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茶圣陆羽的内在精神境界

时间:2022-05-21 12:19:29

【摘 要】陆羽不仅注重饮茶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更注重饮茶的精神境界。他设计的饮茶器皿,一方面力求有益于茶汤质,一方面力求古雅美观,一方面力求突显儒家精神。风炉的设计就是具备了以上三个条件,风炉是最能代表陆羽饮茶精神的饮茶器具。

【关键词】风炉;鼎;正位凝命;儒家精神

一、陆羽所处的时代背景

我们要研究一个作者的思想,特别是历史人物的思想时,就必须注意这个作者所处的时代之情势,及各方面的思想状况。正如孟子所说:“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陆羽(733年-804年)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陆羽所处的时代之情势是这样的:南北朝时期,是道家之学极盛,此时期中国思想界也出现了大的变动,即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但中国人讲的佛学,大多已加入了中国人的思想倾向,使之成为中国的佛学。当时谈玄之士,多觉老庄及佛学本无二致,出现了佛道并立及佛道融合的局面。自南北朝至宋初,中国的一流思想家皆为佛学家,当然唐代是佛学称盛了,但儒学并没有销声匿迹,新儒学即是在这样的时期萌芽出来了,重要的代表性人物有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韩愈、李翱。韩愈极其推崇《孟子》,李翱极其推崇《中庸》。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陆羽没有被淹没在佛学的影子下,而是非常坚定的选择了儒学,推崇孔子,喜爱《易》经。

《陆羽文学自传》记载:……始三岁,(qiong)露育乎大师积公之禅院。九岁学属文,积公示以佛书出世之业,予答曰:“终鲜兄弟,无复后嗣,染衣削发,号为释氏,使儒者闻之,得称为孝乎?羽将校孔氏之文可乎?”公曰:“善哉!子为孝,殊不知西方之道,其名大矣。”公执释典不屈,予执儒典不屈。

又《陆羽传》记载: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人,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诸水滨,畜之。既长,以《易》自筮,得《骞》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以陆为氏,名而字之。

陆羽并不愿接受佛教思想,反而特别赞成儒家的思想。那么陆羽写作《茶经》时内心深处也应该持有的是儒家精神,本文试图通过对《茶经・四之器》中的“风炉”的重点研究,并结合中国哲学精神尤其是儒家的精神,来阐释和探究茶圣陆羽饮茶的内在精神境界。

二、《茶经・四之器》中风炉的造型

风炉:以铜、铁铸之,如古鼎形……凡三足,古文书二十一字:一足云:“坎上巽下离于中”;一足云:“体均五行去百疾”;一足云:“圣唐灭胡明年铸。”其三足之间,设三窗,底一窗以为通风漏烬之所。上用古文书六字:一窗之上书“伊公”二字;一窗之上书“羹陆”二字;一窗之上书“氏茶”二字,所谓“伊公羹、陆氏茶”也。置[土臬],于其内设三格:其一格有翟焉,翟者,火禽也,画一卦曰离;其一格有彪焉,彪者,风兽也,画一卦曰巽;其一格有鱼焉,鱼者,水虫也,画一卦曰坎。巽主风,离主火,坎主水,风能兴火,火能熟水,故备其三卦焉。

陆羽所说的风炉,造型独特,而且根据煮茶的实际需要,设计的非常实用。外形基本上和古代的鼎的形状相似,有三足两耳,用铜、铁铸造,但比古时的鼎要轻巧得多,是可以放在桌上的。炉内有六分厚的泥壁,用来提高炉温。炉中安装炉床,置放炭火。炉身开窗洞通风,上有三个支架(格),放煮茶的,下有铁盘盛灰(灰承)。

风炉设计的不仅实用,更重要的陆羽把他的思想精神也融入到了风炉的设计中。例如在炉脚上铸着二十一个古文字,即“坎上巽下离于中”、“体均五行去百疾”、“圣唐灭胡明年铸”。

三、鼎的内涵

鼎是《周易》中六十四卦之一。 《鼎》:元吉,亨。

《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烹饪也。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元亨”。

