回家,每个人都希望顺利买票上车,这就让铁路部门头痛了,任何人都会头痛,这是一个现实。欣慰的是我们感受到了铁路的春运服务一年比一年好,当然我们的期望会很大,也能够耐心等待。”

“哦,对了,我还忘了跟你说我的第三个‘没想到’呢,这是我从走进火车站一直到候车室时自己对自己说过的,‘没想到人这么多,整个秩序还这么好,每个需要服务的地方总有工作人员出现,人潮只是涌动,但绝不混乱。” 季先生补充说。记者要检票进站了,带着这种聊天的惬意,我们挥手告别,互祝平安。

时间:2005年2月3日(农历腊月25)20点至22点地点:T1车次硬座、卧铺车厢

农民工吴先生:“铁路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在列车广播员柔和的问候语中,T1次列车缓缓驶出北京西站。记者来到了硬座车厢,拿着票从车厢里穿过,列车员正一丝不苟地整理着行李架上的箱包。“我们不是已经放上去了吗?”有旅客问。“放上去了不等于放好了,行李摆放第一要安全,第二还要美观,请大家配合我一下”列车员解释着,不一会儿,他的脸上已经冒出了细细的汗珠。

在车厢交界处的吸烟区,记者很快和来自湖南平江县的农民工吴先生聊了起来。“我在北京朝阳区的一个建筑工地上打工,过年我都要回家,每次都是坐火车,都坐硬座,不过我心里特别高兴,因为我很快就能够和老婆孩子团聚,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嘛!”吴先生说。

“到现在我对火车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我36岁出来打工时才第一次坐上火车,当时整整兴奋了一夜,到站了都不想下车。现在我只要一听到火车车轮发出的节奏声响,我就有一种别样的心情。至于春运,大的道理我说不清楚,但我知道铁路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火车是我们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我们离不开它。”

停了停,吴先生强调起他的观点:“我觉得火车最好的地方在于它很安全,说实话坐汽车飞机你肯定隐约有些顾虑,但没听说过坐火车还要担心的。正因为火车很安全,所以它很重要,特别是在春运这样的时候显得无可替代,你想想假如出现大雾大雨雪的天气,高速公路要关闭,航班不能起降,只有火车能够继续运行,假如没有这项保证了,千千万万回家过年的人该怎么办?”

年轻白领张先生:“也许整个春运是很紧张的,但我们也感受到了轻松愉快。”

记者来到卧铺车厢,通过简短的说明,一个窄窄的下铺给记者留出了空位,靠窗而坐的张先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在北京从事IT工作,一副年轻白领的模样。

张先生首先说他现在的心情很好,不仅由于离家乡已是越来越近,而且他这次在旅途中认识了不少朋友,记者进来打扰之前,他正在与座位旁边的人打牌聊天,感觉十分开心与惬意。“在这个时候,觉得坐火车就是一种享受,身心完全放松。也许整个春运是很紧张的,但一定会有很多人像我们一样在火车上感受到了轻松和愉快。”

轻松愉快来自旅途中结识新朋友的缘分,更来自铁道部门为了旅客的这一份感受而做出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实际上只要回顾三年前、五年前,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见这种努力留下的轨迹:从火车提速,到车票销售渠道的多样化,再到列车司乘人员的“星级服务”,每一年春运,铁道部门都在想方设法推出一些方便旅客的新的制度和措施,由此带来了春运服务一年比一年好。所有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

千千万万的旅客亲切地感受到了铁路部门的这种“良苦用心”,因此脸上的笑容才多了起来,心情的轻松愉快的也多了起来。当然,在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服务大众的项目,春运永远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正如张先生在最后所说的一样:“每个旅客无不期望铁路部门还能更加积极地努力和拓展,让春运从现在的‘安全春运’、‘畅通春运’走向将来的‘舒适春运’和‘快乐春运’。”

两位女大学生:“相比之下,春运的软件服务已经令人满意了,希望在硬件方面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一路采访过来,遇见的都是清一色的男士,当两位北京女大学生刘小姐和李小姐同意和记者“聊一聊春运”的时候,有些疲倦的大脑很快打起精神来了。遇到中途断水的情况,还有,列车上的就餐服务其实还可以做得更好。”

“既然时间宝贵,那么多好的方面我们就不多说了,主要提一些建议吧!”亮丽的李小姐快人快语,“我觉得吧,这几年铁路春运在软件服务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不管是为旅客端茶送水还是为旅客排忧解难,都能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体现了铁路特有的人文关怀。但相比之下,硬件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比如有些车次的车厢比较陈旧,有些长途客车会遇到中途断水的情况,还有,列车上的就餐服务其实还可以做得更好。”

一旁的刘小姐补充说,现在社会上包括媒体对服务“软环境”的强调比较多,但其实我们不能忽视硬件的改善,虽说以上这些情况只是极少部分,但它们也在影响着铁路春运在旅客心中的形象。提出这些意见就是希望铁路部门在春运软硬环境的建设上都同样重视,两者并驾齐驱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虽然还没有请教专业人士,但记者本人觉得这两位女大学生提的意见都很中肯。无论如何,硬件设施的改善是软件服务走向优质的基础。对于铁路,最大的“硬件”则在于运输能力的提高,如果运力不足与旅客超员这个最大矛盾得以解决,很多问题实际上都能迎刃而解。而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深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们已经看到了希望。

研究生张先生:“春运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旅客也是春运的主人。”

带着刚才的这些思考,记者开始了与某研究院研究生张先生的访问聊天,这位张先生戴着一副眼镜,一看就是很有学问的样子,对春运的理解和感受,应该会有他自己独到见解吧!

