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议论文阅读

时间:2022-05-20 01:19:10

专题10议论文阅读

【原题呈现与解析】

(2015・重庆A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怎样的“水土”才养人

游宇明

①不久前听了一场演讲,演讲者引用了一句俗语,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听了之后就在反复问自己一个问题:怎样的“水土”才养人?

②中国人习惯于将“天”“地”“人”相提并论,其实,“天”与“地”就是自然的“水土”。这“水土”给了我们生存的凭靠。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没有天空、高山、河流、原野,我们从何处获得光雨、木料、饮水、粮食,人怎么去生活?这“水土”也给了我们心灵的慰藉。看到天空之远,我们会放飞梦想的翅膀;看到大地之美,我们会产生愉悦之情。然而,我们也应该想到,能养人的“水土”一定是好“水土”。如果我们的天空被雾霾笼罩,如果我们的高山从地底被掏空,如果我们的河流被各种废水污染,如果我们的原野四处荒芜,这样的“水土”不仅不能养人,还会害人。

③大自然的“水土”是这样,社会的“水土”也同样如此。假若一个社会人文生态和谐,人的心灵就会被养得活泼开朗;假若一个社会风气乖戾,人的心灵必然变得狭隘偏激。

④在我看来,社会的好“水土”至少需要具备这样几个条件:第一是诚信,第二是良善,第三是能让每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才能。

⑤人不是孤立的个体,他必须与社会的其他成员相联系。成员间的诚信是构建社会大厦的黏合剂,没有了它,社会就会瓦解,大厦就会坍塌。有了它,我们上学不担心拿到假通知,做生意不忧虑被欺诈,上医院不会收到“大处方”,社会矛盾就会大量减少,社会就会变得和谐,我们对这个世界就有了信心,人们就会被养育成大写的人。

⑥任何社会都不敢保证没有作恶之人,但社会的总体必须是良善的。孩子摔倒了,陌生人扶一把;有人出了车祸,旁观者帮助送一下医院;学生无钱读书,有能力的人捐上一点。这都不需要我们付出太大的代价。然而,有了这样的温暖,得到救助的人感受到了社会的关心,日后就能传递这份爱心。当社会总体的良善养成了,我们的言行也就会变得绅士良淑。

⑦心理学理论认为,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所谓自我实现,就是想做的事最终做成。一个人的自我实现一方面固然依赖个体的努力,另一方面也依赖社会给予必要的帮助。换句话就是,一个人有了某种才华,社会应该给他提供必要的舞台,使他可以及时展示自己。社会这样做了,人们的上进心才会被激发,我们的社会才有了持久前行的推力。

⑧养人需要社会的好“水土”,但这好“水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不会从地底生出来,它说到底还是要依赖两种力量,一是个体力量,二是社会力量。每个个体都有“人人是别人的‘水土’”的意识,尽可能给这“水土”注入正能量,社会的“水土”自然会越来越好。社会有足够的责任感,能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才会抓好社会体制、机制的设计,将绝大多数人的美好愿望变成政策、法律,让社会的列车在良性的轨道上运行。

(选自娄底新闻网,有修改)

1.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然的好“水土”才养人。

B.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C.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生态和谐的社会环境才养人。

D.社会的总体是良善的,人们的言行就会变得绅士良淑。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心论点,命题者采用了客观题型,较为别致。我们可以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用排除法找出答案。A项和D项都不全面;B项是为了引出论题而引用的俗语。正确答案只能是C。

【答案】C

2.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大自然的“水土”是这样,社会的“水土”也同样如此。(“这样”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2)社会应该给他提供必要的舞台……(“舞台”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解析】此题从词语的角度考查语言理解能力。第(1)小题考查对代词指代内容的辨识能力。代词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可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概括出来,然后带入句中替换该代词,根据句意检验其正误。第(2)小题侧重于考查词语的含义。答题时可以结合这个词语的一般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揣摩它的比喻义、引申义、言外之意等语境含义。

【答案】(1)“这样”指的是好的自然“水土”才能养人,不好的自然“水土”还会害人。(2)“舞台”在文中指展示才华的环境和条件。

3.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具体证明了什么观点?

