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规范中甲供材的结算和抵扣研究

时间:2022-05-21 06:28:09

基于新规范中甲供材的结算和抵扣研究

摘要:为解决甲供材在实际结算和抵扣中的纠纷,结合实践,总结了甲供材的优点和缺陷,基于2013版《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站在发包人的视角,划分招投标和结算两个阶段,通过案例追踪的形式,明确了甲供材不同阶段的单价组成、数量及计入综合单价和方式,分析了甲供材超领和欠供的原因,并以鼓励承包人为原则,提出了抵扣金额的确定方法,并给出详细的抵扣流程,为工程实践者就甲供材结算与抵扣问题提供方法和思路。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complication of employer supplied items in the actual settlement and deduction, this paper combines with the practice to conclude advantages and defects of employer supplied items. Based on Invoicing specification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ntities Bills published in 2013, stood 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mployer, this paper divides the two stages of bidding and settlement, definitizes the unit price composition, quantity and inventoriable comprehensive unit price and the methods by the way of case tracking, analyzes the causes of excess recipients and supply shortage of employer supplied items, puts forward the methods to determine the deductible amount by the principle of encouraging the contractor, and puts forward the detailed deduction process to provide the methods and thinking of the settlement and deduction of employer supplied items for the engineering practitioners.

关键词:甲供材;结算;抵扣;超领;欠供

Key words: employer supplied items;settlement;deduction;excess recipients;supply shortage

中图分类号:F239.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2-0014-02

0 引言

随着建筑企业的不断成熟,甲供材成为业主控制工程质量和成本的优先选择,通过业主自主采购或第三发采购,来避免承包人通过材料的寻租行为。甲供材一般涉及到金额大、用量多、影响建筑结构的材料,如钢筋、水泥、门窗、面砖等。实际工程中,由于招标中甲供材计入综合单价的单价组成不明确,实际购买时价格会发生变动,且实际使用量与报价时消耗数量有出入,导致发、承包人扯皮现象,同时存在发承包双方因利益产生的配合不当,不利于甲供材的管理。鉴于此,本文主要研究甲供材的招投标阶段和结算阶段的单价组成和数量问题,并明确其抵扣程序,对工程实践有重要意义。

1 招投标阶段甲供材的处理

1.1 招标阶段甲供材单价和数量的确定 2013《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1](以下简称13《计价规范》)3.2.1规定,发包人提供的材料和设备应在招标文件中按照附录L.1规定填写《发包人提供材料和工程设备一览表》,写明甲供材的名称、规定、数量、单价、交货方式、交货地点等,如表1所示。由上知,发包人提供材料的单价应包括在交货地点之前发生的材料原价、运杂费、运输损耗、采购及保管费费。交货地点之后发生的运杂费,若由承包人承担运输至工地仓库,则该部分费用由承包人在报价时考虑。常见两种情况如表1。

工程上材料消耗量包括材料净用量和现场内运输及操作过程中的不可避免的废料和损耗[2]。表1中的数量是发包人考虑损耗在内的暂定供应数量。

1.2 投标阶段甲供材单价和数量的确定 13《计价规范》3.2.1规定,承包人投标时,甲供材料价格应计入相应综合单价中。签约后,发包人按合同约定扣除甲供材料款。6.1.4条规定,投标人必须按照招标工程量清单填报价格。项目编码、项目名称、项目特征、计量单位、工程量必须与招标工程量清单一致。因此,承包人报价时的工程量一定和招标文件中工程量清单中列出的数量相同(净用量),而不能按照表1中的供应数量计算。

针对上述两种情况,合理假设:报价时钢筋损耗率总共计3%,管理费利润共计8.4%,保管费率1%,清单工程量为180t,人工费和材料费总计440×180=79200元,运杂费合计为120元/t,投标时甲供材综合单价如表2。

2 结算时甲供材的抵扣处理

2.1 结算时甲供材抵扣单价的确定 实际施工过程中,因甲供材市场价的波动,实际购买材料的单价往往与表1不同。由于甲供材价格的风险由发包人承担,所以抵扣时按照实际采购的价格抵扣。

