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时间:2022-05-19 08:45:47

摘 要:教育家巴班斯基对后进生的转化问题非常重视。后进生的转化问题不是某个教育阶段性的问题,它是一个一直存在的教育难题。不管教育策略如何完善,它始终是诸多学者和教师探讨的焦点之一。后进生不但会直接阻碍班级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还会使中等生受到影响,不转化后进生,那学生整体的提高只能是一句空话。从关注转化后进生的角度出发,尝试从教育实践探究成因、表现特点提出转化策略。把特别的爱献给这些迟开的“花朵”,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后进生;成因;特点;教育转化

一、目前情况

长期以来,后进生一直困扰着不少教师,真是让人头疼。往往有的老师会这么说:哎,对于这些宝贝们,我们真是无回天之力呀。的确如此,后进生不但会直接阻碍班级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而且还会使中等生受到影响,使学生整体的提高只能是一句空话。而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育。后进生的转化不是某个时代的问题,它是一个一直客观存在的教育难题。不管教育策略如何完善,它始终还是诸多学者和教师探讨的焦点之一。

二、表现特点

什么才是我们平时说的后进生呢?主要是指那些学习上总是“亮红灯”的学生,他们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个人情绪往往处于不稳定的波动状态,时而心不在焉,时而心血来潮,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缺少分辨能力,自由懒散,有的甚至自暴自弃,行为失控,在班级中经常违反纪律,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品德差,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

三、形成原因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后进生现象呢?经过观察分析研究得到:

1.非健康家庭教育环境的不良影响

有些做父母的,为了让孩子学习文化知识可以说是想尽办法,但在培养孩子心理素质方面却忽略,甚至把自身的一些不良习惯、错误观点传播给孩子;还有些家长对子女过分宠爱,养成了孩子任性、自私和目中无人的非健康人格。有些家长忙于生意和工作疏忽了对子女的关心,只是把孩子的教育推到托管中心,子女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体会不到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他们无法忍受家中无休止的争吵,或讨厌父母的不好品质、不良作风,从而使性格变得孤僻,感情脆弱,心理自卑。还有些家长本身就存在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子女一定会受到这些不良心理环境的影响。

2.失去集体友谊和同情

后进生通常是集体荣誉的破坏者,同学都不喜欢他们,也会嘲笑他们,不愿和他们亲近,即使他们改正错误的表现,但也常常难以得到重视、信任和鼓励,因此他们产生了对抗心理;另一方面,一般后进生由于学习成绩差、纪律不好,经常成为老师批评、家长打骂、同学讥笑的对象。为了表示不满,他们在外表上往往表现出满不在乎的样子,而其内心却又常常低估自己的能力,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尽管老师给足机会让他展现自己,却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表现自己,对自己缺乏自信心。时间久了,就会形成强烈的自卑感和“表里不一”的心理特征。外表对批评傲慢、爱顶嘴,内心却蕴藏着要求进步的“信念”;外表对人对班集体的事漠不关心、不太合群,内心却渴望友谊,希望有同学跟自己做朋友。

3.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美丑的颠倒,是非黑白的混淆,使后进生缺乏辨识能力,往往把好事做成坏事,把坏事看成好事,片面模仿他们心目中所谓的“英雄”行为、思维方式,从而加速了其心理性格的变化。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比如当大哥,我们班就有个这样的学生,经常在家里拿钱请同学吃东西等,一拿就一两千元。一些社会的不良影响,侵蚀着学生的心灵,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负面效果。他们应该得到更多的友谊、理解、尊重、支持和信任。

四、转化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我们老师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更多的爱洒向这些迟到的花朵。让他们改正自己的缺点,跟上大部队的步伐,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下面以我近七八年的带班经验谈谈我的策略。

1.用爱心开启他们心灵的大门

比起其他学生,后进生更需要班主任的细心呵护、关心体贴、理解尊重、循循善诱、亲近谈话……“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摇摇欲坠的露珠。”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很小心翼翼地教育他们,对待后进生切忌疏忽大意。作为一个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也应该有能力教育好这些特殊群体。

2.用宽容去开发他们学习的潜力

孔子云:“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宽容是人的情感之一,有一种巨大的人格魅力。它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宽容也是一种豁达和挚爱,它如一泓清泉可化干戈为玉帛;宽容是一种深厚的涵养,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他人的境界。宽容它蕴藏着一种殷切的期望和潜在的教育动力。而教师的职业告诉我们:学生就是我们的上帝,如果世界上没有“学生”两字,就没有所谓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存在。“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既然如此,面对一个学生无意中犯下的错误,我们应善于以自己的宽容,变成学生心目中可亲可近可以推心置腹的人,从而顺利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展现自己独特的风采。

3.用童心解读童心,让他们自我约束

教育家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有儿童的样子。”我们看到三四岁的孩子玩玩具觉得可爱,但我们看到学生在课本上画画就大发雷霆,其实他们一样可爱。教育家李镇西说:“童心是师爱的源泉。”因此,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如果能以“假如我是一个孩子”的情感去体验孩子的内心世界,宽容后进生的错误与无知,呵护他们的尊严,以一颗童心去读他们的“荒唐”,你就会感到我们和学生是同一棵树上的果子,在风儿吹拂中奏着相同的旋律,一起演奏和谐优美的乐章!

4.用耐心去期待他们自我完善

后进生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差,转化不可能很容易就成功,在转化过程中他们会反反复复,会断断续续犯同样的错误,这也是一种正常现象,教师一定要满腔热情,必须长时间教育和帮助他们,“反复抓,抓反复”,不断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如果没有一个长时间、耐心教育的心理准备,教师很容易失去对他们的信心,甚至认为他们已经“无药可救,没有希望了”。要知道“一时半刻建不出一座高楼大厦”,琢磨一块玉石尚需要很长时间,更何况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呢?

郭沫若在学生时就有几门功课不及格,但并不妨碍他以后成为一位著名学者;牛顿小时候智力很平常,班上学习不好的学生总少不了他;发明大王爱迪生曾因学习成绩差被拒之学校门外……这些在小学阶段被看做平庸的人,后来都成为世界上著名的人物。因此,让我们摒弃对后进生的偏见,多给他们一些关爱,让爱的阳光温暖他们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他们成长,积极探索教育技巧,或许在你的耐心教育下,一些优秀的人物若干年后就在你手里诞生。

一位教育家说过:“爱一个好学生并不难,因为他本身就讨人喜爱,爱一个问题学生才是对我们的重大考验,而这正是教师的天职!”我国教育家夏D尊说:“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此看来,爱,永远是教育的真正内涵,而后进生更需要关爱,唯有爱,才能填补他们情感的空缺,唯有爱,才能修补他们心灵的困惑,才能燃烧他们心中的希望。所以,只要我们教师以爱心、宽容之心、童心解读童心:耐心等,用浓浓的爱去浇灌、去激励这些迟开的“花朵”。我相信,“花朵”会感恩,“花朵”不但会正常开放,而且会越开越灿烂!

参考文献:

[1]魏书生.如何做最好的班主任[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朱良才.教育:三十七度二[M].新华出版社,2009-08.

[3]宋运来.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1.

上一篇:如何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下一篇: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的探讨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