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秦绣艺术分类及技艺数据库的构建思路

时间:2022-05-21 12:03:57

陕西秦绣艺术分类及技艺数据库的构建思路

摘要:本论文是以国家课题“陕西秦绣艺术分类及技艺数据库”为背景,基于现有陕西秦绣艺术图片资料,以设计要素分类、信息查询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秦绣艺术分类信息的记录和查询,建立面向艺术类用户的数据库系统,从而为民间刺绣艺术研究者及爱好者提供信息资源的平台,为秦绣艺术创新技术提供快捷有效的设计素材。这也是数据库技术在民间艺术方面应用的一种尝试。

关键词:数据库;秦绣;艺术

项目名称:国家数据库专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05HF091

数据库是数据管理的新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今天,信息己成为我们的重要财富和资源。陕西秦绣艺术分类及技艺数据库旨在将秦绣艺术领域内的大量文字和图片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法以数据库的形式进行科学、安全、有效的存储、分类及管理,便于人们快速、高效地获取所需材料信息、合理选材,实现资源共享和重复利用。

陕西秦绣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品中的奇葩,它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形象夸张概括、色彩饱满鲜明、结构变化多样、视觉冲击力强烈厚重,是一种既古老又年轻的工艺美术形式。由于陕西秦绣艺术的图片和文献资料比较分散,涉足民间艺术设计领域的研究者和业余秦绣艺术好者却往往感到资料查找不便,给其整理和研究带来很大的不便,为了使秦绣艺术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就有必要建立一套系统、科学的陕西秦绣艺术分类及技艺数据库,将秦绣艺术信息资源系统整合归类,实现便捷化的资源共享。

一、国内民间刺绣艺术特色数据库的研究现状

到目前为止,尚未有真正具有检索意义的秦绣艺术的数据库系统。在互联网上发现我国四大名绣苏绣、蜀绣、粤绣、湘绣的艺术类网络数据库和综合类网络数据库有很多,为人们利用艺术信息资源提供了一定的支持。文字和图片资料相对丰富、系统,但是也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如互联网上有中华苏绣网,对苏绣艺术的起源、发展及苏绣技艺进行分类介绍,并配有图片展示,是一个免费开放、图文并茂的苏绣艺术网络数据库。该网站具有一定的商业性,用户可以通过该网站进行苏绣艺术品的购买与收藏。成都也启动了民间艺术抢救保护工程,旨在组织力量抢救传统民间工艺。08年将基本完成成都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档案资料数据库建设,其中包括蜀绣艺术。此数据库的建成将完成对蜀绣艺术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普查、建档,_并对该艺术的流传推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以上可以看出,这些学者在有关四大名绣或其它艺术门类的数据库的建设方面做出一些成绩,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为教学与研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同时也显现出一些问题,在这些数据库中,有的仅供文本格式的全文浏览,有的正在建设中尚未完善,有的目前已经处于停滞状态,而真正意义的刺绣艺术数据库尚不具备。因此,无法通过网络资源共享这一途径来满足学者和广大刺绣艺术爱好者的需求。这是由于艺术类资源多以图片形式存储,对硬件要求较高并且需要同时具备艺术知识及计算机技术的综合性人才或团队协作完成。由此看来,建设这样的数据库是十分必要的,数据库的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数据库的构建目标及数据采集

1.构建目标

本数据库是在秦绣艺术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的建构,采用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将有关秦绣艺术学科研究所需要的包含文字、图片、图案等信息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并分属于下列子数据库:数据库服务内容、文摘库、图片资源库、技艺针法库。数据库服务内容包括:数据库概述;检索查询方法;数据库收录的资源内容、收录数量以及内容说明。文摘库收录的内容包括:课题组前期研究的论文成果;民间艺术领域的专家关于秦绣艺术的著作以及在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图片资源库的内容旬好者使用的数据库模式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个数据库的查询方式是否方便、快捷,是否能清晰明了地完成整个信息共享过程,也是数据库开发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是用户非常关心的问题,每一个用户都希望能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步骤查询到搜索的内容,以提高效率。秦绣数据库利用数据库技术对秦绣传统元素进行分析整理,设计师不但可以通过数据库查询到最新的文献信息,而且可以通过图片资料直观的了解民间艺人的精湛技艺,由于文献信息及图片资料的相对集中性,有效地节省了设计师的时间和精力,又达到了了解掌握相关秦绣艺术资料的目的。

总而言之,陕西秦绣艺术分类及技艺数据库的研究走出了长期以来仅在刺绣范围或美术范围研究秦绣艺术的小天地,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拓宽了秦绣艺术研究的路子。它走出了长期以来手工研究的老路,把计算机技术引人秦绣艺术研究领域,开辟了新天地。把秦绣艺术与其他文化层面“联姻”,将使内容更为丰富,呈现立体形态。

参考文献:

[1]王宁宇:《母亲的花儿――陕西乡俗刺绣艺术的历史追寻》三秦出版

[2]:中国民间艺术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

[3]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李昭原:数据库技术新进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

张樱樱,女,1983年2月出生,汉族,籍贯:河南洛阳,单位:洛阳理工学院艺术设计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平面设计与视觉传达。

上一篇:网络人生的归宿――数字墓碑设计思考 下一篇:浅谈服饰语言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