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数学有理数运算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2-05-20 07:26:31

关于初中数学有理数运算问题的思考

1.前言

新课标准提出初中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基本运算能力与运算技巧。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关键是提升有理数的运算能力,只要有理数运算掌握得好,其他运算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2.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理数运算问题的思考

笔者综合多年教学经验结合初中学生实际情况发现,影响到初中学生数学计算因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涉及多个方面,结合学生作业中的一些常见错误和易错题,笔者就个人看法做如下一些探讨:

2.1?摇非智力因素导致的计算错误

学生计算出错,从学生的自我分析上看,会做而做错的题不在少数,尤其是很多比较简单计算出错,通过分析发现平时的一些不良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重要原因之一:

2.1.1粗心所致;这纯粹就是学生一个学习态度问题,比如出现看错、漏看、写错以及漏写等。

例1 计算出-2+3×22以及(-2+3×2)2的值,比较两个值大小。

学生是这样计算:-2+3×22=-2+3×4=-2+12=10,(-2+3×2)2=(-2+5)2=9;

事实上造成这种错误根源在于,其一将乘当成加,其二忘记了对两值结果比较大小。出现这种计算失误纯粹是学生过于粗心所致,教师要和学生的坏习惯作斗争,要采取相应措施制止这些行为,让学生逐渐改正过来。比如让犯错误学生重新做一次作业。

2.1.2遗忘;出现这种计算问题根源就在于学生学习过程中不专心,记不住学过内容及讲过的法则、概念,导致计算时胡乱操作而出错。

例2 计算:-2+32

学生计算出现问题:原式=-2+6=8。

学生犯了两个错误,其一是将乘方当成了乘法,忘记了乘方基本概念;其二遗忘了异号两数加法法则。为了改掉这一问题,笔者采用了一强调二训练三通报。一强调就是上课要加重语气,让学生引起重视;二训练就是对易混易、忘概念强化训练,加深印象;三通报就是对于经常犯错、屡教不改者全班通报,让学生引起足够重视。

2.2?摇运算方法与技巧导致的计算错误

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看似会做,动笔就错”的现象。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学生口中常说的“粗心”、“遗忘”、“不熟练”等一些非智力因素,更重要的应该是运算方法与技巧的掌握。如果不对运算内涵的深度分析,而简单采取一些重复的训练加以补救,结果只能是“治标不治本”,这显然是与新课程教学理念背道而驰的。

2.2.1概念不熟练

这种现象犯错看似粗心,事实上是不熟练造成,属于学生的能力问题。

此题混淆了乘方与乘法的概念。32表示3×3,其结果是9,而不是3×2。要解决概念不熟练导致的错误,笔者就采用一些办法: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找出易错点,让学生做好一定的整理。学生熟练掌握概念后,有区分度地进行练习,以便更好地巩固易错概念。

2.2.2运算顺序混淆

在比较复杂的混合运算中,除了熟练掌握的一些概念,正确运用法则和运算律,还要正确掌握运算顺序。

为了解决运算顺序导致的计算错误。笔者在教学时,强调先做三级运算乘方开方,再做二级运算乘除,最后算一级运算加减。同样的遇到括号,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去括号。特别是一些容易错的典型例题可以先让学生做然后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2.3符号处理不妥

小学和初中运算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引进了负数,而负数引进之后,最难处理、最易错的便是符号问题。教学时一定要帮助学生分析不同情形下符号的处理,使学生对符号有更清晰的认识和使用。

例5计算:-5-8×(-2)

学生的错误:原式=-5-16=-21

此题错在将8前的“-”当成性质符号“负”,后又当成运算符号“减”重复使用,切记不可重复使用“-”号。要想纠正符号上的问题,首先应该从有理数加法法则方面着手,要求学生熟读及背诵这些运算法则;其次就要从计算实践入手,把每个数字前面的负号看成是省略加号的性质符号,让他们掌握先定号再定值的原则;再次就要让学生养成良好数学格式习惯。

2.2.4运算律的错用

有理数运算中,巧用运算律是提高运算能力、运算速度的重要途径,但很多时候没有正确理解运算律却得到弄巧成拙的效果。

显然,此题受乘法分配律的影响,错误地认为除法也可以运用分配律,运算律的错用不仅没有给计算带来简便,还导致了严重的结果错误。因此教师应该时常提醒学生不能够忽略运算律的本质,巧妙运用运算律,并将数学题中易错点告诉学生,进而帮助他们确保计算的正确性。

3.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确保教学中计算准确性,不但要关注一些非智力因素等学习品质,更要教给学生一些运算技巧、运算方法。同时现在学生在计算中不动脑筋,使用计算器,教师就要正确引导他们的计算,要让学生明白使用计算器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当然,总体来说还得在老师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和技巧下,学生多练习,老师多监督。只有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真正互动,才能够确保有理数运算的正确性,才能够降低有理数运算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华茂外国语学校)

上一篇:树立新课标理念,实施生物有效性教学 下一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