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桥梁横向拼宽设计要点探讨

时间:2022-05-21 07:40:47

新旧桥梁横向拼宽设计要点探讨

摘要:新旧桥梁横向拼宽是指桥梁整体在横向为分期修建,或在原有桥梁横向以拼接加宽的方式新建新的桥梁,最终形成整体桥面的桥梁设计方案。新旧拼宽桥梁除满足本设计要点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本文为新旧桥梁横向拼接加宽的结构设计提供了设计参考。

关键词:桥梁拼宽测量要求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U445.47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

1.概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早期修建的高速公路通行能力日趋饱和,部分四车道的高速公路已不能满通量的增长需求,因此对其进行改扩建,由四车道加宽为六车道或八车道,提高其通行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桥梁在现代公路中占有较大比重,加上桥梁加宽存在技术复杂、实施难度高、对现状交通影响大的特点,因此桥梁加宽设计成为公路改扩建工程的重点。本文重点探讨公路桥梁改扩建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2.新旧桥梁技术概况

2.1结构连接形式

上部构造可采用有缝连接(不连接)、铰接、半刚接、刚接等多种方式;下部构造可采用连接或不连接等形式。有缝连接、铰接属于弱连接,半刚接、刚接属于强连接。

2.2 新旧结构的类型及拼接方案

新旧结构上部构造类型主要有预制T梁、预制空心板、预制箱梁、现浇箱梁等。采用同种类型的结构进行拼宽,为同刚度拼宽;采用不同类型的结构进行拼宽,为异刚度拼宽。设计中尽量采用同刚度拼宽。

2.3各种连接形式见下表,可根据工程特点进行选用。

表1 连接形式及特征一览表

连接方式 构造 受力特征 特点

不连接(广义连接) 利用伸缩缝或填缝连接新旧构造 不传递内力,新旧结构互不影响 受力明确,但容易破坏,维护量大,或造价高

铰接 利用假缝处钢筋连接形成铰,或仅桥面板连接,受力状态类似于铰 传递剪力,不能传递弯矩,新旧结构影响较小 受力较明确,可忽略新旧构造间的相互作用,桥面连续,适用性好

半刚接 采用深铰或加厚的桥面板连接 不仅能传递剪力,还传递部分的弯矩 受力不明确,但较好地解决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开裂,新结构对原有构造能形成一定加固作用,桥面平顺

刚接 采用横梁或全断面连接 能传递剪力和弯矩 不均匀沉降影响较大,受力不明确,可以确保桥面平顺。连接的技术难度大

3. 测量调查要求

3.1 新旧结构拼接设计中,必须对原有构造物进行充分、完整的调查,以取得足够的设计资料。

3.2 被拼接的原有构造物调查主要有3项内容:

(1)使用现状调查

(2)特征点测量

(3)设计资料和竣工资料的搜集

3.3被拼接的原有构造物使用现状调查包括外观普查、桥梁检测、荷载试验等,可参考相关规范进行。

3.4 外形特征点测量:被拼接的原有桥梁应在桥梁外边缘布设几何外形测点,跨径≤20m的桥,在墩中心线处外边缘布设测点;跨径>20m的桥,除了在墩中心线处外边缘布设测点,还需在跨中外边缘布设加密测点,测点间距不大于20m。

3.5 高程特征点测量:被拼接的原有桥梁应在桥梁护栏内边缘布设高程测点,布点位置可对应外形测点,在护栏内侧布设。

3.6 桥长控制点测量:在各桥伸缩缝处的外形测点和高程测点兼做桥长控制点,位置在伸缩缝中心线处的护栏内外侧。

3.7各测点可利用GPS-RTK测量坐标值,利用电子水平仪测量高程值。但外形测点控制坐标,高程测点控制高程,桥长控制点为坐标、高程双控制。

3.8 桥梁拼接基准线:设计前应利用外形测点拟合桥梁拼接基准线,单孔桥、直线桥(包括弯桥直做的桥梁)应为直线;多孔弯桥应为曲线。拟合后的桥梁拼接基准线应与外形测点的距离均不小于5cm。基准线的两端起讫于原桥伸缩缝中心线。拼接部分的上部构造布置以该基准线为设计基础。

图1 拼宽桥旧桥测点布置示意图

3.9 桥梁高程复核,拼接部分的高程应以原桥高程测点为基准设计。设计高程与测点高程推算的该点高程相差应不小于3cm,可利用桥面铺装层调整,否则应调整纵面线型重新设计。

