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或防止超长地下室混凝土结构裂缝技术探析

时间:2022-05-19 09:06:20

减轻或防止超长地下室混凝土结构裂缝技术探析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超长地下室工程日渐增多,人们对其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虽然,随着技术的发展,超长地下室混凝土施工的工艺逐渐的提高,但是地下室混凝土结构的裂缝现场仍旧严重,这不仅影响了超长地下室的美观,还会严重影响地下室的使用,导致钢筋的腐蚀,严重威胁着工程的安全,基于此,文本将浅析超长地下室裂缝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减轻 防止 超长地下室 混凝土结构 裂缝 技术

中图分类号:TV54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目前,地下室工程通常是混凝土结构,但是基于混凝土的特点,导致地下室经常出现裂缝。经调查,在地下室混凝土结构中,有20%的底板出现裂缝,有80%地下室外墙出现裂缝。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取得长足的发展,超长地下室工程逐渐增多,这就导致混凝土裂缝问题也逐渐的显现。

1 超长地下室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原因

超长地下室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原因很多,归纳总结为:

1.1荷载裂缝

荷载裂缝是指超长地下室混凝土结构在动静荷载和次应力等作用力下出现裂缝。其中,荷载裂缝主要有应力裂缝和次应力裂缝两种。荷载裂缝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在超长地下室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中,对超长地下室的荷载考虑不全面,设计的承载能力远小于超长地下室荷载的实际荷载;或者是在超长地下室的施工过程,施工材料的堆放或是超重型车俩的形式导致地下室混凝土机构超载,从而导致裂缝。

1.2收缩裂缝

收缩裂缝是由于混凝土收缩造成的。混凝土结构在进行散热和硬化过程中会出现体积收缩现象,对于超长地下室这种大体积混凝结构,收缩就会表现的更加的明显。在混凝土出现收缩时受到外力的束缚,在混凝土体内就会产生很大的收缩应力,一旦这种收缩应力大过混凝土抗拉强度的极限时,收缩裂缝就会出现。

1.3温差裂缝。

温差裂缝是由于混凝土内外部温差过大造成的。其中水泥在水化热过程中引发的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混凝土出现温差通常有两个阶段:第一,在浇筑混凝土之初,该过程混凝土会散发大量的水化热,引发过大的内外温差,从而造成混凝土开裂,这种裂缝通常出现在浇筑混凝土的升温阶段,即3天之后。第二,在拆模的时候,混凝土表面温度会很快下降,从而引发裂缝。

2 减轻或防止超长地下室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措施

2.1设计阶段

想要有效的控制地下室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必须在地下室修建的整个过程中,都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因而,在设计阶段,也必须综合的考虑减轻或防止裂缝的措施,并将考虑的结果付之于实际的设计。

2.1.1加强平面设计,做好荷载计算

要做好设计地下室工程的设计,加强与主楼连接的优化,防止出现截面突变现象,进而有效的降低约束应力。在计算结构荷载时,要加强对荷载的复核,尽可能的防止出现荷载遗漏,进而避免地下室裂缝的出现。

2.1.2合理选择混凝土强度

随着建筑物施工技术和工艺的而不断进步,高强混凝土逐渐被应用到设计中。但是在选择混凝土时,也不能一味的选择高强度的混凝土。如果混凝土强度过高,需要大量的水泥,这容易出现过高的混凝土水化热,进而造成混凝土结构内的温度过高,容易出现温度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的现象,造成裂缝。因而,要合理设计混凝土的强度,这样不仅能够降低水泥用量,节约成本,还能够有效的降低浇筑混凝土时水化热过高的现象。

2.1.3合理的增设配筋

进行大体积混凝土工程设计过程,不仅要考虑承载力和构造要求,还需要合理的增配一定的钢筋,以便承受温度应力,有效控制裂缝,配筋过程要应尽量采用小直径、小间距。选择合理的钢筋尺寸,一般选择直径8~16mm和间距为100~150mm的。

