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5-20 11:38:18

浅析初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摘 要:《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挥棒,《新课标》着重强调要注重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形成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文针对初中英语教学情况,浅析了初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期为培养初中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生 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引言

2013年颁布的《新课标》明确提出要使学生“了解文化差异,增强世界意识”。“文化”是个抽象的东西,一向是国内初中学生的软肋。《课标》已明确提出了解“文化差异”,实为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了解国外文化习俗,如“西方节日”、“历史传说”、“表达习惯”等。这就需要初中英语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及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跨文化与外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相当年轻的领域,“跨文化交际学”这一词最早出现于Hall的《无声的语言》一书。

(1)跨文化交际能力。

Hymes (1970) 指出,语言学家们只关注了语言系统的规则。他主张:其它因素,诸如语言的“可行性”、“适当性”等,也应该被考虑。Kim (2005) 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种促进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文化现象。

(2)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

陈国明(2006)从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把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分为三个相互依存的层面,即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及行为层面。这三个层面分别指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敏觉力和跨文化效力。付永刚(2003)则从外语教学的角度对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了分类。付教授把跨文化交际能力分为八个部分:有关英语国家的知识,社会价值观,时间观念,社交规约,言语行为,非语言交际行为以及英语文化意蕴浓厚的词。

2.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教育学家Lado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因此,如果不了解该语言的文化背景的话,是学不好语言的。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没有语言的文化是不存在的,同时,语言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存在。

三、初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途径

1.教师角度

(1)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方面,学校应提供给初中英语教师培训的机会;另一方面,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具有提高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识。

(2)改进教学模式,采用基于内容的教学方法。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学生综合的语言应用能力上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加强文化的导入,在课堂上适当地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师应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恰当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创设尽可能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境,让学生在体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2.学生角度

(1)提高跨文化意识。

学生应该意识到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应该意识到学习一门语言时仅在语言知识方面的娴熟是远远不够的,要意识到文化学习是外语学习的一部分。

(2)养成自学能力。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最终决定着学习目标的实现。因此,学生应养成自学能力,课后自学课外英语资料,充分利用可利用资源,拓展英语知识面,譬如听英文歌、看原版电影或阅读介绍外国知识的课外读物。

四、结语

跨文化交际学的发展促进了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的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我们广大初中英语教师应重视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英语语言教学和英语文化教学是有机的统一体,语言教学必须与文化教学有效地结合。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对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其对语言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初中生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琳 王蔷 程晓堂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谌芳 论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J].新校园理论,2012,12,106。

[3]陈国明 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付永钢 李天行 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调查与思考[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4,(5),280-285。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上一篇:关节炎会偷袭心血管? 下一篇:结合案例谈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