【解析】此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的辨识和对论据的分析。只要熟悉几种常见论证方法的特征,判断论证方法比较简单。此句所证明的观点,可根据句子意思在上下文中找出。

【答案】举例论证。证明了“(自然的)‘水土’给了我们心灵的慰藉”这个观点。

4.文章第④段与⑤⑥⑦段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请简要分析。

【解析】此题考查文章的结构形式。一般说来,如果文中有起总领作用的句段,其他句段的文字围绕它展开,其结构往往是总分式;如果文章从几个不同角度分析论证,或者文中出现“首先”“其次”“同时”等标志性词语,其结构往往是并列式;如果作者就某一话题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一环扣一环地展开论述,其结构往往是层进式。

【答案】总分关系。第④段总说社会的好“水土”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⑤⑥⑦段分别对这三个条件加以阐述。

5.在打造“养人”之“水土”的过程中,个人应该怎么做?请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此题是开放性试题,考查综合能力,涉及对文本内容的归纳概括、重要信息的提取与运用、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语言表达等方面。解答这类题,一定要吃透题目要求,发散思维,广泛联系,客观、辩证、全面地分析。此题要求结合文章内容来谈,切忌另起炉灶。

【答案】示例:每个个体都应该有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应该有人人是别人的社会“水土”的意识,从自己做起,给社会的“水土”注入正能量。例如,我们外出旅游时要爱护自然环境,不要随地乱扔垃圾或攀折花木。又如,做人要讲诚信、良善,与别人和睦相处。

【考点阐释与突破】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旨在阐明观点,重在以理服人。中考议论文阅读材料一般选择观点鲜明、思路清晰、富有时代气息、贴近考生实际、人文色彩浓郁的文本,以对考生进行思想、品质、人格和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帮助考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新课标对议论文阅读的要求相对简单,但各地中考命题丰富多彩,新意迭出。

考点一:对论点的辨别和概括

议论文阅读的关键是把握论点,对论点的考查几乎是必考题,尤以中心论点最为普遍。

中心论点,就内容而言,是作者对所议问题的主要见解和主张,是全文的灵魂;就结构而言,有统领全文的作用;就句式而言,是明确的判断、完整的陈述;就位置而言,经常出现在标题、开头或结尾,偶尔也出现在文章的中间。

考点二:对论据的辨析和补充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一般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辨别论据类型并不复杂,分析论据的作用一般也只要说到证明了某个观点即可。近年来中考常考的是选择论据并说明理由、将抽出的论据归位、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补充论据等。

考点三:对论证方法的辨识和分析

对这一考点的考查在中考中也很常见,考查方式有:辨识句、段、篇的论证方法,找出运用某一论证方法所证明的论点,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等。

考点四:对结构的梳理和分析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论、本论和结论三部分,分别对应内在逻辑顺序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论证时常用的结构形式有总分式、并列式和层进式。

常见的考查方式有:简要分析全文的结构特点或段落之间的结构关系,分析某一段、某几段或整篇文章的论证思路,判断段与段能否互换位置,分析开头或结尾的作用,阐述段落在论证过程中的作用等。

考点五:对内容的感知和理解

这是对文本内容的考查,考查方式丰富而多变,包括对整体的感知、对局部的理解、对文意的判断和归纳、对信息的筛选与运用、对相关内容的提取和概括、对论证角度的分析等。

考点六:对语言的品味和赏析

议论文语言的基本特色是:准确、严密、鲜明、概括。好的议论文,往往不仅是抽象地说理,而且也力求生动形象,以情动人。

常见的考查方式有:解读词语的内涵,指出代词的指代内容,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理解句子的含义,赏析句子的语言特色,分析文章整体的语言风格等。

考点七:思维拓展与探究

这是议论文中最具创意的开放性试题,常见的考查方式有:谈阅读启示,评价作者的观点,结合材料进行探究等。对于这类题,总的解题原则是:①读懂作品,把握其精神实质;②联系作品内容、作品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相关的知识积累、生活实际和个人体验等;③深刻理解,一般要从其思想内涵给人带来的心灵启迪及精神影响等方面深入阐述,最好能形成哲理性的观点,给人以正确的价值导向。