混凝土和钢筋之间存在很大的线性膨胀系数差异和收缩有差异,容易出现干缩变形,因而一旦混凝土的配筋不合理,就会直接造成混凝土的裂缝。

2.1.4合理设计后浇带

为了有效的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力和温度应力,一般可以采取后浇带的方法,通常不合理的后浇带设计将会直接造成裂缝。通常每隔40 米左右设置一道后浇带。

2.1.5合理的选择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保证混凝土结构承载力需要钢筋和混凝土的共同作用。在混凝土工程中保护层厚度不够,很容易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拉裂和剥落,进而降低了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力和锚固,使得钢筋腐蚀加快,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承载力和耐久性,造成裂缝。

2.1.6合理选择掺合料及外加剂。

当前混凝土结构的掺合料一般是增强混凝土和易性,提高混凝土可靠性,降低水化热的粉煤灰。而外加剂一般是减水剂、缓凝剂和膨胀剂。在混凝土中掺入合理的木钙减水剂(水泥重量的25%),除了能有效的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外,还能降低拌和需要用水量,在节约水泥的同时明显的降低了混凝土的水化热。通常情况下凝结时间太早,会降低浇筑面的粘结度,导致层开裂,因而为了有效的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泵送混凝土会添加一定量的缓凝剂。除此之外,为了有效的避免混凝土结构出现初始裂缝,一般会添加膨胀剂。

2.2施工阶段

在超长地下室施工过程,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还是温差和收缩变形。

2.2.1严格规范操作

混凝土施工主要工艺有:选择原材料、配合比、水灰比、和易性、坍落度、运输、浇筑、振捣、养护到施工缝处理等,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规范施工操作,并给予落实,如选择合理的原材料,加强配合比的制定,注重运输浇筑等过程,加强后期养护等,从而保障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

2.2.2加强混凝土浇筑管理

混凝土的浇筑方法主要有分层连续浇筑或推移式连续浇筑,在浇筑过程要尽可能的避免出现施工缝。参考振捣器振捣深度和混凝土和易性设计合理的混凝土摊铺厚度。缩短浇筑间隔,下一层浇筑必须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

2.2.3保障浇筑的连续性

超长地下室使用的混凝土一般是商品混凝土,浇筑通常也是拖式泵和汽车泵共同协作。根据实际的工程特点,合理分配泵车和泵管。对于施工现场狭窄的场地,需要有专人负责对现场进出车辆进行疏导,从而保证连续浇筑混凝土。

2.2.4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清洁

在浇筑混凝土时,要加强对混凝土表面的泌水的清除力度,如果清除不及时,就会降低混凝土结构强度,从而容易开裂。

2.2.5加强养护工作

浇筑完混凝土后,要及时对其进行保温养护,缩小混凝土的内外温差,从而明显的降低混凝土结构的自约束应力,增强混凝土结构的抗裂能力,实现减轻或防止裂缝的目的。

2.2.6加强温控检测力度

在浇筑超长地下室混凝土时,还需要加强温控监测力度,对水泥水化热和混凝土浇筑温度的进行实时监测。在养护过程中,要时刻检测混凝土浇筑块体的相关温度等。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有效的控制地下室结构裂缝,必须重视工程设计与施工阶段的各项操作。加强工作人员的积极合作,通过综合的分析,做工程各阶段的控制,不断的加强技术改进,完善超长地下室裂缝的防治措施,并在施工过程中,贯彻落实,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定,从而有效的控制地下室裂缝的产生,保证超长地下室混凝土结构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骆省燕、陈鹃.地下室混凝土结构裂缝浅析和探析[J].

[2].刘宏.地下室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技术[J].建筑工程.2006(11):106

[3].谭昌勇.地下室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处理[J].建筑与工程.2010(32):112

[4].吴国法.地下室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措施[J].城市建设.2010(57):379

[5].王志杰、王增民、李胜利.越长地下室结构裂缝控制措施[J].煤炭工程.2006(1)

上一篇:体育舞蹈运动的功能及可持续发展初探 下一篇:建筑水暖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