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时间:2022-05-20 07:27:55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1-021-02

摘 要 在高等教育中,体育教学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真正做好高校的体育教学,除了要让同学们加强锻炼、增强体魄、掌握更多的运动技巧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借助体育锻炼这一手段将体育精神也传递给学生,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体育、热爱体育,真正达到健身育人的效果。本文主要讲述了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就高校体育教学中未能好好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原因进行分析,为之后继续研究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人文培养方法打下基础。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教学 人文精神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

(一)人文精神的含义及其发展

其实,时至今日,关于“人文精神”是什么的问题依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答案,但是总体上来讲“人文精神”是一种对理想和信仰高度统一的追求,是一种对崇高的追求。人文精神是真正的追求主义,它可以促进社会健康发展。与此同时,人文精神还是生命存在的一种重要形式,一旦没有了人文精神,那么人类也将无法延续生命,人的生命价值将无法体现。

“人文”这一用词最早可在东周时期《周易》的《贲卦・辞》中找到出处:“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所说的“化”就是教化,“文明以止”是说文明是由人掌握的,所以叫做“人文”。

多年过后,“人文”这一词汇也有了更多的含义,它增加了“人的文化、文明、人格”这一层含义。其实,按照中国的传统,人格和道德具有相似的内涵。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

体育是人类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体育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力和健全的心理。尤其是进入到本世纪之后,中国高校的体育教学越来越注重加强体育教育的功能,并将其在实践过程中加以运用。关于体育运动,加强锻炼注重技术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增强大学生的体育意识,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力,让大学生有一个好的习惯,这些已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起来。其实,高校的体育教育已经远远不是那个单纯的体育锻炼的问题了,体育锻炼逐渐成为一个媒介,成为一种方式方法,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让人能够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下去,有一个更好地发展,这也是“人文精神”的一种体现。受到传统“健康第一”的思想,许多高校设置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体育与健康做了完美的诠释。总的来说,体育与健康的结合体现了体育教育中的人文精神。现阶段,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所面对的对象是高校的所有学生,一方面为了让学生注重体育锻炼,另一方面也发扬了学生的个性,让大学生增强了体育能力,因此,高校体育教育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所以,高校体育教育是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服务的。

二、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要想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高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同时高校还是培养大学生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正确的世界观的重要阶段。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逐渐被教育工作者所重视,特别是在社会上一些不好的现象出现时,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显得更加重要。

(一)素质教育的需要

现今社会发展迅速,因此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作为人才的输出地,高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除了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还应当增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高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增加人文精神部分的教育,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的心理状态更加积极向上,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身体和心理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高校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脱颖而出。

(二)高校体育培养目标的需要

高校的体育教育往往都是用传统的方法教学,大多数高校只注重对学生体育运动的锻炼,但却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体育这一学科是一个追求正义追求公平的学科,体育运动是注重相互竞争注重相互合作的运动。因此,对体育方面的教学活动不只是要求学生体育成绩的提高,更是需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健全的人格。许多高校总是说要提倡“健康第一”,因此高校应当采取一些关于体育教学的改革措施,包括对学生价值观、态度等各个方面的培养进行改革,以全面提高高校学生的人文精神。

三、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

近年恚中国的高校体育教学逐步走向一个极端,许多人对体育教学的认识越来越片面,这也是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高校体育教学的一些传授者已经参考了国外其他国家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这也给了高校体育教学新的希望,不过就目前中国高校所面临的问题来看,情况依然比较糟糕。

(一)教学目标片面化

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通常觉得体育是一种增强个人身体素质的方法。这样的思想就会导致高校体育教学仅仅是提倡健身的一部分,而忽视了对学生个人素质的全面培养,进而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也致使人文精神的缺失。

(二)教学内容竞技化

现在高校的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都还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而没有注意对学生意志力、态度等各方面的把握。另外,许多高校在对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面也会首先选择竞技类体育项目,而没有很好地重视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精神状况。教学内容的竞技化虽然有可能会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教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却丧失了体育所蕴含的一些心理素质、意志力、社交能力等方面的价值,也导致人文精神丧失。

