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创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研究

时间:2022-05-21 04:29:27

新创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研究

摘要:能够适应动态环境的竞争战略是新创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基础,动态能力是在动态环境下创造、维持和提升持续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对动态竞争战略的实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新创企业应在动态竞争条件下注重战略与能力的互动,从而赢得持续竞争优势。

关键词:竞争战略;核心能力;动态能力;持续竞争优势

企业都希望能够拥有持续竞争优势,但事实上很少有企业能实现这一愿望而长盛不衰。学术界对于企业如何获取竞争优势的研究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展开。一是以波特为代表的产业结构理论,波特认为竞争是企业成败的核心所在,企业的竞争优势源自于企业的市场地位,竞争战略就是在某一产业里寻求一个有利的竞争地位。二是资源基础理论,把企业看作资源和能力的集合,认为拥有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可替代以及不可模仿的资源和能力的企业能够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现有的理论观点大多是从单一角度或者是基于静态环境假设来研究竞争优势问题,其解释力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全面、系统地解释现实中的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新创企业存在“新进入缺陷”,规模较小,资源有限,缺乏稳定的外部网络关系;但环境洞察能力强,行动反应快,竞争意识强。为此,本文拟在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针对新创企业的特点,基于战略与能力视角构建新创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模型。

1 动态竞争战略、核心能力与动态能力的基本内涵

1.1 动态竞争战略

战略是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主要手段,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是企业制定战略的基本动因。林嵩(2007)认为新创企业,特别是种子期和初创期的新创企业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企业的生存问题。因此竞争战略是新创企业实施重点。市场型战略和产品型战略是大部分新创企业都要遇到的两方面竞争战略,但这两方面的战略并不是单一的在实施。王一军(2009)认为在创业者开始创业的时候,往往会侧重于某一方面的竞争优势,实施单一的竞争性战略方案,在不断打开市场赢得成长的同时,旧有的竞争优势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将不断刺激创业者调整竞争方案,综合选择更为适宜的战略。在创业活动中,创业环境在不断动态化和复杂化,为了适应动态竞争条件,促进企业成长,新创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用适当的动态竞争战略方案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与传统的竞争战略理论相比较,动态竞争战略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动态竞争战略的制定是以重视动态竞争互动为基本前提的,要充分预测环境的变化和竞争对手的能力和反应。而传统竞争战略较少地考虑和预测竞争对手的反应,忽略了竞争对手的学习能力和竞争互动。其次,在静态竞争条件下,企业主要以自身特长为依托,通过企业竞争优势打击竞争对手的弱点来保持这种竞争优势。而在动态竞争条件下制定竞争战略的目的不仅要保持竞争优势,而且要及时创造新的竞争优势。第三,在动态竞争的条件下,人们越来越注重从企业的内部来寻找能建立持久竞争优势的有效战略,如知识管理,学习型组织等。这种竞争战略所带来企业竞争优势不仅难以模仿,且具有更高的效率,并可以在较长时间加以保持。动态竞争战略与传统竞争战略的分析比较见表1。

1.2 核心能力

Prahalad与Hanel(1990)提出“核心能力”一词,他们认为核心能力是组织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学习如何协调多种多样的生产技能并如何整合多重技术流的知识,是长期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具有独特性、价值性、不可模仿性和难以替代性。核心能力表现为多个层面:研发能力、生产能力、营销能力、网络关系能力。研发层面的核心能力有利于企业从顾客价值出发,关注客户的需求且科学地预测需求变化,选择产品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进行突破,不断地提供顾客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从而不断地抓住和创造新的市场机会。生产层面的核心能力有利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增强柔性生产能力。营销层面的核心能力有利于企业及时、准确地把握顾客对产品使用价值、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提高市场的反应速度。网络关系层面的核心能力有利于以较低成本获得各种稀缺资源,对资源进行更有效率的配置,迅速为客户创造利益或独特价值。韩子天,谢洪明等(2006)通过实证证实核心能力对组织绩效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但是,新创企业由于存在“新进入缺陷”,要想在几年内培育出独特的、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替代的核心能力是很困难的。