【常见题型撷英】

一、(2015・湖北十堰)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快乐是一种能力

①西方一位哲学家说过,人有避苦趋乐的本性。现实生活中,人人都追求快乐,但结果大相径庭。为什么?因为快乐是一种能力。

②能力是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实现快乐的能力既不可能与生俱来,也不可能自天而降,只能在社会生活中靠学习、靠思考、靠实践而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提高。这种能力不论是形成过程还是外在表现,都是多方面的,择其要者,主要体现在对人要有宽容心、对事要有辩证脑、对信仰要有钢铁志上。

③人非圣贤,有错难免。孔子说:“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意思是从身边的事做起,爱自己的亲人,进而与他人和睦相处,我们就可快乐起来、振作起来。事情就是这样:以己为喻,方能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容人所不及,谅人所不能,恕人所不知,礼人所不欲,让人间的快乐、和谐元素骤然变长,不快乐、不和谐的因子渐而化小。地厚者自平,宽容者自乐。人的容量和他成就的事业是成正比的。在容人中,宽容者得到的不仅是乐,还有事业的成功和发展。

④世界上的事总是有一利就有一弊:沙中有金、玉中有石,这是事物的辩证法,也是生活的辩证法。这就需要学会辩证思维,对事,用“两点论”。世界万物的有与无、聚与散、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前与后都是相对而言并相互转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没必要碰到点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就唉声叹气、一蹶不振,要相信,事情总会向好的方面发展,风雨过后会有晴天,从而乐观对今天,快乐奔明天。

⑤人不能没有信仰。缺失信仰,精神就会空虚,灵魂就无所依存。有信仰就要居敬以持其志。立志才能定其本,志高才可意致远。有了定本致远之志,才能遇难不退,遇险不惧,面对乌云飘来,静观云卷云舒;面对春暖乍寒,照看花落花开。坚信黄河之水无论转多少弯、遇多硬的岩,照样奔腾到海不复还。这种信仰,与志相连,具有钢铁般的强度,既坚硬无比,有难不知难;又韧性无比,有苦亦觉甜,在呼啸前进的过程中,乐观主义伴始终。

⑥快乐是能力,能力兴细微。只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好学不倦,慎思不断,明辨不止,笃行不变,快乐就如万山中来的溪水那样,与日俱增,且一路欢歌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下面是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结构严谨,从提出中心论点,到围绕几个分论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进行论证,再到小结全文,一气呵成。

B.下面这个事例可作为事实论据用于第④段中:诺贝尔冒着生命危险,以无可比拟的快乐和无所畏惧的精神成功发明了炸药,他因此被誉为“炸药工业之父”。

C.本文全篇语言通俗明白,再加上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第⑥段中的“快乐就如万山中来的溪水那样,与日俱增,且一路欢歌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一句,生动形象、委婉含蓄地点明了文章中心。

3.本文第⑤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一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它的作用。

4.结合本文,说说你对第④段中“沙中有金,玉中有石”的理解,并举例谈谈你的感悟。

二、(2015・江苏徐州)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信仰

吴智勇

①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各种信仰和主义可谓多矣,虽然我们并不一定都要皈依某种宗教,但是每一个人的内心中都应该有指引自己前行的信仰。今天,当物质的匮乏不再困扰我们时,心灵的成长便成为生命的第一要务。每一个人的内心中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上帝”,而真正的信仰不仅是一种理论,一种实践,一种内在生命的实际体验,更是精神的支持和动力。如果有一种信仰能让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毫无争议地共同信守的话,那就是阅读了。在历史长河中,有关宗教的庙宇与雕像在风雨中颓毁坍塌,而经典之籍则与世长存。文字是人类文明最上乘的结晶,它如此精微,如此难以把握,如此透彻,又如此无孔不入,穿透人的感知。人类的文明以文字的脉络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因此,在某种意义上,阅读已经超越了人类历史上的任何宗教,既没有时空界限,也没有地域之分,让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在阅读中共生。

