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才是最好的

时间:2022-05-21 02:02:03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提供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发展实际的数学教学材料,提供更具有丰富数学结构的数学教学材料。”因此,在教学中要因地制宜,灵活地选择并使用好学习材料。学材的选择要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要符合学生认知,利于主动构建,要利于学生探究活动层层深入。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习材料的价值,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学材;合理选择;生活经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提供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发展实际的数学教学材料,提供更具有丰富数学结构的数学教学材料。”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本校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灵活地选择并使用好学习材料,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选择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学材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现实生活中的经验积淀以及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许多有关数学的朴素认识都构成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特定世界,影响并制约着学生的数学学习。新课标也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可见,学习材料的选择必须贴近学生的现实背景。

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导入时我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了他们熟悉的甚至真实的教学情境,利用CAI播放录音失物招领:4年级1班李月同学在操场拾到钱包1个,内有人民币a元,请失主前来认领。教学时,我让学生猜a元可能是几元,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联系他们已有的经验,回答这个问题:“可能表示5元”“可能表示10元”“不管钱包里是1元、2元、3元、4元,都能用字母y表示”。老师问:“那为什么不直接公开是多少钱呢?”学生说:“肯定就会有人来冒领。”这样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让学生轻松地体会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引入新课自然,有趣味,有实效。

二、选择符合学生认知利于主动构建的学材

1.选“奇趣”学材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感兴趣的材料,使他们产生“新奇”的感觉并利用这种好的学习情境,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学生的思维会更活跃,积极性会更高。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我创设了“数青蛙”“数学王国字母X和乘号X的故事”“神奇的盒子”等情境,深深吸引了学生。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探究,亲身经历并体验了用字母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抽象过程,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选“感性”学材

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有些数学教学内容对小学生显得较为抽象。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化抽象为形象,尽量捕捉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素材来理解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到数学原来是那样的亲切与可近,增强学生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如,教学“归总应用题”,教材中呈现的题材星星点点,繁杂多样,我选择了我校教师参加广播操比赛这一身边感性的情境,改变过去线性结构为块状结构:我校36位老师参加广播操比赛,如果你是领队,你会怎样设计队形呢?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在调整队形的过程中,处理问题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又掌握了归总问题中总数不变的原理。

3.选“优质”材料

生活中有大量贴近学生生活、利于学生学习的好材料。但好材料不等于是有效材料。如,一位老师在上《搭配中的学问》时,先问学生:“你们喜欢吃水果吗?我们班的学生准备与手拉手的学生举行联欢会,会中想购买3种水果(出示课件图片桃子、梨、橘子),2种糕点(出示课件图片蛋糕、饼干),每人1种水果,1种糕点共有多少种搭配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摆图片解决。上例用水粼粼的水果为素材,确实能吸引学生,但此素材妥当吗?许多学生在摆图片时,一边摆一边说我喜欢吃什么,说得差点口水都流出来了。试想,学生能注意力在解决问题上还是在美食上?可想而知,选择这样的生活素材,不利于学生抓住搭配问题的本质。如果把上面例子改成“小芳参加演出,她有3件不同花色的上衣,2条不同颜色的裤子,有多少种搭配的方法?”作素材学生就不易把数学课上成美食课了,从而学生能从动手操作过程中找到有序、合理的搭配方法。

三、选择利于学生探究活动层层深入的学材

选择生活化的素材还要考虑如何学习活动层层深入。因此,教师要将原生态的题材进行再创造,以激活题材,挖掘其深度,拓展其广度,提高学材的可利用度。请看一位老师在教《用字母表示数》时“数青蛙”这个材料的运用:(1)读儿歌,用一句话来表示这首儿歌的意思:生1:有几只青蛙,就有几张嘴。生2:b只青蛙,b张嘴。生3:x只青蛙,x张嘴。……教师最后引出:n只青蛙n张嘴。(2)字母n在这里可能表示什么数呢?(生回答:1、2、5、9……任何数都可能),使学生明白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相同的数用相同的字母表示。③在结课时增加难度,让学生续编儿歌:10只青蛙10张嘴,20只眼睛40条腿;20只青蛙20张嘴,40只眼睛80条腿;40只青蛙40张嘴,80只眼睛160条腿。……④思考:青蛙嘴的张数和青蛙的只数,眼睛的只数和青蛙的只数,腿的条数和青蛙的只数之间各有什么关系?通过讨论交流得出: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从“读儿歌”到“编儿歌”,从“一只青蛙”到“十只青蛙”,再从“十只青蛙”到“二十只、四十只”,学习材料的内涵得到了深度挖掘,安排也很有梯度,层层深入。每一层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开放的,条件是开放的,解题策略是开放的,学生在更大的空间里探索,思维能力创新意识也得到了综合性的提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总之,我们要立足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多侧面、全方面地分析教材,认真按教材的编写意图,大胆处理教材,选择有利于学生思维投入的学习材料,并且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学习材料的价值,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成平.新课程名师精彩课堂实录:小学数学卷.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2]陈庆宪.数学学习材料不一定要从生活中寻找.小学教学:数学版,2007(04).

[3]谢清霖.追求实效的“实物直观材料”.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08(04).

(作者单位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启明小学)

上一篇:由高校“公司理财”双语教学绩效问卷调查引发... 下一篇:加强情感教学,让小学语文课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