1.3 动态能力

核心能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资源基础理论的缺陷,但其本身所具有的“刚性”问题仍然不能说明核心能力必然给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Leonard and Barton,1992)t51。于是Teeee(1997,Eisenhardt(2000)等人在资源基础理论、核心能力理论等的基础上,提出了动态能力的概念,以解释企业如何获取持续竞争优势。企业动态能力是企业应付各种变化的能力,是对企业资源进行重构的能力(Eisenharrlt and Martin 2000;Zahra et al,2006)。动态能力秉承了熊彼得的创造性毁灭的思想,强调以开拓性动力克服能力中的惯性,它更加关注企业的动态效率,而将静止效率放在次要的地位。关于动态能力的组成,国内外都有较多的研究。如国外Teece(2007)和国内刘智勇,姜彦福(2009)把动态能力分为洞察机会能力、捕获机会能力、变革更新能力;贺小刚(2006)认为中国企业家所强调的动态能力主要是指:市场潜力、组织变革、组织学习、组织柔性、战略隔绝等5个方面。魏江,焦豪(2008),胡望斌(2009)认为动态能力主要由环境洞察能力、变革更新能力、组织柔性能力、技术柔性能力构成。参考以上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新创企业的特点,本文认为以下能力对于新创企业尤为重要:①环境洞察能力。在动态、复杂的不确定环境中分析环境、竞争对手,识别机会,这对于新创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②组织学习能力。组织必须持续的学习并吸收最新的技术、市场、顾客等相关的知识,来适应环境的快速变化,并借以维持组织的竞争优势。组织学习是提高员工人力资本、组织团队资本的一项重要途径,企业将从知识的投资中获得巨大的回报。③变革更新能力。变革更新能力,从本质上讲就是企业为了克服学习陷阱以及能力刚性的一种持续的更新动力和能力。当外界环境变动时,新市场的开拓、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新的消费者需要的满足都需要不断的变革创新。④资源配置能力。资源是新创企业创建、成长、扩张的基础,资源配置能力包括企业对内外部资源的调动能力和配置能力。新创企业对有限的资源进行良好的配置直接关系到企业对机会的把握和竞争战略的实施。可见,动态能力离不开市场动态性的影响,市场动态是一个对企业能力发展和演化具有潜在影响的因素。

2 新创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模型构建及应用

通过对竞争战略、核心能力、动态能力的分析,本文认为都对新创企业的竞争优势有着显著正向影响。参考吴金南,仲伟俊等(20071提出的分析框架,本文提出基于战略与能力的新创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模型,见图1。起来考虑,主要分成四部分。

2.1 外部环境分析。创业机会识别

环境的动态性对新创企业影响非常大,一方面新创企业资源和能力有限,企业运营不够成熟,外部环境的变化容易给企业带来困难或风险。另一方面,环境动态性越强,新创企业面临的机会越多。竞争能否成功,取决于对市场趋势的预测和对变化中顾客需求的快速响应,这就要求企业要以主动的姿态去应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主动的姿态主要表现为企业要进行环境扫描与环境预测,这与传统战略管理中的战略分析是一致的。外部环境扫描与分析的任务一方面要确定哪些外部环境将对企业战略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程度如何?另一方面要评价企业市场机会和威胁,确定企业竞争优势范围。动态竞争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必须特别地对市场环境、技术环境、政策环境、产业环境等重要外部环境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市场环境分析就是要对市场潜力、市场细分进行分析,对顾客需求、购买力进行分析;技术环境分析就是要对行业的技术变化,产品的技术变动、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产业环境就是要对行业的竞争程度、潜在的进入者、替代品、供应商的威胁进行分析;政策环境就是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行业相关政策进行分析。通过环境分析,企业能够于混沌中发现和把握消费者需要但尚未被竞争者察觉的市场机会。不仅考虑当前的市场竞争,更重要的是有产业先见,能够预见未来的市场走势,从而提前行动,打破市场均衡,酝酿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2.2 能力的更新与培育

企业的能力是核心能力与动态能力的统一,核心能力集中表现为企业实力,动态能力集中表现为企业活力。在本模型中,动态能力在三方面发挥作用。第一,促进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保持敏感,随时对外部环境进行扫描分析,识别、把握市场机会。第二,动态能力与核心能力不断进行转化与更新,有效克服核心能力刚性,共同促进持续竞争优势。第三,动态能力对动态竞争战略的分析、制定、实施产生直接作用。企业若想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对企业核心能力采取动态的管理模式不断地进行创新、发展和培育,同时利用动态能力不断促进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网络关系能力、研发能力、生产能力的增强,以便企业能较灵活的在竞争中采取相应的市场方面或者产品方面的竞争战略,保持战略柔性。企业能力的培育是将一组知识、技能、资源等各方面要素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整合开发的过程。在实践中,新创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培育和外部获取两种途径来培育能力,选取具有发展前景和现在优势的能力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在能力培育的具体实施中要注意将能力培育的观念植入每位员工的头脑中,并影响他们的行为;要充分授权,建立责任制;定期召开“能力总结会”不断对能力培育过程进行监控,讨论对能力的再投资及新能力的规划。能力的更新来自于不断的学习和对知识的动态管理。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主要是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包括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应用管理。知识从可见度出发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可以被准确地加以描述并可以通过知识的编码而存在于组织的程序、操作手册中。隐性知识来源于经验中,很难被加以描述,是一种潜意识的理解和运用。隐性知识常被认为是组织能力不可模仿的来源。隐性知识通过组织在学习上的投资可以转化为显性知识。彭罗斯认为企业通过核心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及创新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及能力更新见图2。

