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解剖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时间:2022-05-20 02:55:02

如何提高解剖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摘 要】要提高解剖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前要开动脑筋,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学生的被动听课为主动的探索性学习。千万不要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解剖学是记忆电话号码本.学习不单是记忆,更重要的是善于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关键词】解剖学;实验课;教学效果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65-02

解剖实验教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重要的桥梁课。在解剖学的教学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解剖实验教学内容比较多,学起来枯燥无味,难以记忆而又易于遗忘。如何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启发诱导学生自我学习并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是值得研究的医学教学改革课题,实验课的效果直接影响着解剖课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解剖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呢?

1 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不适

我所任教的是一所中专学校,解剖实验课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障碍有:①恐惧心理。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5、16岁,以前从末接触过尸体,而解剖实验课的实验材料是人体标本,所以有10%的学生,尤其是女生都会产生恐惧心理。②怕脏、怕气味心理。目前医学院校解剖教学用的标本多数采用40%的甲醛溶液灌注。有15%的学生存在着怕脏、怕气味心理。面对这些学生,任教老师该如何处理?怎样才能转变学生“要我上”为“我要上”。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促使学生认真学习的重要保证。[1]制作标本时先用甲醛固定组织,再用氨水与甲醛反应产生乌洛托品,乌洛托品在酸性情况下可分解释放出甲醛,故具有甲醛的各种防腐固定性能。乌洛托品无强烈刺激性气味,有效降低了甲醛的挥发性。同时在固定液中加入食用香精,使学生在解剖时可闻到浓郁的香味,改善教学环境,消除学生的怕气味心理。教师要有耐心,不要大声训斥学生,相反,要和这些学生缩短距离,要让这些学生愿意和你谈话,在谈话中,打开学生的心结,同时营造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堂氛围,在上实验课前,用一些浅显、易懂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到系统解剖学与其他分支学科的内在联系,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极大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 引导学生讨论猜测学习方式,发挥学习主动性.

实习的过程中发现腹腔干的分支不完整,有多个断端,于是引导学生猜测学习.试图接上断端,方法很简单,让学生多问了几个为什么,比如,为什么说这个是***动脉,讨论后得出结论,当然依据主要是课本知识。这样虽然没有完整的标本,特别是对于几个有争议的两个血管,学生和我的意见不一样,但是最终是学生战胜了老师,嘿嘿,今天我又进步了 .这样虽然标本不完整,但是同学们依然学到了知识,甚至有几个已经彻底断掉的动脉,学生也学习的很好.因此我有一个体会:

学习只是并不一定要一目了然,讨论争辩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因为我们的标本不可能跟书上的一摸一样,也不可能跟我们需要的十分吻合,那么在这样的条件下,讨论争辩式的学习更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能力,后者才是最重要的;即使是非常典型的标本,也要讨论争辩,多问为什么,道理是一样的!其次,在观察标本的期间,让学生互相交流,这个标本上没有的,在另外一个上面可能就有了。

3 改进考核方式,客观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更改解剖的考试形式,将期末的一场考试分解在几个阶段性实验课中来考,比如教完一个系统考一次,并且不以笔试形式,改为对话式考试或期中考试、平时考试累积那样会取得良好的效果。[2]学习难以避免的要考试,考试怎么考跟学习有莫大关联,如果解剖学考试不是单纯的笔试,而是面试式的对答,那样老师就可以一眼看出学生是真理解还是死记硬背了。比如,名词解释:腹股沟管,大家知道这个是考点都会背得滚瓜烂熟,在现有的应试模式中大家都答全对,分不出个三六九等,而放在面试式那就不同了――试想,一个孔夫子弟子般摇头晃脑完整背完这个名解和一个绘声绘色连比带画地讲解这个解剖部位,哪个得的分高,应该不言自明吧。解剖学不是背背就了事的,关键的关键在于理解,你理解了多少就掌握了多少。 传统的闭卷考核方法存在明显的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不能准确的考核学生的能力。为此,我校改进了考核方式,具体为:(1)闭卷考试,本部分是针对解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是解剖不可或缺的“地基”,占总成绩的50%。(2)期中考试,在每年的10月中旬期中考试,范围只在班级,由任课教师出题、监堂、判卷占总成绩的20%。(3)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出勤,课堂提问(对话式考试)、作业、实验报告的完成等,占总成绩的30%。

4 利用歌诀记忆,在教学中突出人体解剖学的趣味性

如何让这一节课更加生动有趣?讲到一个知识点如何描述才更容易让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 解剖教学中,有些教学内容可以编成简洁明快的歌诀帮助学生记忆。这些歌诀学生记忆终身,也提高了学习人体解剖学的趣味性。[3]先说几个,有些是自己总结的,有些是老师教的,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4.1 12对脑神经的名称和顺序“1嗅2视3动眼4滑5叉6外展7面8听9舌咽10迷11副12是舌下”。

4.2 心脏:外形:1尖1底两面三缘四条沟。

4.3 腕骨8块: 排成2列,每列4块,由外到内依次为:舟月三角豆(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大小头状钩(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

4.4 直肠: “名不副实”――直肠不直;“驼背屈膝”――两个弯曲,驼背”凸向后,称骶曲,“屈膝”凸向前,好比会阴曲[4]。

4.5 肾的三层被膜: 由外向内把肾筋膜比喻成人穿的“外衣”,把肾脂肪囊比喻成“小棉袄”,把纤维膜比喻成“内衣”。

总之,要提高解剖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前要开动脑筋,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学生的被动听课为主动的探索性学习。千万不要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解剖学是记忆电话号码本.学习不单是记忆,更重要的是善于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让他们以比较宽松的心态学习;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运用解剖语言,为他们今后的医学生涯打下坚实的解剖基础.

参考文献:

[1] 柏树令,王军.解剖学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解剖学杂志,2006,(1):130-132.

[2] 高音,杨书龙,纪亮.“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方式在人体解剖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9):1071-1072.

[3] 陈家强,周立兵,余明华,等.局部解剖学实践教学改革和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4):399-400.

[4] 许莉,李涛,杨宏艳.讨论式教学法在药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药理通讯,2003,20(2):10.

上一篇:膀胱癌影像学检查诊断及其鉴别 下一篇:湘西地区三级医院护士成就动机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