②文字,是生命洪炉中的一缕袅袅炊烟;书籍,则是由心灵唱出的歌,安慰着每一个躁动不安的灵魂。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每个时代都会有一批足以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思想成果的经典之作,曾经影响了无数人的一生。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的真知灼见,时至今日仍新颖如故,熠熠生辉。那些已经被阅读了千百年的经典,依然将一代又一代的人引领到同样的精神时空,在那里,历代圣人贤士群聚,仿佛与我们同处一堂,让我们亲聆所言,亲见所行。他们的言行,使我们变得深沉而非浮躁、清醒而非昏聩、深刻而非肤浅,让我们的人格得到提升,生命得到重塑。

③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助于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读书可以经世致用,也可以修身怡心。一个不重视阅读的人,是一个不思进取的人;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沉闷枯燥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社会,是一个人文精神缺失的社会;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读书的好坏对于一个人的文化高低、知识多少、志向大小、修养好坏、品行优劣、情趣雅俗,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经典,是人生修养所应追求的一种境界。

④阅读的广度改变生命历程的长短,阅读的深度决定思想境界的高低。四季都是读书时,让我们在书中相遇,让阅读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

(选自《课外阅读》2015年3月上)

1.请说出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怎样的中心论点。

2.联系上下文,为“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的真知灼见,时至今日仍新颖如故,熠熠生辉”这一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3.本文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

4.请分析文章结尾一段的作用。

三、(2015・河南)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为什么不读经典

①“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处境――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

②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作家在写作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与疼痛。他是写给自己看的,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也没有其他的动机。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红楼梦》,只是想写出“一把辛酸泪”,并没有想到把它做成畅销书,赚它个盆满钵满。因此,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

③因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对于同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经典总能深入其中,烛照事件背后人性的晦明;而平庸的作品只会对那些热闹的戏剧性的过程趋之若鹜,对于故事之外的东西,它没有耐心,更没有能力去做更深入的分析。《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都取材于当时沸沸扬扬的桃色事件,这类故事都足以吸引眼球,受到报纸花边新闻的追逐,但在这些地方人们发现不了那些驱动故事萌生和发展的动力。只有列夫・托尔斯泰和福楼拜这样的作家,凭借他们天才的洞察力,精确地描绘了一个人的热情和梦想、挣扎和无奈,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局限。经典就是这样,瞩目事物的内部,触及事物坚硬的内核,揭示生活的本质。

④因为经典太留意那些本质的东西,所以常常会忽略表层和细节,在表现形式上,有时会显得呆滞笨重,不以轻盈妩媚的姿容愉悦人。就像许多真正大智若愚的人,常常会在小事上犯糊涂,会因某种笨拙的举止而被取笑。倒是那些乖巧机敏的人,待人接物八面玲珑,但如果试图从他们身上发现独特的人格和精神,往往是缘木求鱼。在并不那么具备观赏性的背后,经典体现的是真正的深刻和独特的禀赋。

⑤以上这些特征,使那些渴望阅读之“轻”的读者对经典产生隔膜,使他们无缘分享出自人类杰出头脑的感受、智慧和发现。

⑥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对铺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部头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

⑦我们还可以有这样那样疏远经典的理由,这些理由让我们面对人类精神的优秀成果却漠然视之,让我们和深刻、和睿智、和经由艰苦求索而获得的精神愉悦等美好而珍贵的收获无缘。领悟了这些,我们就应该有所行动。

(作者:彭程。有删改)

1.请结合全文内容,从两个方面概括人们“对经典敬而远之”的原因。

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4.下列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⑥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材料一:传媒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揭示,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深刻的思考在迅速地销声匿迹,我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以一种消费的心态,消受那些等而下之的粗浅的读物了。

材料二: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对书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

