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分析

时间:2022-05-21 07:05:51

景观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分析

摘要:城市景观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外部空间,可以消除人的精神压力,使人们从景观设计当中感受到生活中的乐趣,从而具备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景观设计应具有强烈的人本属性,要体现人性化的设计,应体现对人的关怀与尊重,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以人为本”。本文对景观与景观设计的概念、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人性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景观 设计 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作为特定文化场景的一个延伸,景观文化设计更要彰显人性化的文化特征。人性化的景观设计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倡导生态园林设计的过程中,也要追求人性化的艺术需求,使得园林景观能够朝着形式多样的方向发展,在满足人们在视觉享受的基础之上能够带给人们更多的精神享受,从而也使得整个城市焕发出新的面貌。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加强园林的人文因素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当地的人文文化环境,使人们在满足自身情感设计的基础之上进行人文景观的设计,以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1 景观与景观设计的概念

1. 1 景观

景观 Landscape 一词因立场不同对其概念的诠释便有了多种内容。地理学上对景观的定义为: “反应统一的自然空间,社会经济空间组成要素总体特征的集合和空间体系,包括自然景观、经济景观、文化景观。”而在生态学上景观却被定义为: “人类尺度上,具有空间可测量性,由于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所组成的异质性的地质单元。”此外,景观是多种功能的载体,因而可以被理解为:风景: 视觉审美过程的对象;栖息地: 人类生活其中的空间环境;生态系统: 一个具有结构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联系的有机系统;符号: 一种记载人类过去,表达希望和思想,赖以认同和寄托的语言和精神空间。

1. 2 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 Landscape Architecture) 根据《牛津园艺指南》“是将人工和天然元素统一设计的艺术科学。”采用人工的和天然的材料―――泥土,山石,水,植物,组合材料,人为创造各种用途和条件的空间。随着社会物质建设和精神文明的高速发展,人们越发意识到景观环境的重要性,对其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景观设计也就成了关于怎样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来为人们创造舒适、健康、安全环境的艺术科学。同时,也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创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是人类社会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设计是为了人的设计,换句话说也就是满足人生理和心理的需要,物质和精神的需要。人既是设计者同时也是使用者。因此,设计的中心和尺度也是人,这种尺度不仅包括生理尺度还包括心理尺度,而人心理尺度的满足则是通过设计人性化得以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性化设计的出现完全是设计本质所要求,决不是设计师追逐的风格。因为偏离了对人心理要求的满足,设计也就偏离了正轨,因此设计的人性化已成为评判设计优劣的一大准则。

2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人性化

2. 1 “人化”与“物化”

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统一人类的设计总是能体现一定时期人们的审美、伦理、道德、历史文化以及情感等等因素,这是物的“人化”,造物的“人化”。可是人类的一定意识、情感和文化等精神因素又必须要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形式来表达,而作为人类生活方式载体的设计物一定承担了一些对人类精神的承载和表达功能,这也就是人类精神的“物化”,即人的“物化”。“人化”和“物化”组成了人与设计物的互动关系。设计就是物的“人化”和人的“物化”的有机统一,两者相辅相成。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设计中的人性化绝不是什么“新花招”,而是人类设计本就应该具备的特质。设计师所做的便是让这种“人化”和“物化”过程更通畅、更和谐以达到人与设计融为一体的状态。中国古代所宣扬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便体现了对这种关系的辩证认识,所以这种统一也必然反映在作为设计一类的景观上。

2. 2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安全性与实用性

景观设计的本质是为了其使用者服务的,所以就要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满足不了使用者的需求的设计是没有任何存在意义的,只是单纯的摆设而已。另外,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还要避免危险和伤害的发生,尤其是在设计老年人和儿童活动空间时要更加注重安全性,保证使用者的安全,是人性化景观设计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保证不了这一基本要求,也就谈不上所谓的城市公园景观的人性化设计了。

2. 3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需要体现出人文的关怀

“人文主义”( Humanism) 最早是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是关于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力的思想。广义上来讲,人文思想是对人性、人伦、人道、人格、人的文化、人的历史、人的存在其价值都愿意加以尊严与关怀。人性化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就是要体现“人文主义”思想,让使用者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尊重。另外,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人文关怀表现为多方面与多层次,由最基本层面对人的生理关怀到高级层面的精神与情感关怀逐层上升。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主要体现在人对空间场所的内在感受,特别强调提升环境的认同感与可识别性,达到使人产生强烈的归属感的效果。

2. 4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脉的传承

景观存在地域性。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生活习惯,风土人情以及都对景观有着巨大影响。首先,在相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会有普遍的相似性,过去熟悉的事物与形态能引起他们相似的情感共鸣,产生相似的联想,因此增强人对景观环境的认同感。其次,对该城市原有历史文化的深度挖掘,对形成城市公园景观特色是非常有利的,富有较强烈的识别性和唯一性,就会自然而然地使人们对景观环境的自信心得到提升,归属感得到强化。从另一方面来说一个城市公园景观之所以能得到使用者的认同感,一定是设计者在设计之初做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充分地了解了该城市的文化背景、使用人群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以及等,并且在设计时把以上因素全部考虑进去,经过反复的推敲以至于把所有相关因素综合在一起,而且达到和谐统一。只有这样做出的城市公园景观环境才能让使用者产生归属感和亲切感。

2. 5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应该体现出对特殊群体的关注

城市公园的使用者中还包括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主要有老年人、儿童、孕妇及先天或后天身有残疾的人所组成。虽然他们身有不便或是缺陷,但他们同样享有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权利,甚至是生活得更好。所以,景观设计师在设计时应该同样关注这一群体,而不是忽略他们。通过合理的公园景观设计来弥补他们在生理,心理方面的缺陷,让他们在人性化的景观环境中能感受到舒适、安全、尊严,而忽略了自身的缺陷。对特殊群体的关注也是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人性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 6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人性化是人类社会高科技发展的平衡点

人类社会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正在方方面面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然而这种改变却是一把双刃剑,人类一方面享受着改变带来的便利,同时也带给人类前所未有的苦恼和忧虑,那就是人情的疏远和感情的失衡。所以,在这种高科技的信息社会里人们必然去追求一种平衡―――一种科技与情感的平衡,一种理性和人性的平衡。科学越发展这种平衡愿望就越迫切越强烈,因此高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景观设计的人性化。人性化的设计是科技发展与人类情感的一个平衡点。

2. 7 “绿色”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一个优秀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不管其是否可再生,但至少不会对人类资源的再生有影响,也就是景观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即“绿色”的景观设计。这就对景观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能满足当代人的使用需求还要考虑后代的发展需求,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不去考虑长远的影响。因此,要提倡绿色、环保、低碳的设计理念,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负责,同时也是为人类长远的发展负责。

3 结语

“以人为本”作为景观设计的基本准则已被广泛的推广,但在具体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实践中人性化的体现方式却被片面地看待,特别是忽略了人的精神与情感需求,即人对景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以及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本文通过对使用者与景观的研究提出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强调对人精神与情感的关怀,尤其是对社会上的特殊群体的关怀,而这才是对设计人性化深层次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丹]扬・盖尔. 交往与空间[M]. 何人可,译.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2] [加]艾伦・泰特. 城市公园设计国外景观设计丛书[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 陈建为. 中外景观: 城市公园景观[Z]. 北京: 中国建筑文化中心,2009.

[4] 赵艳玲. 绿化景观设计丛书―――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上一篇:试论园林绿化施工及养护技术 下一篇:素土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运用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