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不同跑道弯道起跑时的差异

时间:2022-05-20 07:07:50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生物力学分析方法,对运动员在弯道起跑时进行了分析。由分析得出在外道起跑时要比在内道起跑时有利于比赛,建议运动员在训练时要在不同的跑道上进行训练。可使运动员适于在不同跑到上进行比赛。这样也可以提高不同跑道的利用率。

关键词:弯道;起跑;跑道;直段长

中图分类号:G804.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7)-03-0065-01

一、 起跑时不同跑道时的差异

在短跑的弯道上起跑中,规则规定运动员必须采用蹲踞式起跑。这种姿势对起跑时的加速非常有利,能使身体迅速的摆脱静止状态。在弯道上跑,不但有水平方向的力,还要有一个垂直于切线方向的向心力。前后腿在前后方向上的水平蹬力也是不一样的。有人研究过在直道起跑时的蹬力,从直道起跑时前后腿的蹬力曲线(如图1和图2)可看到,后腿的蹬力曲线是单峰的,前腿的蹬力曲线是多峰的,前腿的第一峰与后腿的力量峰值是对应的,是鸣枪以后同时发力产生的。前腿的第二峰是后腿摆动时产生的惯性力。

图1:后腿的蹬力曲线

图2:前腿的蹬力曲线

第三峰是前腿积极蹬伸时所产生的后蹬力。本文认为运动员在弯道起跑时的蹬力曲线内、外道会有所区别,并且由于左、右腿前后放置位置的不同,它们的蹬力曲线也不同。在弯道起跑时,身体会有意识的向内倾斜,右腿的摆动幅度和速度会有所增大,这样弯道起跑时右腿的蹬力峰值会比直道时大一些,左腿会小一些。

这样便可得到,右腿的蹬力曲线峰值内道会比外道大一些,左腿的蹬力曲线峰值内道会比外道小一些。另外,由于弯道起跑时身体会比直道时内倾程度大一点,

本研究认为当右脚放在后起跑器上时,左腿的第二峰由于右腿的摆动速度和幅度的增大,这就增大了左腿对起跑器的作用力,所以左腿的第二峰在弯道上要比在直道上大一些。即可得到内道的值比外道的数值大一些。当左脚放在后起跑器上时,由于左腿的摆动幅度小,右腿的第二峰峰值会变小,也就是在内道比在直道的数值小,便可得到内道比外道的数值小。

在起跑时,运动员通常把起跑器安放在跑道的外侧,在切线上正对切点方向,这样在起跑时,身体有一段直线跑段,便于运动员的加速。这一点在起跑时是非常重要的。从这一点上来看,跑内道和跑外道在对速度的影响上也是不一样的。运动员在每一道的内侧和外侧跑时的重心距离差选用整条分道的宽度,当然没有整条分道的宽度那么大,在此为了计算方便,选用了整条分道宽度。下面以第一、四和八道为例,在第一、四和八道起跑时的直段长分别为:(如图3)

第一道:A1B12=(36+1.22)2-362

第四道: A4B42=(36+1.22・4)2-(36+1.22・3)2

第八道:A8B82=(36+1.22?8)2-(36+1.22?7)2

A1B1=9.4514米

A4B4=9.9126米

A8B8=10.4960米

图3:起跑时的直段长度

由三个直段长可看出,在第八道上跑要比第一道和第四道上分别多跑一米和半米的直线段落,这样就利于加速,能尽快达到本人的最大速度。并且第一道的直跑段短,那么第一道上跑的弯道距离也长。可以看出在第八道上起跑要比在第四和第一道上起跑有利。另外,从起跑需要有一段直跑段也可看出,在第一道要比在其它跑道吃亏一些。因为,第一道的实跑线是在内测分道线外0.3米处,而第二道到第八道都是在内测分道线外0.2米处。

在弯道上起跑,运动员在脚步上跑的是直线,但是下一步要进入弯道,所以身体重心的运动路线却不是一条直线,而是随着身体的运动重心逐渐往圆心方向运动。也就是在运动员跑直段的过程中,身体就逐渐往里倾斜,而不是到运动员直段结束进入弯道跑时身体才往里倾斜。所以弯道起跑时两脚的后蹬力量曲线和在直跑道上的后蹬力量曲线是不同的。

二、结论与建议

运动员在训练时,要在弯道的不同跑道上进行训练,使运动员体会这种在不同弯道曲率半径跑时的感觉,才能使运动员在比赛中适应于不同的跑道,才会发挥出自己的成绩。这样也可以提高不同跑道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文超编.田径运动高级教程(修订版)[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6):391-392.

[2] 许耀球,姚天白著.田径运动生物力学[M].北京:北极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0,(5).

[3] [日]帖佐宽章,佐佐木秀章主编.跨栏[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11):75-79.

[4] 单信海编著.运动技术诊断学[M].齐鲁音像出版社,2004,(8).

上一篇:大学英语教学应重视情感教育 下一篇:验证性因素分析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