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中的“乌合之众”和舆论引导

时间:2022-05-20 02:11:20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中的“乌合之众”和舆论引导

一、信息传播中的“乌合之众”及其特点

在勒庞看来,“乌合之众”就是群体,一群人聚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心理的群体”,他们并非简单的人数累加,而是“永远漫游在无意识的领地,会随时听命于一切暗示,表现出对理性的影响无动于衷的生物所特有的激情,它们失去了一切批判能力,除了极端轻信外再无别的可能”。

“乌合之众”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具有以下特点:①乌合之众是个无名氏,因此不用承担社会责任,个人责任感消失;②群体表现出来的感情无论是好是坏,其突出特点就是既简单又夸张;③在集体心理中,个人的才智被削弱了,异质性被同质性所削弱,无意识的品质占了上风。

二、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中的“乌合之众”

随着网络快速发展,新媒体时代到来,信息传播的途径很大一部分转移到了网络上,随之,网络也就成为“乌合之众”的集聚地。在网络信息传播以及信息传播中“乌合之众”发展的基础上,网络舆论不可避免地诞生了“乌合之众”,并且他们的特点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放大。拟态环境说明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已经构成一个拟态环境。而网络媒介本身就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所以网络信息环境相对传统媒介中的拟态环境又增添了一层虚拟的意味。两层虚拟的意义符合了“乌合之众”的特点以及产生的条件,自然为网络舆论中的“乌合之众”拓宽了道路。

三、自媒体时代网络舆论中的“乌合之众”和舆论引导

2010年是我国的微博元年,这是新媒体时代的一次升级,自媒体、全媒体时代开始到来,网络作用进一步增强,网络舆论增强影响力,网络舆论中的乌合之众仍然没有缺位。

微博打破了信息传者和受者的明显界限,每个人都可能是传者也同时是受者,互动性较高;并且以140字为传播字数的上限,使得信息简短有力,容易突出想表达的内容。自媒体,顾名思义,每个人都是媒体,无论名人还是草根阶层,在微博中相对来说都不会受到接受、传播信息的限制,当然无数个“自媒体”接受、理解、筛选、传播信息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基于对以上这些微博的特点以及对网络舆论中“乌合之众”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在自媒体时代、微博环境下,网络舆论中的“乌合之众”以及舆论引导。

1.广泛、高互动性微博用户提供“乌合之众”基础

由于网民同时可以自由扮演传者和受者两种角色,使得整个微博的互动性非常高,同时由于使用微博的门槛几乎为零,不需要审查,这使得微博的用户非常广泛。2010年底中国微博用户数为6311万,而2011年6月底中国微博用户数达1.95亿,半年激增两倍多。如今,中国微博用户已超过3亿。广泛并且高互动性的用户为“形成一群人、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心理群体”提供了基础。

2.非理性微博传播与舆论

微博140字的传播上限使得微博内容简短,容易突出要表达的中心,提高了消息传播的速度,但有限的140字的只言片语式传播也容易导致内容过于简单与片面,使思维碎片化,对问题的思考变得单一化与夸张,缺乏理性思考与判断。这也正是部分微博用户快速聚集到一起成为“乌合之众”的心理特征或前提。

2011年3月,日本核泄漏在我国引发“抢盐风波”,全国诸多城市盐价迅速飙升,盐业公司、超市等都排起长队,存盐被抢购一空,许多“围脖”在网上公布这些消息,公众心理极度恐慌,微博将事态的严重性片面地放大,一大部分微博用户在恐慌中、在碎片化的传播中没有运用常识进行个人化的理性判断,而是继续进行体验式但非理性的转发与评论,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乌合之众”以及威力强大的舆论风暴。

3.理性引导舆论

虽然微博的发展时间尚短,但是已经有了相当大数量的用户以及网络影响甚至是社会影响,它受此欢迎当然有它积极的一面,但是也因为发展时间短,避免不了一些问题的存在。微博中潜在的“乌合之众”,以及“乌合之众”的浮出水面和爆发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表现就是非理性的、几乎于无思考的、偏执的、失衡的传播与舆论。

“乌合之众”在微博中传播信息,制造非理性、失衡舆论,同时微博也可以并且应当理性引导舆论。微博环境下,“乌合之众”是广大微博用户中的一部分(变量),因为这一部分人是变量,随着事件、时间等具体性质而变,所以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对微博进行理性的舆论引导既不是自上而下的改良也不是自下而上的革命,而只能是微博自身即微博中的广大用户甚至是每个潜在的“乌合之众”的理性引导意识。

自媒体时代乃至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中乃至舆论中“乌合之众”的存在都不会被完全取缔。但“乌合之众”的规模以及出现的频率可以通过理性的舆论引导得以控制。以微博为例,就是需要微博用户的责任意识、理性意识的增强,扩展到新媒体时代的网络中,就需要广大网民的素质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学)

上一篇:泛昔洛韦联合转移因子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疗... 下一篇:对大众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