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2-05-21 03:59:22

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我们应立足快乐教育和探究教育,彻底明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我们全社会应该关注的问题。作为教师,如何切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要点是很关键的。要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多种途经的,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去创新,我们的教育教学才有落实,才能培养出有素质的农村小学生。

【关键词】农村;创新能力;素质教育;兴趣

创新教育是适应时展的需要而提出的,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创造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当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就培养农村小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能力来谈谈几点认识。

1 注重师生关系,用师爱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美国罗杰斯的“人际关系”理论和苏联“合作教育学”都把师生关系提到办学水平的高度来认识。事实也证明,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师生关系的好与不好,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反之就会妨碍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新型的教育价值观已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时空观,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一种平等的、相互作用的新型关系逐步建立。这种新型关系可达到师生间广泛的交流和沟通,使双方在这种交流和沟通中获得人性的自我完善和自我表现。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有些孩子的家庭条件较差,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只有深入了解了他们的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教师应该始终明确自己的身份是学生的服务者、学习的引导者和兴趣的激发者。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一旦被激发,他们就会自觉地要求学习,自然地要求上进。

2 注重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农村教师更要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直观教学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就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录象、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所学的剪、拼、撕、贴、刻、折等制作方式,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技能的培养,改变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学中采用富有时代特色的新颖有趣,逻辑性强的内容来调动学生的创造兴趣,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实践中观察、思考、想象,鼓励学生努力感受,欣赏,创造,逐渐形成相应的技能,学生也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爱好,培养了兴趣,也是将课堂知识变成独力操作能力,才能出现创造意识。

3 注重写作技能的培养,提高创新能力

可以说没有写作技能,就没有创造。写作技能训练、写作技巧的形成是活动中的重要过程。写作技能又是创造力“行为能力”要素的主要成分。也就是说创造力是整体,写作技能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我们在强调创造力培养的同时,又不能排斥写作技能训练,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基础的学习技能。就象英语中的字母,语文的拼音、偏旁一样。就是让小学生掌握使用最初级的语汇的技能,为更为复杂的创造提供能量储备。这方面学习可以通过欣赏和实践两个途径来实施。如向学生介绍和传授优秀作品的特征;通过作品风格对照,揭示形成风格的要素;通过形式与内容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对各种语汇运用有所了解。这一目标向教学提出较高的要求,即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时常结合对作品的赏析,不能为技能而技能,其目的就是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促使其经验的不断积累,为进一步创造储入能量。

为了改变现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我提倡学生将乡村随处可见的材料引入课堂,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去做的:(1)可以选择材料的形式,教学以描写为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还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丰富的再造想象力。作文以农村为题材进行写作,不仅形成特色,还从中给学生进行了爱家乡的思想教育。(2)让学生真正体验生活带来的乐趣,体验艺术的魅力,同时使课堂更加的有活力。(3)上课除了书本上的作品外,还可以走出户外,欣赏家乡的新楼房,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培养立志为家乡建设作贡献的思想感情。使学生的思维无限地得到延伸。

要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多种途经的,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去创新,我们的教育教学才有落实,才能培养出有素质的农村小学生。当然,改善和完善农村小学生创造能力的现状,决非易事,更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但只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有极大的爱心和毅力,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上辛勤的耕耘,那么农村小学教育的明天一定会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周光岑.核心问题教学研究[M].成都:电子科技出版社,2009

[3] 丁家永.现代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上一篇:如何培养农村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下一篇:学生参与教学设计 点燃民族生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