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简析

时间:2022-05-21 05:03:46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简析

摘 要:俗话说“习惯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学习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意义。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如此: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不良的学习习惯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发展。小学时期正处于学生学习发展的关键阶段,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善于引导学生进行习惯的培养。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因为数学知识影响着学生的思维与习惯,对于他们影响深远。本文笔者就教学中学生学生听讲习惯、思考习惯、发言习惯、实践习惯、作业习惯等角度入手,谈一下我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281-01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步入小学之后与幼儿园的学习方式有了较大的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有掌握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注重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从源头入手,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小学生由于其认知能力、学习技能相对较弱,难以开展自我学习与创新学习,获取知识的途径大部分还源自于教师,所以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可见听讲的效率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就适时的表扬,对于不注意听讲的学生则间接引导教育,切忌不能正面当众批评,以免引发学生对于教师的厌恶甚至反感,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学生日后对于数学的厌恶。另外教学中我们也要注意: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具形象性。在具体教学中,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教具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在教学“摆一摆”知识的时候,班上的小明在玩课桌下的玩具,于是我就给大家提出了个问题:小明左边有4位同学,右边有3位同学,小明这一排一共有多少同学呢?通过问题巧妙的对他进行了警告,而又鼓励了他的面子,同时现实的案例也很好的提升了学生对于数字的整体认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久而久之,学生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二、从学生入手,培养他们积极思考的习惯

新课改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感知,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善于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秘,以便能够通过有效的教学引导来锻炼学生的学习思维,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知道,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是单纯地“教”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去做、去想知识。如在学习“10的分与合”时,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提问:“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引导学生一边分计算棒一边思考,从而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就比单纯的提问1+9=?2+8=?要有用的多,在逆向思维的过程中既能够锻炼学生的学习发散思维,还能够丰富学生对于数字的感知,让他们在日后面对数字的时候能够准确的进行“凑整”计算,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感知。

三、从课堂入手,培养大胆发言的习惯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不同学生不同的成长背景、不同的性格差异,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好问好动,有些学生安静本分,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善于发问、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论语》中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这个共识,以便不理解的知识能够及时化解,避免日后出现知识断层。对于不好问的学生,教师可以运用“如果大家都没问题了,我来提到了啊”的形式来“逼”他们将自己不会的问题及时提出来。发言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要把内部的知识转化为外部的语言,必须表达清楚,使别人能听懂,因此自己内部的思维必须清晰才行,所以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我在课上尽量创造更多让学生发言的机会,注意学生表达的准确性与严谨性,例如采用小组合作与小组比赛等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加深他们的学习感知。

四、从感知入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习惯

古书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践验证才能够更好的得以巩固。小学时期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不少知识学生要通过具体的实物演示或动手实践动才能够更好的了解,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在“做中想,想中学”。我深信:只有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动手制作时钟模型、画出时钟刻度等形式来加深学生对于时钟知识的整体了解,丰富他们的学习感知度。

五、从作业入手,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习惯

作业既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基本形式,也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巩固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做好学生的作业习惯培养,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运用、知识巩固。

首先要认真审题: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我们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读题方法,要求学生边指边读,强调他们多读,弄懂题目具体有几个已知条件和问题,读中画重点字、词,养成用符号标记习惯,同时指导分析对比的方法。

其次要规范书写:教给学生写作业方法,从写数字清楚,书写整齐、美观到格式正确,都有规范要求。要求学生在限时内完成作业。有了时间限制,学生不敢随意浪费时间。和时间比赛的结果会鼓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再次要细心演算。演算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我们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计算必须慎重,切勿草率从事。不管题目难易都要认真对待。对认真演算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表扬,树榜样。

最后要检验改错。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有错误是难免的。我要求学生在做完作业以后再认真检查,发现并改正错误。

上一篇:被遗忘的增长股中国人寿(02628.HK) 下一篇:美元加息周期下的国内货币政策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