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途径探索

时间:2022-05-21 01:51:09

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途径探索

【摘 要】高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提高高校实践教学水平和大学生实践能力起着关键作用,高校应该分析教师实践能力的现状,探索培养教师实践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加以保障。

【关键词】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时代,大学生的培养质量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当前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大学生实践能力作为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应该从源头上抓起即培养一支既有理论与又具备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让高校教师既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又要熟练掌握有关操作技术,既能胜任本专业文化理论课教学又能在实验、实习及工作现场教学生操作技能。高校在重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要认识到教师的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师实践能力的含义

教学实践能力来自于教学活动,生产实践活动和科学研究工作。作为高校教师不仅应具备普通高等学校教师的一般素质,还应满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特殊要求,教学实践能力主要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必须具备宽广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完全理解实践教学设备的工作原理,能够把专业理论知识融合于实践教学过程中,能够改进部分实践教学设备或研制更适合本校教学的实践教学设备,能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教师能够深入企业一线,了解本行业的技术发展水平和行业人才需求情况,了解新的技术和新的工艺,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将新技术新工艺结合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同时也让本地的企业了解学校的状况、专业设置情况和学生的情况,以利于学生的就业。

(三)教师应积极参加校企合作项目,在科研方面除增加自身实践经验外,还能将其应用到理论教学中,提高自身素质,多发表科研文章,与社会同行交流,提高个人及学校的知名度。

二、教师实践能力的现状

分析目前高校教师实践能力相对比较薄弱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引进教师时忽视了实践教学能力的考核

“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传授,轻实践操作”的教学观念及方式对现代高等教育教学的影响仍然没有消除,高校大部分教师来源是直接从学校走向学校、从课堂走向课堂,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验,教师自身实践经验的不足,实践能力弱也使得他们在教学上偏重于理论传授,致使实践教学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成为一个薄弱环节。

(二)从企业引进的兼职教师难以满足教学要求

为了弥补实践教学的不足,目前很多高校都采取措施,聘请了一些企事业单位中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以充实实践教学队伍。但聘用兼职教师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例如正常的教学秩序难以保证;缺乏教学经验,教学质量不高;缺乏对兼职教师的有效管理;在聘任上把关不够;兼职教师队伍流动性较大,难以保证教学的连续性;缺乏对学生的深入了解,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所承担的工作量有限等等。

(三)缺乏对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系统方案

虽然许多高校都对教师提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要求,但缺乏系统、长效的规划,这样,教师常常为了完成繁重的专业理论课教学任务,对实践教学任务多处于应付状态,结果导致理论与实践教学两个任务都无法保质保量完成,造成相当一部分教师的实践培训、实训教学与专业课教学和科学研究相脱节。加之高校对于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也影响了教师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鉴于此,高校应该建立长期的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战略规划。

三、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尽快提高高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是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高校应该积极地探索和尝试各种方法和途径,努力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一)完善教师引进、培训和考核激励机制

高校在引进教师时应提出对实践经历和能力的要求,除了考查他们是否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还要将相关的实践技能和实践经验作为考查内容,比如可以借鉴国外院校的做法,即要求教师对所授课程具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验及最新经验。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教师培训制度,要求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制定个人提升专业实践能力的培训计划,出台规范的可操作的考核办法,由专人负责监督和考核教师培训情况,对于完成培训,提升专业实践能力优秀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另外,多渠道聘请兼职教师,高校应增加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大量聘请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二)产学研相结合,为教师提供实践机会

高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大高校和企业长期稳定的合作,这样不仅能确保教师实践锻炼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还可以为企业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实现双赢,使企业更愿意接纳教师和实习学生进行实践。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采取以下一些途径:

1.高校可以每年利用假期时间分批次有计划地将教师选派到企业和科研院所等单位进行实践锻炼。这样,教师既能在实践过程中了解当前企业在生产管理等相关方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又可以根据理论教学中的问题,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员请教和探讨,以提升综合分析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2.挂职锻炼。高校可以以脱产、半脱产的方式选派专业教师在企业单位挂职锻炼,参加挂职单位的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

3.参加实际科研项目和课题,鼓励和引导青年教师参与到各级科研项目和横向课题中,承担其中某项具体任务,或者参与到横向科研服务,为企业提供理论培训、科技服务和产品研发等,或者针对企业和社会某一相关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完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从而在科研过程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增强实践教学能力,实现教学相长。

(三)借鉴国外先进做法

1.美国一些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有着自身的特点,即教师任职资格标准高、管理严格。在美国取得应用型院校教师资格难度比较大,要求教师必须同时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及实践经验。要想成为一名应用型院校教师必须具有学士以上学位并对所授技术课程有一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及最新经验或者在合适的技术领域有5年以上的实际经验。

2.德国应用型院校师资结构包括专业教师、实训教员、兼职教师,其中实训教师比例较高。德国对实训教员的培训主要通过专业阶段的师范资格考试或相关职业证书考试以及参加任职资格培训阶段的实训教员培训班。培训的主要内容集中在职业教学论、指导与实践方法。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培养出社会需的70%以上工程师、会计师等应用型人才,被称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德国的高校在应用师资培养上,值得借鉴的做法就是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博士生毕业后必须在企业工作五年方可应聘为应用科学大学的教师。

参考文献:

[1]郝英杰.浅谈高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J].现代交际,2011(02).

[2]王永利,龚方红.工科高校教师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12).

[3]林国曼.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J].中国人才,2011(14).

[4]张雁.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

作者简介:胡建勇(1968―),男,湖北人,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管理系讲师。

上一篇:我国商业银行薪酬管理问题研究 下一篇:三线城市:幸福很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