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信息技术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渗透

时间:2022-05-20 09:43:24

刍议信息技术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渗透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新型的课程,不仅必须面向信息素养教育,而且必须面向素质教育,全面改革传统教育教学的理念、模式和方法,积极创建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 素质教育 渗透

学校信息技术课的开设给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信息技术教学不但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而且能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造现代化的学习平台。如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积极地培养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这对深入课程的改革和减负增效的要求都有积极的作用。下面是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几点尝试和体会。

一、注重网络文明培养,渗透道德素质教育

如今,网络已经引发和正在引发出社会、家庭、学校诸多的焦虑。现在不少中学生沉溺于网络,不但浪费时间、荒废学业,而且极易受到不健康东西的腐蚀。注重网络文明教育是信息技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我们应通过教育让孩子自觉抵制不健康的上网行为,在今后的人生中运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

面对网络文化对中小学德育的冲击,必须以主动的、积极的态度审慎应对。在教学中,我们要紧密结合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新发展,努力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德育工作扩大覆盖面,增强时效性和影响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导学生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信息技术老师要以更高的责任感加强对网络德育工作的认识,深入研究,寻找对策,做到未雨绸缪;引导学生正确识别网络中的垃圾信息,提高学生是非、善恶、美丑的分辨能力,分清精华与糟粕,去伪存真,培养学生的社会免疫能力和道德分辨能力。

二、注重树立自主意识教育,渗透主动发展的素质教育

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理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自主学习的巨大潜能。”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能动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的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的素质教育意义渗透于学习中,逐渐使学生树立自主意识。

在上信息技术课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喜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都喜欢计算机,主要是喜欢玩游戏、聊天和听音乐。这些喜欢其实都离不开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师可以此为上课学习的契机而“投其所好”。比如,通过聊天、游戏可以练习键盘和鼠标的操作技能,提高打字的输入速度;通过听音乐可以学习上网搜索和下载信息,使用播放软件等。

在课堂中给学生充分的学习主动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能面面俱到地演示,更不能一味地讲解。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实践练习,在实践操作中主动学习;要引导学生用已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和经验自主学习新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怎样学习信息技术”。

三、注重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渗透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信息技术学科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通过“动手做”掌握基本技术技能,并运用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在技能上学生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差异,要做到共同进步和提高就要在教学中注重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也是素质教育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相互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收效的学习方式。比如,在学习《计算机的优化》一节中,学生可以通过相互合作与帮助学习完成“操作系统的安装、应用软件的安装与卸载和磁盘清理”等实践操作任务。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操作成功率,节省时间,并使每一个人在技能上都得到提升。如在进行《信息的集成――制作专题性网站》一章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网站的规划”、“网页内容的设计”、“制作网页”等较大的学习任务。这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仅收获知识和技能,而且在学习中建立友谊,增进团结。

教师在课堂中要大胆尝试合作学习,发扬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要多鼓励学生培养合作学习意识,在学习中建立友谊。让平时操作能力强的同学积极主动地奉献爱心,协助身边的学生一同提高和进步;鼓励学习后进的学生主动地向同学请教,努力向上。生生相互合作学习不仅提高了课堂的收效,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

四、注重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教学,渗透培养创新精神的素质教育

技术的本质在于创造,信息技术是一门以创造为核心的课程。它通过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所在。素质教育提出了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通过素质教育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造性。

首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习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爱迪生曾说过,“兴趣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比如,在讲解PhotoShop软件的使用时,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教师制作的PhotoShop的图像效果作品,使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创意中领略软件的创造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和创造的兴趣。

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积极的引导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千万不能用纯粹的演示给学生灌输知识和操作技能,而要积极地引导、辅助学生在实践中、在探究中、在创造中学会知识,掌握操作技能。比如,在Word中讲到文档内容的移动时,先给学生示范第一种方法:拖动法。然后问学生:另外还有哪几种方法可以实现文档内容的移动?哪一种方法操作最方便?我们看看哪一个同学的方法最好?在学生独立探究的过程中,适当地引导学生参考文件或文件夹的移动方法,注意知识技能的迁移应用。这样学生不仅很快找到了另外几种方法,而且培养了创造精神。

最后,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以致用,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信息技术可以说是一门工具学科,关键在于“学以致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整合其他学科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例如键盘练习和英语单词和课文的记忆学习相结合;用“画笔”进行美术作品创作、贺卡制作;用Word进行作文、板报、校刊的编排;用Excel进行班级成绩的管理、学习情况的数据分析、班级通讯录的制作等,通过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结语

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新型的课程,不仅要面向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而且必须渗透素质教育,全面改革传统教育教学的理念、模式和方法,积极创建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参考文献:

[1]刘向永.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育技术通讯,2002,(2).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新课程的教学实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教育部.技术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上一篇:论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关系 下一篇:环境监测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