【举一反三・新题演练】

一、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漂亮的失败是另一种成功

白岩松

①当下是一个“成功学”泛滥的时代。在中国,很多扭曲和乱象,都与追求表面上的成功有关。我们往往只追求现实的结果,不追求真理;我们把结果看得非常重,因此我们无法享受过程;我们为了实现某个愿望,往往不择手段。

②2012年,我参与了伦敦奥运的报道。伦敦奥运会的口号是“影响一代人”。有记者提问:“体育如何影响一代人?”伦敦奥组委的一位官员回答:“体育教会孩子们如何去赢。”这句话很正常,在中国,很多事都能教孩子们如何去赢。但是他的下一句话让我格外感动:“同时,教会孩子们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

③这是中国人很缺乏的一种教育。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孩子从小到大,什么时候学习过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

④我记住了这句话。一方面,它让我更加明白,为什么体育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此时的中国。

⑤其实老祖宗早已明白这个道理,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既然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那么为什么我们从来不教“十有八九”时人的心态和应对方法?相反,十之一二的成功,被看得极其重要;十之八九的挫折,也被放大到无以复加。

⑥回头看世界历史,特别是中国历史,想想看,失败很可怕吗?中国有无数伟大的历史人物,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失败,而不是因为成功。

⑦岳飞是因为成功才伟大吗?如果从我们现在的“成功学”角度来看,岳飞很失败。不管仗打得怎么样,岳飞被朝廷用十二道金字令牌召回,最后还给“办”了。在当时来说,他是一个失败者。当时的成功者是谁?是秦桧。可是后来呢?秦桧一直在西湖边上跪着,但岳飞是我们心目当中的英雄。

⑧项羽是成功者吗?作为一个男人、一个将领,项羽已经失败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吧?但是他仍然以英雄的形象,存留于中国的戏剧故事和百姓谈论当中。反倒是“成功者”刘邦,会让我们在内心里产生某种不屑或者不那么喜欢的感觉。

⑨林则徐的人生成功吗?大家只记住了“虎门销烟”,却不知道在很多“妥协派”的压力之下,一年之后林则徐被免去职务。从功名的角度来说,他成功吗?一点儿也不。

⑩为什么要补上失败这一课?不仅仅是因为“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更因为生命从诞生开始,就是一条单行线,直奔死亡而去。就算你赢了全世界,也改变不了这个结果。死亡,是最大的“失败”,你应该怎么去面对它?

?失败,其实有很多意义,这些意义比成功大,或者说有一种成功必须是以失败作为助推力的。南唐李后主的失败极其惨痛,我们想要经历那样的失败都很难。但我们至今仍在谈论他,为什么?因为他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创作者,留在了中国的文学史上。如果不是国破家亡,他会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一种感怀吗?不会。这个失败对于李后主固然惨痛,但对于后人,对于文学的传承,何尝不是一件幸事?在他的文字中,失败,竟然成了一种美妙的意境。

?莫扎特生前在家乡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人,屡受排挤,命运多舛。他是一个天才,他一生中创作的音乐作品,交给普通人抄谱,终生都未必抄得完。在他的音乐作品中,你听不到失败,听不到挫折,听不到身世的飘零和难言之隐。他的音乐,永远是人世间原本美好的那种存在。

?还有很多伟大的诗人,正是因为人生中的不幸、挫折和难过,才创作出伟大的作品。我们都知道苏轼的作品好,但苏轼的官宦生涯其实是非常糟糕的,他屡屡被排挤、被贬谪,即便这样,他仍然留下了传世的佳作,连生活中的负面情绪也找到了别出心裁的出口,否则“东坡肉”是哪儿来的?所以,以史为鉴,回归到个人,我们应该知道,有时我们是需要失败的,而且失败是伟大创作的重要动因。

?此外,我们还应该明白,挫折与失败原本就为变革提供了机会。要知道,人在胜利的时候是不必做出决定的,但在失败的时候要做决定。

?做出决定,往往意味着一种变革,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每当失败与挫折来临,你应该怀着好奇心去看待它,试图弄明白它的目的:难道这是一次提醒?难道我应该做出一个更有利的决定?

(摘自《读者》2015年第20期)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的?

