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冲突的处理策略

时间:2022-05-21 02:38:27

浅析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冲突的处理策略

【摘 要】高校大学生因成长的家庭背景不同,文化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往往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再加上每个人的人格特质、社交技巧以及行为准则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冲突。笔者旨在对高校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人际关系冲突特征进行研究,并尝试提出相关的处理策略以促进大学生的和谐人际交往。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冲突;策略

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由于个体利益关系不一、沟通技巧和个体的特质各异,在与他人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往往容易引发一些冲突。虽然大部分的冲突被大家视为是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一种消极行为,会破坏和瓦解原来和谐、畅顺的人际关系,使交往双方产生苦恼和隔阂。但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人际交往过程中个体之间的冲突,却是反映个体心理健康的一种方式,也是每个个体社会化的一种表现。大学生正处于少年后期、青年初期,亦即心理学家所称的“心理断乳”阶段,行为和情绪往往飘忽不定,容易与他人产生各种各样的冲突,这是大学生作为一个个体社会化以及实现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大学生人际冲突处理策略的特征

在众多的冲突处理策略研究模型中,以托马斯的五因素模型和罗宾斯的解决策略模型最具有广泛性。结合上述学者提出的模型,笔者根据自身工作过程中的观察与思考发现,当今大学生的人际冲突处理策略特征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一)共赢策略

共赢策略指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发生冲突的双方在一定的情境作用下,力图满足双方的利益,寻求共赢的局面。这尤其显现在大学毕业年级的学生身上。当双方在发生人际交往冲突时,大多数人都采取共赢策略来化解冲突。选择该种策略的大学生群体往往是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相处,或者彼此对对方的个性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在冲突过程中为保全各自利益而自发地选择一种折中的方式。

(二)迁就策略

迁就策略是指大学生在发生人际交往冲突时,以牺牲自身的利益来满足或实现对方的利益,或者说遵从于对方的意愿。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多采取该种策略来妥善解决人际交往冲突。由于该阶段的大学生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熟悉和交往,对彼此之间的相处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判断,当矛盾和误会产生进而演变成冲突的时候,则多会采取迁就的形式来化解矛盾和误会,避免冲突的“白日化”。

(三)强迫策略

强迫策略则是发生冲突的一方只考虑自身的利益,为了实现和达到自己的目标,要求对方服从自己,无视对方的利益。大学新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冲突解决多为强迫策略。由于经过高考的洗礼,大一新生往往对大学生活有一定的憧憬,当与他人发生误会或者冲突时,会更在意自己的感受,希望对方能率先妥协,进而将冲突变成一方妥协、另一方得意的状态。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冲突处理策略分析

依据上述大学生人际关系冲突处理策略的特征,如何缓解和解决学生的人际关系冲突,提高学生的冲突应对能力和技巧,以促进学生社会化的顺利进展和身心的健康发展,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笔者建议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着手:

(一)开展冲突教育

高校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积极开展相关的冲突教育,帮助各年级的大学生合理地看待冲突的发生,并认识到双方冲突即将导致的结果。通过相应的情景教学和情境活动帮助大学生把握共赢、迁就和强迫策略的利弊以及使用的场景,使大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人际关系冲突选择恰当的策略将冲突完满解决。引导大学生在发生人际冲突的过程中设身处地地多为对方考虑,明白冲突取决于双方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化阻力为动力,通过寻求合理的解决策略来化解双方的矛盾。

(二)加强心理辅导

在大学的不同阶段,根据各年级的大学生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课程和活动,使心理辅导生活化、常态化和规律化。开展人际关系训练和辅导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人际关系冲突的发生,而且还能促使大学生人际交往往和谐方面发展。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可以将辅导的内容模块化,如情绪管理模块,移情管理模块、行为正激励管理模块等等,通过各个管理模块分别开展针对性的训练,进而提高心理素质,发掘人际能力,增强大学生个体之间的人际适应和交往。

(三)实施育人管理

学校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管理文化等。作为培养和见证大学生成长的高校,理应通过学校文化来影响和规劝大学生。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实施大学生冲突管理,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冲突的动态过程进行监控和有效排解,减少冲突的不良影响,提升人际交往冲突的建设高度有着不可或缺的正激励作用。与此同时,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心理辅导工作人员队伍,通过采取不同的冲突管理措施,一方面可以避免发生冲突的学生双方关系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也可避免过多不合理干涉学生人际交往的行为。

(四)渗透融入教学

大学生接受学校教育,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教师的专业知识授课过程来实现的。教学工作是高校各类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高校工作的中心。而把冲突教育校本化并融入专业学科教学中,是个一举两得的合理途径。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营造互的课堂氛围引导大学生理解、分析辩证地看待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冲突的发生和解决,提供相应的情境作为平台,鼓励大学生尽可能地寻找和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潜移默化地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冲突观和获取冲突解决策略。

参考文献

[1] [美]史蒂芬・P・罗宾斯著.郑晓明等译.组织行为学精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 王世成.试论大学生人际冲突、交往障碍及其引导[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3] 严婉庄.正确处理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人际冲突[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2(2).

[4] 杨娟.冲突与整合――大学生人际冲突问题研究[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8(06).

上一篇:推动青年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研究 下一篇:浅谈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其应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