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工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时间:2022-05-20 11:55:41

市人大工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党和国家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高度重视,今年在全国确定了23个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单位,xx能够成为其中一个,充分体现了中央对xx的重视。通过第一阶段的深入学习,结合本职工作,我想就科学发展与法制保障问题与大家进行一下交流和探讨。

一、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

当今世界正处在巨大变革时期,主要表现为“三重转变”:一是人类文明形式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二是世界经济形态由资源型经济和物质经济向知识型经济和循环经济的转变,三是社会发展道路由非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变。我们正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是关系到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中国在工业化过程中,管理水平不高,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和资源消耗水平以及污染负荷均明显高于国际平均水平。目前,我国经济总量虽排在世界第四位,但资源浪费和破坏严重,煤炭、钢材和水泥消耗量,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消耗臭氧层物质产生量均居世界第一。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都走过通过掠夺式开发资源积累巨大财富,然后又花费高昂的代价治理环境的弯路,我们决不能再重蹈覆辙。党的十七大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其最终目标是要保证我国经济社会具有长期持续发展的能力。这一最终目标应当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其一,所谓的发展并不仅仅指的是经济的发展,也应包括社会发展,包括保持和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发展过程中,要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

其二,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可持续发展主要依赖于可再生资源的不间断供给,特别是生物资源的永续性。过度地开发和利用某些资源,就有可能导致补给的逐年减少,甚至衰竭或灭绝。因此,对于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开发,尤其是对于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其再生速率,否则就无法实现永续利用。

其三,必须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不断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自然生态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科学发展观就是谋求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并在发展中维持新的平衡。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研究解决由于发展而带来的各种经济与环境的冲突与协调问题。

其四,我们必须学会控制自己。人口过多,传统的消费方式、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自由经济制度等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因此,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节制人们的消费、节制使用一切有限的资源、节制一切不利于持续发展的行为;必须重新确立人与自然之间、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既要做到对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又要做到我们自身有控制的发展,以使自然资源既能满足我国当代人的需要,又能满足我国子孙后代的需要。人类与自然应当是一种和睦的、平等的、协调发展的新型关系。

二、科学发展与法制建设的联系

要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标,除了运用行政、经济手段外,法律手段也是不可或缺的。

1、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是应保持一定增长速度的稳定的增长,它需要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基本政策,才能长期稳定地有效实施,而法律的稳定性恰恰能够满足政策稳定的基本要求。

2、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全面的发展,它既涉及农业、工业、服务业,还涉及每一产业内部众多的部门;它既涉及经济领域,又涉及社会领域和生态领域;它既要求经济上的数量增长,更要求发展所需的质量改善。总之,其有关主体之间的利害关系错综复杂,必须运用法律手段加以具体规范。

3、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是一种在竞争中的发展,其发展的全面目标无疑是具有全社会性,但处于当今社会,各类经济主体的运作都必须与市场机制和开展竞争相联系。而要建立起能够开展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只有通过在相应范围内加强法制才能有效予以维护。

4、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发展是在国家范围内的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发展,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只有在相应法律规范保障下,才能顺利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

5、科学发展观的实施,需要对现行政策和做法予以变革,需要推行一系列新的政策和做法,建立新的体制机制,并适时转化为国家意志,依靠法律的权威性保障实施。

可见,要使科学发展观得以顺利实现,就必须借助强有力的法律制度作保障,就要对现行法律体系进行发展和创新。

三、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为xx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区提供积极的法制保障

xx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6个地级市试点单位之一,肩负着光荣的历史使命。市委常委会提出,地方立法要为xx的大发展服务,要把握好目标导向,根据新形势下新任务、新目标的需要提供法制保障;要把握好问题导向,根据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使问题得以解决。我们xx的地方立法工作应当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探索,走在全国前列。

为加快推进繁荣文明和谐新xx建设,从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出发,认真谋划我市2008年至2012年立法规划,重点围绕激励全民创业、促进全民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开展立法调研,抓紧相关地方性法规文本的起草工作。

按照市委的要求,为xx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市人大起草了《xx市科学发展促进条例(草案)》,这是我们将科学发展观积极运用于地方立法实践活动的一次大胆尝试。条例草案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初步明确了xx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要求、指导思想和根本途径,明确了政府及相关行政部门在科学发展方面的主要职责,在基本管理制度、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等方面做作了细致地规范,要求市县两级人民政府和行政司法机关建立问责机制和科学的考评体系,对xx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方面建立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科学发展和资源型城市转型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发展方向,规定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和法律责任。目前条例草案已经过初审,并向社会公布广泛征求意见,进一步汲取民智和扩大影响,让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都参与科学发展示范区的创建活动的立法实践,做到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积极探索地方立法工作的新途径。条例的制定,将为xx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径提供契机,这对于推动xx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和构建和谐xx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上一篇:儒学与德育探究论文 下一篇:人大常委会科学发展观分析对照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