2.3 分析竞争对手。实施动态竞争战略

新创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分析及对自身能力的培育其目的都是为了制定、实施正确的竞争战略,从而赢得竞争优势。动态竞争战略强调三方面特性:一是灵活性、柔性。超竞争环境下企业必须运用动态的理念在非线性战略方式指导下来考虑自身的战略,使企业的战略保持一定的柔性,才能维持持续的竞争力。战略柔性是个综合体系,包括生产系统的柔性、营销系统的柔性及财务系统的柔性等,实施战略柔性对企业战略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较强的环境洞察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变革更新能力、组织学习能力是对动态竞争战略实施的保障。二是互动性。动态竞争战略还需要关注竞争对手的反应,企业和竞争对手同时既是采取行动的主体,也是行动需要考虑的客体,具有双重特征。在竞争过程中彼此相互影响、互相学习。竞争对手分析有四个目的:确认竞争对手未来的战略和计划;预测自己取得竞争领先权时,竞争对手的可能反应;确认竞争对手战略在多大程度上与其自身的能力相匹配;理解竞争对手的弱点。三是陕速行动。快速主要体现在战略决策、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售后服务等方面。快人一步,赢得先机,快速反应常常使企业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

2.4 持续创新。不断突破,构筑持续竞争优势

企业的成长取决于能力,包括核心能力和动态能力,而企业战略管理的关键在于培育和发展能使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的成长能力。我们可以认为,对于新创企业来说,持续竞争优势是动态竞争战略、动态能力、核心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见图3。

持续竞争优势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①持续性。持续竞争优势以两种状态表现出来,一是某时点上的竞争优势在长时间内的延续和维持;二是由多个短暂竞争优势连续更迭而成,需要依靠持续的创新。②动态性。持续竞争优势是动态发展的,其内涵随着时间和环境的不断变化而改变,企业必须凭借其动态能力和动态竞争战略不断突破原有的竞争态势才能不断地获取新的竞争优势,从而构成一个螺旋式的竞争优势演化循环。③复杂陛。动态竞争优势的形成和内涵是复杂的,它不仅包括企业的某些资源和能力。更包括环境洞察、组织学习、变革创新等无形或难以准确度量的部分,是它们的动态组合。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创造优势――削弱优势――再创造优势的循环。超越竞争,重在创新。以技术创新形成领先优势,以市场创新拓展生存空间,以战略创新超越竞争对手。超越竞争不仅要超越竞争对手,还要不断超越自我,善于主动打破自己的竞争优势来不断营造新的竞争优势,通过主动创新打破市场均衡,成为市场的主导者。

2.5 静态效率与动态效率的协调

鉴于新创企业的特性,我们一直在强调动态能力、动态竞争战略、动态竞争优势等,但不等于说就可以忽略“静态”。Ghemawat和Costa对静态和动态效率之间的组织张力进行了详细分析,他们认为,静态效率是指对现有产品、过程或能力的改善,本质上是在一个固定的初始条件集合中对改善的持续性搜寻;而动态效率则是指不断发展新的产品、过程或能力,它反映的是对初始条件的持续性重新思考。企业如果过分片面地看重静态效率,就会丧失长期成长;如果过多地关注动态效率,从而连续不断地创新,能力不长久,终将一事无成。因此,企业必须保持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之间的平衡,在能够为未来扩展奠定基础的情况下使创新成为可能。Levinthal和March认为企业长期的生存要以企业静态效率确保组织当前的存活性,并且以足够的动态效率确保组织未来的存活性。新创企业要化身两面灵巧型组织,通过渐进性变革在成熟的市场中竞争,具备在成熟市场中竞争的组织和管理技能;同时通过革命性变革在新兴的市场中竞争,具备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的组织和管理技能。

3 结论

本文针对新创企业的特点,对新创企业的竞争战略、核心能力、动态能力进行了分析。综合传统的产业结构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构建了新创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模型。提出动态环境下新创企业首先要保持持续竞争优势首先要以外部环境分析为前提,进而识别和把握创业机会;其次要以核心能力和动态能力的培育和更新为中心,通过核心能力与动态能力的互动共同维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第三要保持战略柔性、实施动态竞争战略为重点,要对竞争对手的可能性反应充分分析、评估;第四要以保持持续竞争优势为目的,实现竞争优势的不断突破、再创造;最后要两面灵巧,协调好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的关系。

上一篇:知识产权对我国企业设立的影响 下一篇:R&D支出驱动中小企业绩效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