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区绿道规划设计探索

时间:2022-05-20 01:46:59

城市新区绿道规划设计探索

摘要:基于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现状以及现阶段已开始的绿道建设,本文的研究范围选定在城市规划区内。凡主要为城市和城市居民服务的绿道都属于“城市绿道”的范畴。绿道的线性形态、连通性以及多功能性等特性,十分符合未来城市开放空间的发展趋势。因此,绿道在我国城市发展前景广阔,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城市绿道; 规划策略; 规划流程;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后工业社会时期,全球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发展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进一步深化,城市居民对公共空间抱有更新的需求。都市型绿道及其网络的规划设计,是设计师在应对诸如城市生态资源缺乏、城市环境恶化、历史文脉断裂以及公共空间不足等城市问题时的有效工具和手段。

一、国外绿道建设实践

19世纪中期,奥姆斯特德(F.Ohnsted)设计了世界著名的波士顿蓝宝石项链,这成为西方国家所公认的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绿道。19世纪末,霍华德提出在城市设置连续完整的绿带与放射性绿楔,将城市与自然环境有机联系起来,以降低工业革命对人们生活环境的影响,形成了著名的“田园城市”建设模式。总的来说,早期的绿道都局限于连通性、审美游憩和接近自然等方面,缺少经济内涵。

1.1绿道以美国的研究最为广泛、深入,涉及绿道的概念界定、规划设计方法、建设技术、建后管理和区域协调的方方面面,研究层次跨度极大,涵盖了场所层次的社区游憩绿道建设,市域层次的绿道网络规划,乃至全美的绿道系统规划。据统计,目前美国绿道总长度已经超过10万千米,其规划目标是所有居民都能在15分钟内从家或工作场所到达最近的绿道,美国的绿道建设实践兼顾生态、游憩和社会文化三个功能的协调,其中游憩功能较其他国家和地区处于更为重要的位置。

1.2亚洲的绿道研究和建设起步较晚,目前以日本、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地区的成就较为突出。其中日本的新城绿道系统、新加坡的高密度城市建成区的场所层次绿道、我国香港地区的郊野公园内部及其之间的游步道建设均具特色。

1.3欧洲绿道建设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始建于1977年的伦敦东南绿链,承担了保护大伦敦环境的基地、市民的休息场所、追忆历史的长廊以及运动健身的空间等多重功能;德国鲁尔区将绿道建设与工业区改造相结合,通过7个绿道计划将百年来原本脏乱不堪、破败低效的工业区,变成了一个生态安全、景色优美的宜居城区,在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提升了周边土地的价值。

二、城市绿道形成条件

采取强有力的治理措施是形成一个完整城市道路系统的基本条件。第一,应将绿道系统作为建设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的重点。第二,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调整绿地规划,由于城市过密的高层建筑已经成为绿色通道的瓶颈,不利于改造城市环境建设,因此,应当引起城市规划和建设部门的注意。第三,依法保护规划的城市绿道,除了不能够移作他用或随意侵占外,还应当用“绿线”进行严格控制。第四,明确控制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以切实维护廊道地区的生态,同时为了提升廊道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还应当倡导积极主动的人工生态修复。第五,对于进入生态廊道的项目和设施实行严格准入和限制的制度。内容上以与休闲、体育以及游赏相关;景观上应与生态绿廊的整体风貌相统一;在项目环境影响上应当坚持低污染甚至零污染的原则。

三、绿道规划

3.1 城市绿道的选线绿道的总体布局由城市绿道选线确定,绿道设计的成败与绿道的选线有直接关系,因此,应当遵循以下原则进行绿道设计:

第一,可行性。由于城市绿道要在已建成的、未建成的、在建的等不同性质用地之间穿行,因此,通过切实的调查分析是否具有加建绿道的可能性。

第二,服务性。服务功能作为其一个主要功能,选线时,首先考虑商业街、居住中心以及办公区等对绿道服务各种功能需求量较大的地块。

第三,带动性。更好的展现其周边地段的功能和价值是城市绿道的另一个特征,因此,选线时,应当在城市历史以及社会经济等方面进行优化和促进,从而实现绿道的经济效益。

第四,标志性。城市的招牌和特点就是城市的标志,因此,选线时,尽量将标志性建筑、城市大型广场、历史遗址以及重要门户区进行串接。

3.2 城市绿道的功能①城市绿道对于开发和利用更大范围的地段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从而提升了周边的经济效益。②城市绿道能够有效的形成城市标志性空间而营造了城市特色的风貌特征。③对于面积相同的公园和绿地相比,绿地的周长是公园的八倍以上,从而拥有更大的服务范围以及使用者。④城市绿道的建立除了为人们日常散步等提供活动性场所外,还使得步行者不受机动车以及商业人流的干扰和影响。

3.3 城市绿道的结构城市绿道由主要节点和不同类型段组成。通过多种形式的交错布局,绿道将城市一些重要的节点连接起来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3.4 城市绿道的分类①休闲生态型:以城市的自然风貌区为依托,让人们游览观赏优美的自然环境的同时享受脱离城市喧嚣的户外休闲活动。②康体游憩型:此类主要通过结合居住区与城市公园、广场以及教育、办公区等为居民提供游览散步、绿化以及自行车等康体活动的场地和设施。③文化娱乐型:此类主要结合居住区、商业娱乐、行政办公以及工业区等为居民提供各类休闲娱乐活动的场地和设施。

四、绿道设计理念

城市绿道规划的主要设计理念就是通过连接城市分散的绿色空间或主要节点,从而形成贯穿的综合性绿色步行街道网络。由于形成的城市绿道具有完善的公共设施,从而为居民提供了一条供休息游憩的步行道系统,同时也方便人们到达学校、商场以及公园等重要的场所,因此,在城市不行系统中,城市绿道已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建设绿道同时也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4.1 对自然保护的启示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地质公园和森林公园等形成了我国的自然保护系统。由于目前我国对其作为一个岛屿进行孤立保护,从而对于大多数的自然保护区还没有形成一个全国性的自然保护网络。随着人类活动的剧烈干扰,栖息地的破碎化和动植物种类的剧烈降低面临了巨大的威胁,尤其是发展迅速的东部地区最为严重。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自然保护网络,因此,构建绿道网络对于快速城市化的东部地区而言十分重要。

4.2 对城市绿地系统和开放空间规划的启示

目前,我国在建设绿化隔离带以及单个公园方面的规划和实践很多,人工绿化隔离带随着城市的无序蔓延很大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为了更好的发挥各个公园的生态效益以及历史文化效益等,在设计绿道途径时,可以在绿道系统中纳入单个公园并融入一些河流、文化路线等线形要素。

五、结束语

绿道的理论和实践在西方经历了150多年的起步、发展到成熟的过程,如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引入国外绿道的成功做法,应是未来较长时间内我国规划师和政府管理者需要面对的核心问题。增城绿道在这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将绿道具有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产业功能三者完美融合到一起,真正达到了“幸福市民、快乐游客、致富农民”的良好效果,希望给其他城市的绿道规划和建设实践启迪。

参考文献:

[1]罗培蒂,冉茂梅.国内外绿道发展研究[J].四川建筑.2012(03)

[2]曹靖,姚睿.不同分类体系下绿道慢行系统建设标准的研究[J].广东园林.2012(03)

[3]窦阳,王宜.浅谈园路铺装的形式及其装饰作用[J].北京园林.2010(01)

[4]张云彬,吴人韦.欧洲绿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园林.2007(08)

[5]李铮生主编.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上一篇:对地铁站点出入口设计思索 下一篇:电力调度运行中的安全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