3.本文①②两段运用了哪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4.第⑦~⑨段都用问句开头,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理想主义者是世界上的盐

何怀宏

①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理想主义者越来越少了。已经变得实际了许多的年轻人还总是被告诫说:“不要太理想化了,要实际一点。”

②当理想主义者的理想涉及整个社会,他们所采取的手段又很激烈时,他们对这一理想的实践很可能伤害到他人。

③但是,当理想主义者的理想只是涉及自己时,一般来说,他们不管怎么做,都是可以的。

④无论如何,这世界上的变化,大都是由理想主义者带来的。没有他们,我们会生活在一个远比现在要单调得多的世界上。

⑤他们常常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但正是由于他们,许多本来大家都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后来却变得可能了。

⑥在这个意义上,理想主义者是珍贵的,他们是世界上的盐。

⑦理想主义者珍贵的另一点在于:他们往往是超越于利害考虑的。如果所有人都是只知道利害,那也是够乏味、够让人沮丧的。

⑧理想主义是一种激情,是一种精神的火焰。

⑨我们每一个人心里可能都藏有或大或小的这样一点火焰,即使我们足够冷静和明智到并不会将之全都付诸实践――这常常是有道理的,我们也应当珍惜它,不要完全泯灭它,并且,我们还应当学会理解和敬仰那些用理想点亮和燃尽了自己生命的人。

(摘自《心怀生命:和孩子共读的生命启蒙书》)

1.怎样理解选文标题的含义?

2.选文是针对什么社会现象发表议论的?

3.第④段中加点的“大都”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4.对于理想主义,作者认为我们“应当珍惜它,不要完全泯灭它”,请简要分析其原因。

三、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真诚才能动人

王章材

①《庄子》中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在与人沟通中,真诚应该是我们坚守的原则。

②何炅与汪涵同为湖南卫视的著名主持人,关于两人的“一哥”之争持续多年。为宣传导演处女作《栀子花开》,何炅亮相《天天向上》。心直口快的欧弟抛出“到底谁是一哥”的话题。汪涵幽默地说:“当何老师是‘一哥’的时候,我是一休哥;后来,因为我年纪大的原因,他是‘一哥’,我是大哥。如今,何老师早已不再拘泥于电视荧屏,他导演的电影《栀子花开》即将在全国上映,他已经走向了更大的银幕。”听完汪涵的回答,何炅感动地说:“其实,每次看到汪涵有精彩表现的时候,大家都说他表现得比我好,我也会很在意。但我觉得要有一个努力的目标、一个竞争的对象,这些都是提醒和鞭策。”话毕,两人拥抱在一起。

③英国文学之父乔叟说:“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汪涵真诚地肯定了何炅所取得的成绩,并且巧妙地回答了“到底谁是一哥”之问。何炅则把汪涵当作自己努力的目标,两个人的话没有虚假的客套和恭维,真诚地夸赞对方,彼此相惜而不相轻,让人看到了他们的人格魅力。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只有你真诚地向别人敞开心扉,别人才会真心待你。

④战国时,魏国国君魏文侯曾经登门拜访段干木。段干木却避而不见,越墙逃走。此后,魏文侯每次乘车路过段干木家门时,都下车扶着车前的横木走过去,以表示对他的尊敬。车夫十分不解,便问道:“段干木不过一介草民,您经过他的草房表示敬意,他却置之不理,这样未免有点太过分了吧?”魏文侯却答道:“段干木是一位贤者,他在权势面前不改变自己的原则,是有君子之道的表现。他虽然隐居于贫穷的里巷,而名声却远扬千里之外,我经过他的住所怎能不对他表示敬意呢?他因为有德行而取得荣誉,我因占领土地而取得荣誉;他有仁义,我有财物。土地不如德行,财物不如仁义。这正是我学习尊敬的人,所以我再怎么表达我的敬意都不为过。”后来,段干木被魏文侯的诚意打动,二人成为莫逆之交。

