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教育管理机制分析

时间:2022-05-21 11:56:39

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教育管理机制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各高校的教育管理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提高高校教育科学性、合理性、人文性的先进观念。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已纷纷在校内建立了有关人本理念的教育管理机制,其管理效果和管理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基于此,本文将结合高校教育的实际状态和核心管理内容,对基于人本理念高校教育管理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人本理念对高校管理建设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关键词:人本理念 高校教育 管理机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中找到了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方向,逐渐摒弃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在全国各省市开展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虽然人本理念在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时间较短,但是以人本理念构建的管理机制的应用效果却非常显著。以人为本理念不仅体现了我国教育管理的人性化转变,还表现出了我国社会正向着精神文明社会发展,融合了人本理念的高校管理机制是顺应市场经济变化、社会发展的先进管理思想,对现代教育管理的影响意义重大。

一、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实施人本管理的必要性

1.人本理念是高校教育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已经进入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阶段,政府、企业、学校等团体机构在管理科学上得到了很大的进步。高校在社会团体组织中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社会组织群体,其教育管理影响着我国人才的进步和发展。作为为社会输送人才的培养机构和输送基地,高校的教育和管理机制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先进观念,符合经济时代的人才需求。

2.提高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战略的现实意义

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已逐渐成熟,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很高,所以高校学生对尊重和人权的解读会更为深刻。高校要想提高教育培养效果和质量,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在满足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生活的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谋求未来发展。高校为培养迎合现代社会的创新型人才,顺应教育改革,制定人本管理机制使其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教育管理机制

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提高了学生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高校教育的人本理念在其管理机制中的体现最为明显,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理念

一个正确、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是高校开展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和核心思想,所以应将人本理念和学校的管理理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深化二者之间的目标一致性。具体实施步骤如下:①管理者要为相关教职人员制定管理目标,在校内树立以人为本思想,使管理理念能够很好的融合日常管理工作中;②坚持人力资源培养战略在人本管理理念中的重要性,通过人本理念的渗透,达到协调好生生关系和师生关系的目的;③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和管理机制,无论是教育还是管理都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教育建设

高校的管理机制是一个结构复杂的组织,涉及到的管理部门很多,每个部门都分管着不同的管理任务。所以要想在高校管理中体现人本理念,必须将各管理体系的管理机制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在同一体系下建立管理制度,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①教职人员和学校领导共同参与管理,以保证学校教育和管理紧密的关联性;②在教职人员的应聘问题上采用竞争机制,行之有效的将人性化管理模式引入人本管理机制中;③学生的人格和知识素养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育建设中应主动寻找学校管理和学生学习的契合点,让学生自主服从管理,自发学习。

3.教育管理机制

监察机制是高校人本管理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和教职人员领导在管理上两者的关系应处在平等地位,这种双向管理机制可以大大提高人本理念在高校日常管理中的落实程度,体现人性化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从客观的角度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在校内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人性化教育。以教师为主体,促进教师发展创新性教育的积极性,使人本理念可以最大限度的得到施展。

4.文化与环境建设

高校人本管理思想其主要管理目标在于构建一个公平和自由的校园环境,让校园文化能够影响每个学生,实现通过管理挖掘学生潜能和创造力的同时,不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让学生在一个欢快、轻松的文化环境下学习和生活。

三、结论:

通过对上文分析可知,在高校管理中引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在高校教育中的主导地位,使学生掌控学校的管理权,让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发展动向。这种管理机制可以真正体现人在管理活动中的价值,实现高校管理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吴科.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之我见[J].大学教育,2013,13(12):114-126

[2]李敏.论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学生管理[J].教育探索,2011,12(22):190-192

[3]高艳男.人本主义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制度探索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2,13(04):114-125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上一篇:生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发点 下一篇:网络谣言治理路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