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有效动手操作策略

时间:2022-05-21 12:32:03

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有效动手操作策略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结论,还要让学生了解、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新编小学数学教材非常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有意识地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小学生注意的持久性较差,大脑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认知水平的发展处于认识事物直观的、具体形象的外部特征或属性的直观形象水平阶段。动手操作能激活多种感官,促使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掘儿童的智力潜能。然而综观我们的课堂教学,许多操作流于表层,学生或按照教师的指令机械动手,或因操作难度过大难以通过形象的直观操作上升到理性的体验。就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简析小学生有效动手操作的策略。

一、真实感知,正确引导

动手操作的直接作用是给学生以形象的感知。数学概念及相关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是由形象思维转化为逻辑思维的过程,即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动手操作只是为形象思维提供一个具体可感的数学映像,而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小学涉及的所有几何形体和几何现象都能在学生生活经验中找到原型,可提供实物、模型或图片等,透过表面现象发现形体本质特征。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教材没有直接揭示什么是圆柱,而是出示实物,指出它们的形状是圆柱体。但是不是上、下底是两个圆,中间有一个曲面就是圆柱呢?我出示了娃哈哈奶瓶、弯曲的水龙头等实物让学生辨析,通过观察、比较、触摸,使具体的圆柱直观形象生成扎根。在引导学生观察的时候,要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进行全面观察,在观察中要加入思维,尽可能提供便于学生观察的模型。在学生的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的过程中,教师更要给予正确的引导。

二、把握契机,自主探究

学生的数学思维建立在实践活动之上。在操作活动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形象和表象,经历知识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从而深刻地理解知识的本质意义。操作学具既可以开发利用右脑,促进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又能让学生智力的内部认识活动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学习技能的提高。

在教学“圆的周长” 时,学生凭借已有经验会用绳子绕圆形物体一周再拉直,或让圆形物体沿着直线滚动一周再测量出圆的周长。我用系着物体的绳子甩动形成一个虚圆,问:“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测出这个圆的周长吗?”学生在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时,就迫切需要寻找一个新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时教师再引导:

(1)用圆规画两个不一样大的圆,比一比哪个圆的周长长一些。(2)想一想圆的周长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系。(3)4人小组量一量、算一算不同的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观察比值是否存在什么规律。

在学生认知产生矛盾时动手,是学生内在需要的,教师把握好操作活动的生成时机,使学生在经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生成过程中产生探究欲望,激活了思维。

三、掌控方法,即时评价

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的活动过程,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在数学教学的操作环节中,要让学生通过对特定对象的操作及反省抽象而获得相应的知识,灵活地运用比较、观察、思考等技巧方法。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节课中,我是这样设计的:(1)猜一猜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2)让学生动手画一画:你能画出含有两个直角的特殊三角形吗?(3)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进行探究。(4)让每一个学生都撕一撕,拼一拼。(5)折一折,组成平角。(6)量一量,把每个角的度数加起来。在本节课中,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到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究过程中,他们通过画、猜、量、拼、折等方式,亲身经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获取了知识。

又如,在教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动手任意折纸1次,分成2份。折好之后,我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到黑板上,让学生把这些作品分成两类,并问为什么这么分。

生1:因为第一类涂色部分与不涂色部分大小一样,而第二类却不一样。

生2:因为第一类的涂色部分刚好是一半。

……

在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理解了平均分后,我还让学生为第二类命名,进一步理解“平均分”,学生经历了观察、比较、思考等过程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教学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体验教学,经历认知的全过程,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认知、发现,发展思维,体验数学的真正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给予学生极大的思维空间。每一次活动都有观察、比较、思考,教师只是在旁适时点拨、评价,创设充满灵性的课堂。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操作活动,而且要重视对学生操作方法的指导。学生完成操作活动后,教师要有选择地展示操作活动的结果,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操作目的的理解,而且可以纠正个别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操作活动学到知识,提高技能,培养情操,让数学课堂永远充满生命的灵动。

(责编 陈剑平)

上一篇:数形结合思想在有规律计算中的应用 下一篇:讲究教学策略 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