(三)教学评价不科学

中国高校的体育教学主要是以学生是否达到标准作为评价,而却没有在意学生的基础素质和自身的进步程度;对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运用相同的标准进行评价,却没有在意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存在差异。这样的评价方式缺乏科学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样也会使学生缺少人文精神。

(四)教育过程技术化

高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往往知识追求体育锻炼的规范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要求学生坚决听从教师的指挥,但这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和教师的素质不高有很大的关系,中国的教师团队中虽然有很多优秀的工作者,但却也还有很多缺乏教育理念、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的素质较低的工作者。这也会对高校实现体育教学过程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目标造成障碍。

四、人文精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培养

(一)更新体育教学理念,关注人文体育

现阶段,中国的体育教学理念非常片面、教学内容竞技化、教学形式也不丰富等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高校的体育教学观念非常守旧,没有对体育的人文精神有足够高的重视程度。所以一定要努力改善高校的体育教学思想,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一,以人为本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以人为本的思想主要强调人的个性发展,讲究要尊重人的创造性。高校体育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一切活动都要从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考虑。第二,体育教学要依靠和谐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第三,高校还应当让学生明白体育锻炼是一生的事情,让学生树立起终身都要做体育锻炼的思想,努力让学生自发自愿地加入到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享受生活,愉悦身心。

(二)调整体育课程体系,拓展教学内容

中国的高校目前所开设的课程大多是体育锻炼课程,而很少有人文教育的课程。因此,首先,高校应当改善体育教学的体系,了解高校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教学课程,让更多的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课程进行学习。其次,高校体育教学还应该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根据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开设教学课程,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最后,还要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对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让学生为中国运动员而骄傲,为中国人而骄傲。

(三)优化教学方法,渗透人文精神

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不应当仅仅按照老师在黑板上传授知识的方式进行教W,而是应当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参与到与教师的互动过程中来,还要了解到每一位学生的特性,因材施教。首先,高校体育教学可以通过依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将学生分为几个讨论小组,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其次,体育教学过程中还应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考察学生不同能力的体育运动,通过游戏的方法让学生提高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最后,高校的体育教学还应该运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例如,可以通过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中国体育运动员的成长经历,一方面增强课堂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方法。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人文素养

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要想在体育教学中增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老师。如果高校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不能将学生培养成有人文精神的学生。在高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为大学生传递体育相关的知识,增强大学生的运动技能,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大学生传递一些与人文精神相关的知识,增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全面发展。因此,高校要对体育教学的教师进行系统的培养,培养教师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广泛深入的人文知识。现阶段,高校的体育教学教师大多数都只有过多的专业知识,却没有很多的人文精神传授经验。所以,高校要努力为体育教师创造学习的条件,为提高人文精神打下基础。

(五)营造校园体育文化人文环境,培养人文精神

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对j人文精神的培养还与高校的环境有关,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可以对学生的行为和个性发展产生一定影响。例如,学校的体育馆或者操场等公共设施的建设会对学生的人文精神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一些课外体育活动也可能会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意志力。运用各种体育资源可以举办一些体育相关的活动,例如体育竞赛、运动会、体育相关的讲座报告等等,此外,还可以举办一些体育摄影、海报设计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增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总而言之,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丧失对高校大学生的个人发展的影响是非常不利的,所以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入一些人文思想的教育,把体育作为一种媒介,进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一定非常艰难,而且也会是一个周期很长的工作,这需要高校的努力配合,只有高校真正将“以人为本”作为治校理念,努力将人文精神渗透到体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才能真正做到让大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东升.论当代体育中的人文精神[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5(2):40―41.

[2] 杜爱俭.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与人文精神矛盾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5(6):78―80.

[3] 陈少宇.中国体育文化的人文精神[J].体育学刊.2014(4):30―32.

[4] 马永红.研究体育人文精神价值的意义[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5):140―141.

[5] 姜艺.体育的人文精神[J].体育文史.2011(3):21―22.

[6] 冯虞章.试谈人文精神[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30―36.

[7] 郭叶.学校体育呼唤人文精神[J].体育学刊.2015,12(1):132―134.

上一篇:又到人间四月天 下一篇:神经节苷脂防治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