2.2 结算时甲供材抵扣数量的确定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实际领取数量、报价时消耗量和招标指定消耗量不同,据承包人实际领取量(190t或170t)和材料消耗量的比较,分欠供或超领。材料消耗量涉及报价时考虑的材料消耗量(又称主观材料消耗量)和实际施工中的材料消耗量(又称客观材料消耗量)。若承包人实际领取量大于报价时材料消耗量,称为超领;反之,称为欠供。

13《计价规范》3.2.4,发承包双方对甲供材的数量发生争议不能达成一致的,其数量按照相关工程的计价定额规定的材料消耗量算。

因民法对给付与对待给付基本上采取主观等值原则,即当事人主观上愿以此给付换取对待给付,即为已足,客观上是否相当,不必考虑[3]。

综上得,甲供材的消耗量一般等于报价时材料消耗量。但当二者相差较大时,应以经验充分的承包人参照报价时消耗量确定甲供材消耗量,并取得发包人认可。

2.2.1 甲供材的理想抵扣 当实际领取的量与报价时消耗量一致时,抵扣金额=4.1中发包人实际购买材料价格×报价时消耗量,若实际采购均在招标单价的基础上涨了100元,报价时消耗量=180×(1+3%)=185.4t,如表3所示。

2.2.2 甲供材的超领抵扣方法 超领分故意和无意超领,分别为:承包人故意将超领部分用于其他工程;承包人因组织管理不善或第三人原因超领。

据《民法通则》第92条,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4],返还应当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

综上得,承包人超领的甲供材,实为不当得利,竣工结算时,发包人抵扣超领甲供材费是行使抵销权,即抵销发包人应付工程款之债与承包人超领甲供材的不当得利之债[5]。若无意超领,则返还超领金额;若故意超领,除返还超领金额,对超领金额的时间价值,即原物的孳息,也予以返还,可按照同期同类银行利率计取。具体如图1所示。

若实际领取190t,则抵扣金额在3.2.2的基础上再加超领部分,4200元/t,同期同类银行利率为6.4%,如表4所示。

2.2.3 甲供材的欠供抵扣方法 欠供分善意和恶意欠供,其原因前者是承包人管理水平高或主观消耗量超过实际工程消耗量,是善意的;后者是承包人故意采购了甲供材,是恶意的。

善意欠供是承包人管理得当节约的材料,符合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欠供的利益可作为对承包人的奖励,不抵扣欠供部分的材料费;恶意欠供是承包人自行购买,属于违约行为,材料消耗量可按照3.2.2确定,本例为180×(1+3%)=185.4t。

2.2.4 甲供材的抵扣程序 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6]第十六条,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不含装饰劳务)的,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

为防止纳税人将“包工包料”的建筑工程,改为以基本建设单位的名义购买原材料,逃避营业税收,甲供材执行税后抵扣原则,发包人提供的设备可以税前抵扣。具体抵扣程序如图2所示。

3 结语

本文基于13《计价规范》分别从招投标阶段、结算阶段探讨甲供材,明确了招投标阶段甲供材的单价组成,将单价与交货地点挂钩,从两种情况讨论投标时甲供材综合单价的确定问题;明确了实际领取的量、招标暂定供应量和报价时消耗量三者间的关系;根据民法通则,提出在超领和欠供情况下,甲供材的合理抵扣方法;最后给出甲供材的抵扣流程图;并通过案例跟进甲供材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为工程实践者提供直观简洁的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854-2013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3.

[2]全国一级建筑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建筑工程经济[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81.

[3]王泽鉴.债法原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75.

[4]陈东佐.建筑法规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汪明纲.“甲供材”费用扣回争议探析-以南京某工程为例[J].建筑经济,2012(11).

[6]国家税务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上一篇:WTI对我国LPG市场价格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基于主成分回归模型的酒店装饰项目成本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