⑤富兰克林说:“诚恳,不欺骗人。思想要纯洁公正,说话也要如此。”魏文侯做得实在,说得真诚,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终打动了段干木,收获了友谊和支持。在战国七雄中,魏国最先强大起来,同魏文侯的真诚待人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他的真诚,四方贤明之士才投奔于他,助他成就大业。

⑥俄国军事家库图佐夫说:“我靠什么魅力凝聚着社交界如云的朋友,靠的是‘真话、真情和真意’。”最能打动人心的,并不一定是口若悬河的人,而是善于表达真诚的人。当你用真心去待人时,你也会赢得对方的支持和信赖。

(摘自《演讲与口才》2015年第10期)

1.选文开头引用《庄子》中的话有什么作用?

2.下列对第②段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阐述了做人要坚守真诚的原则。

B.汪涵的幽默感动了何炅,感动了大家。

C.汪涵与何炅彼此真诚相待,彰显了人格的魅力。

D.要想别人真心待自己,自己首先要待人真诚。

3.选文第④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阅读本文所受到的启示。

参考答案及解析

【常见题型撷英】

一、1.快乐是―种能力。

2.D

3.示例一:对比论证。将“缺失信仰”与“有信仰”进行比较,突出信仰的重要性。 示例二:道理论证。“立志才能定其本,志高才可意致远。有了定本致远之志,才能遇难不退,遇险不惧……”突出了立志(有信仰)的重要性。

4.“沙中有金,玉中有石”的意思是事物都是辩证的(有一利就有一弊)。如“失败是成功之母”,不断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就能走向成功。

二、1.道理论证。中心论点是“让阅读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

2.示例:《名人传》中的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却为创作不朽的杰作贡献出毕生的精力,其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激励了千千万万的人。

3.运用排比修辞,突出强调了“不重视阅读”对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和民族所带来的危害,增强了论证的气势,使文章更具说服力、感染力。

4.在结构上:总结全文,与文题相呼应。在内容上:从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强调阅读对人生的影响,使论证更加严密;发出号召,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三、1.①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关注事物的本质,在表现形式上不那么具备观赏性,使读者对它产生隔膜;②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现代人习惯了浮光掠影的阅读。

2.①引用名言,指出“经典的尴尬处境”,引出议论的话题;②用设问(问句)引发读者的思考,领起下文。

3.先提出论点“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接着,分析对于同一新闻事件,经典作品和平庸作品有不同的关注点,突出论点。然后,以两部名著为例加以印证。最后,再次强调论点“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

4.材料一。因为材料一讲述的是在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人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阅读粗浅的读物,这与第⑥段的观点相符。

【举一反三・新题演练】

一、1.漂亮的失败是另一种成功。

2.三个方面:很多伟人因为失败而伟大;失败的意义比成功大;失败为变革提供了机会。

3.对比。中外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令人警醒,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突出失败教育在中国的缺失,强调失败教育的必要性;自然引出下文的论述。

4.显得亲切自然,使读者易于接受;引发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说理条理清晰。

二、1.理想主义者虽然很少,但他们无私无畏地勇敢实践,努力改变这个世界,他们之于这个世界是重要的、珍贵的。这里运用了比喻修辞,盐在食物中所占比例很小,却是百味之首,理想主义者之于这个世界也是如此。

2.当今时代,理想主义者越来越少。

3.“大都”表示范围限制,既充分肯定了理想主义者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巨大变化,又准确说明了并非所有的变化都是由理想主义者带来的,说话留有余地,表述严密。

4.示例:理想主义是一种激情,是一种精神的火焰,可以点亮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的人生绽放光芒。

三、1.运用名言巧妙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同时又作为道理论据来证明论点,使论证更加有力,更具权威,并且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B

3.举例论证。通过列举魏文侯真诚对待段干木并最终打动他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真诚才能动人”的观点。

4.示例:读了这篇文章,我深深地感受到真诚之于人的重要性。真诚待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收获友谊、支持和信赖。在与人交往时,一定要坚守真诚的原则,我们的人际关系才能融洽,才能营造诚信、和谐的社会氛围。

上一篇: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公司合作策略分析 下一篇:汤加原始海岛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