《彖》说鼎是以上下卦象释卦名“鼎”的意思,木,指下巽 为木,巽,顺从的意思。火,指上离 为火,离,有聪明的意思。《九家易》曰: “爨以木火,是鼎镬烹饪之象;亦象三公之位,上则调和阴阳,下而抚毓百姓。鼎能孰物养人,故云象也。”《正义》曰:“烹饪所须,不出二种:一供祭祀,二当宾客。若祭祀则天神为大,宾客则圣贤为重。”《黄注》曰:“以上下象为说,言‘鼎’用之利,可使贤人获养然后逊顺以辅助于上,故上者获助而‘耳目聪明’,无所为而有成。”柔中,应刚之德,比喻尊者以鼎养贤、“自新新人”。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黄注》曰:“君子效法鼎器体正实凝之象,端正己位、严守使命,以免入邪途,不负职守。”《尚氏学》:“鼎偏倚则势危,故贵正,不正则覆;鼎敛实于内,故贵凝,不凝则实漫矣。故君子取之,以正位凝命。”《大象传》引申出鼎器体“正”实“凝”则可烹饪养人的意义,故告勉“君子”当效法此象,“正位凝命”。

四、风炉上“坎上巽下离于中”的古文字的内涵

一只炉脚上铸着“坎上巽下离于中”;此外还在支架的三个“格”上,也分别铸上“巽”、“离”、“坎”的卦的符号和象征风兽的“彪”、象征火禽的“翟”和象征水虫的“鱼”。

“坎上巽下离于中”坎,主水;巽,为木;离,为火。这句话的意思是煮茶的水放在上面,风从下面吹入,火在中间燃烧。这句话不仅把用鼎煮水、煮茶的原理表达了出来,更主要的是陆羽把他的思想精神也寄托在这句话里边了。因为就如《九家易》中所说的“爨以木火,是鼎镬烹饪之象;亦象三公之位,上则调和阴阳,下而抚毓百姓。鼎能孰物养人,故云象也。”鼎不仅能孰物更重要的是能养人,养人应该是陆羽设计风炉的根本宗旨。如果光是孰物,随便找个器皿都可以做到,何必大费周章来做复杂的风炉那,而且把风炉设计的和鼎的形状相似?之所以铸造这个寓意深刻的风炉,大概就是想通过鼎这个象,来表达出陆羽内在的精神思想,即养人。

茶汤不仅能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即从生理上能养人;更能在喝茶过程中使人深入思考,把人的精神培养出来,即从精神上能养人。那么养人是养什么样的人那?正如《正义》中所说:“烹饪所须,不出二种:一供祭祀,二当宾客。若祭祀则天神为大,宾客则圣贤为重;故举其重大,则轻小可知。”鼎煮的食物在上是供祭祀天神的,在下是招待宾客的,宾客中是以圣贤为主。圣贤获得鼎的熟物所养之后有什么好处那?这就如《黄注》中所说:“以上下象为说,言‘鼎’用之利,可使贤人获养然后逊顺以辅助于上,故上者获助而‘耳目聪明’,无所为而有成。”圣贤人获养然后能谦逊的辅助上主,上主获得金玉良言,能使上主耳目聪明,不被周遭乱臣贼子所蛊惑,即上主以鼎养贤、“自新新人”,有了这两种德行,上主才能够“成新”而获“大亨”,乃至上主能无所为而有成。

陆羽生在儒释道混杂而且佛道思想占主导地位的时代,皇宫上下信奉佛道之人甚多,甚至有人被不入流的旁门道术所迷惑,宫庭弥乱。陆羽没有被淹没在佛道的影子下,而是非常坚持他所喜爱的儒学,依然推崇孔子,热爱《易》经。陆羽把《易经》中的鼎卦融入了风炉的设计中,除了实用作用外,更想把鼎卦的“以鼎养贤、自新新人”的精神表达出来,想要告勉“君子”当效法鼎象,“正位凝命”。即劝勉尊者应当效法鼎器体正实凝之象,端正己位、严守使命,以免入邪途,不负职守。

【参考文献】

[1]吴觉农.茶经述评[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黄寿祺.周易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上一篇:浅析高尔吉亚的语言批判及其历史意义 下一篇:浅议司空图的诗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