“我是这样认为的,春运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关联着你我他,更关联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安宁,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推了推眼镜,张先生继续说:“特别是在现有的条件下,春运不应该只是铁路等交通部门的工作,而需要全社会的整体参与,比如其他的社会部门可以为春运作出配合,采取一些新的措施和手段调节旅客流量,防范人流过分集中。”

“另一方面,应该认识到旅客也是春运的主人,每一个人在完成旅途的同时,需要为整个春运的和谐尽到自己的责任。比如列车上的卫生问题,这不是只靠列车员的辛勤打扫就够了,更需要每一个旅客注意自己的行为。但现在就是有个别的旅客做出一些不文明的举动,在刚扫过的车厢里乱丢乱扔,在洗漱间弄得满地都是水等等;这些不和谐的小举动,最终会伤害到春运的整体成效走向优质。”

的确,春运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春运的主人。春运不是报刊、电视里抽象的概念,而是交通等社会部门具体的措施,同时也是每一个旅客的一言一行。作为社会的成员,我们不应该被动地加入春运甚至旁观春运,而应该以主人翁的姿态尽到自己的责任作出自己的贡献,即使很微小,它也会在“春运曲”里谱写乐章和笑声。

时间:2005年2月14日(农历正月初六)21点至22点地点:T2车次卧铺车厢

销售人员焦先生:“对于我们来说,春运就是回家,是一种期待的实现和一段希望的延伸。”

“你看了中央台的春节晚会吗?我最喜欢的是韩红演唱的《天路》,她唱得太好听了,而歌声动听我想是源于修建青藏铁路的故事动人。所以当你说要聊聊春运,我脑海立刻出现了晚会上那几位青藏铁路工人的脸,他们似乎与春运无关,但是,他们也是铁路人的一个缩影。”列车的向前飞驰而去,与记者同车离京同车返京的焦先生这样说道。

30岁的焦先生自称“打工者”,他在一家贸易公司从事销售工作。“其实对于我们打工者来说,春运就是回家。节前是回到老家,归心似箭,充满了期待,这时候坐上火车,期待渐渐变为现实;节后是回到工作岗位,回到在一个城市临时的家,我们的箱包里装满了家乡特产,也装满了自己和家人的希望,这时候坐上火车,希望在延伸。”焦先生说道。

春运就是回家。焦先生说,他的回家旅程之所以能变成一段美丽的回忆,是因为有了上车前车站的每一项细致体贴的服务,有了上车后列车人员每一句问候每一个微笑,让温暖留在自己的心里。“火车虽然不是家,却能够找到家的感觉。在我心目中,回家从踏上火车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

“你采访了那么多旅客,我是唯一一个往返旅程都被你碰上的人,那么我就代表往返旅客为今年的春运作个总结吧,也许不是很全面,但它是我的内心感受――紧张有序,忙而不乱。”焦先生最后说道。

T1/2次列车长:“每一张火车票都是请柬,我们有信心让春运越来越好。”

采访旅客的间隙,应记者的要求,T1/2次列车长葛平治也接受了记者一次简短的访问。他说,其实他和所有的列车工作人员也是一个个旅客,不同的是肩上担负着更多的责任,这份责任实际上平时每一次执行出车任务时都存在,只不过春运时压力更大,责任更重。

列车长告诉记者,他们有一个观念,就是将每一张火车票都看作是一份请柬,每一个旅客都是来车上作客的。对于客人就应该以礼相待,就应该带给他们舒适、温暖和惬意。“你看,上车时旅客的亲人朋友都会说一句‘祝你一路顺风’,要让这份美好的祝福变成美好的现实,就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愿意付出的劳动。”列车长说。

于是,在这个几十人的小集体里,每一个人都在挥洒自己的汗水。列车长要总揽全车的情况,列车员要摆放行李要清扫卫生,餐车工作人员要准备可口的饭菜,广播人员要送去甜美的祝福,乘警要维护安全和秩序。在记者的观察与采访中,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忙碌,但对岗位工作依旧充满热情。于是记者用相机记录了一位女列车员忙碌的身影。

列车长最后说:“我感到高兴的是我们这个集体的人员都很年轻,都有朝气和干劲,平时他们的工作都很好,春运时更进一步的出色。虽然我们只是铁路大家庭里一个小小集体,但为了服务好旅客,每一个铁路人都会努力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的,我们相信春运工作会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肯定,会一年比一年好!”

2月15日中午时分,T2次列车在欢快的乐曲声中驶进北京西站,记者也结束了追踪报道春运的整个旅程。一张张面孔似乎有些模糊了,但他们的话语仍在耳边回荡。听完了记者的叙述,前来接站的作家朋友说:“当你看着人群涌动,那一张张脸,都会让你有一种莫名的感动。这里面有白领、学生、民工、老板和政府官员,但他们只有一个心愿:回家。把这份心愿与现实连接起来的,是一列列的火车,是成千上万个铁路职工辛勤的工作,是永远在为大众着想的可贵精神。”

上一篇:火车司机情系旅客 下一篇:“天籁”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