3.10 涵洞、通道特征点:明涵、明通参见桥梁;暗涵、暗通控制测点为进出口中心处涵顶和涵底处(通道相同)。该特征点同时为外形特征点和高程特征点。

4 设计原则

4.1 横向组合后的桥梁应满足整体使用要求。

4.2 组合桥梁的各组合部分应采用同一荷载等级。新建结构连接原有结构的桥梁应对原有结构部分进行验算,应与新建结构满足相同的荷载标准。

4.3 桥梁各横向组合部分宜采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和跨径。为最大限度地发挥结构抗力,应尽量加强横向联系。

4.4 当横向各组合部分为不同的结构形式或跨径时,存在横向刚度差,为避免应力集中,应采用铰接或不连接等弱连接形式,弱化横向联系,同时加强纵向刚度,以确保结构的受力安全。

4.5 宽拼接桥(拼接部分>5m)的拼接方式:拼接部分基本为独立受力模式,原则上采用上部构造弱连接,下部构造不连接方式。窄拼接桥(拼接部分≤3m)的拼接方式:拼接部分难以独立受力或独立受力性能不佳,需要与原结构共同受力,原则上采用上部构造强连接、下部构造连接方式。介于二者之间的情况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拼接方式。

4.6 拼接桥梁应注意桥路配合,当桥梁位于平曲线上时,左右加宽桥须按相应曲率布置。位于纵坡处,加宽桥应与原桥纵坡拟合一致。

4.7拼接桥的基础形式考虑到减小对旧桥基础的影响,原则上采用桩基础;当地基条件较好时,也可采用与原桥相同的基础形式,但应注意考虑减小结构沉降的措施。

4.8 当拼接桥新旧结构均为摩擦桩时,拼宽部分新桥桩长应比原有旧桥桩长长。

4.9 对于桥下净空受限的主线上跨桥,通过调整被交道纵坡或适当降低上部结构建筑高度的方案进行扩建,以使桥下净空满足规范要求。

4.10 被阻断、破坏的既有设施(水管、过桥管线、人行道),本次设计应根据地方需要,考虑恢复与改移。

4.11 拼接方案选择应充分考虑施工对行车的影响,并考虑维持交通施工方案的合理。

4.12 铺装厚度应尽可能与旧桥保持一致。

4.13 横隔板属于强连接构造,能加强横向联系,减小横向分布系数,从而分担主梁单梁荷载。但其适应变形能力底,容易造成较大应力集中而被破坏。建议新旧拼接部位不宜采用横隔板,而采用边梁形式。新建结构之间可采用横隔板。

4.14 湿接缝是新旧结构拼接的重要构造,起到连接新旧结构桥面板的作用,为了减小新旧结构不均匀沉降,湿接缝应在新结构施工完毕后预压三个月后进行。

4.15 湿接缝尽量采用标准构造,以便标准化设计和施工。

图2 标准湿接缝示意图

4.16 湿接缝及梁内预埋的横向连接钢筋应不小于φ16,纵向钢筋不小于φ12。

4.17 为加强连接部结构整体性,预制结构连接端部应有伸出钢筋与桥面板连接成整体。

4.18 湿接缝应采用收缩补偿混凝土。

4.19 湿接缝的常规宽度为50~100cm,特殊情况下宽度应在20~130cm之间,否则应进行单独设计。

4.20 旧桥翼缘切割方法:

(1)对于预制结构的小悬臂,如悬臂宽度比护栏宽度大,切割护栏的宽度;如悬臂宽度比护栏小,拆除护栏后切割悬臂宽度即可。

(2)对于现浇结构的大悬臂,如为普通钢筋混凝土悬臂,切割100~125cm宽度;如为横向预应力悬臂,则需采用特殊设计的拼接方式。

4.21 旧桥翼缘凿除方法:切割掉护栏及外边缘后,需要对旧桥翼缘进一步凿除,以露出横向钢筋进行连接,凿除宽度一般为25cm。

4.22 旧桥上部构造翼缘无法凿除并进行钢筋连接的,应进行侧向植筋。下部构造进行连接的,应进行侧向植筋。

4.23 弱连接计算中,可新旧结构分别计算,忽略相互间的影响,新旧结构接缝两侧均按边梁考虑;强连接计算中,不可忽略新旧结构间的影响,应整体计算。

5 结束语

桥梁拼宽设计是公路改扩建工程中的技术重点。作者在对本省内已实施的几条重点公路改扩建项目的调查研究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桥梁加宽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及技术要点,介绍分析了桥梁拼接加宽设计的几种主要方式和连接部构造处理,希望对类似项目的设计、建设有所帮助。

上一篇:球罐焊接质量分析与控制 下一篇:公路工程管理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