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文言文教学如何妙用串讲法

时间:2022-05-19 03:11:01

例谈文言文教学如何妙用串讲法

【关键词】文言文 串讲法 妙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B-

0055-02

学好文言文,可以更好地学习先贤们凝练的语言,有助于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教师往往字字句句地讲解,学生洗耳恭听。此种教法被称为“串讲法”。笔者认为,初中生刚接触文言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运用串讲法,是提高初中生理解文言文能力的直接而有效的方法,但是应避免机械刻板地运用串讲法。笔者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妙用串讲法,收效颇佳。

一、缩减串讲篇幅

初中课本的文言文有惜墨如金、短小精悍的《郑人买履》《三峡》,也有气势恢宏、洋洋洒洒的《岳阳楼记》《出师表》等。不同体裁的文章,如传、表、铭、说、寓言等,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应当针对文言文课文的不同特点,以不同方式运用串讲法。

(一)短文少讲

所谓短文,是指篇幅较小的文言文。对此,可以少讲,甚至不讲。如教学《古代寓言二则》,可以让学生自读、背诵,然后检测。对这两则寓言故事,学生早就耳熟能详,让学生自主学习,把读过的成语故事与眼前的文言文联系起来,可以增加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对于篇幅短小的文言文,如《爱莲说》,在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教师讲托物言志与衬托等表现手法。

(二)长文精讲

初中课本中篇幅较长的文言文是诸葛亮的《出师表》。教学此文,教师应找准重点、难点,大胆取舍。教学字词,抓住古今异义词,如开张、卑鄙、痛恨等。梳理课文内容,扣住三次劝勉以及“报先帝忠陛下”的主旨进行。这样教学,教师言之有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二、精选串讲内容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应针对不同内容的文言文确定相应串讲的侧重点。如:思想内容浅显的文言文,可重点串讲字词用法;论理思辨突出的文言文,可重点串讲内容分析;思想情感较难理解的文言文,可重点串讲背景知识;写法特色明显的文言文,可重点串讲艺术手法等等。每篇文言文教学都应确定串讲的侧重点。

(一)侧重于串讲词句

文言文教学的首要步骤是扫除字词障碍。初中文言文有不少词句,学生可以借助文下注释,运用现代汉语词典和已学过的古汉语知识,正确地进行理解和掌握。文言文词句串讲,教者侧重于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活用词类等上多花功夫;对于“之、而、其”等虚词,以及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等文言句式,也应多讲解、多比较。教学《捕蛇者说》一文,先找出重点、难点句进行讲解分析,然后梳理课文,抓住“于、其、乎”等一词多义现象进行串讲,突出教学重点,加深学生理解。

(二)侧重于串讲背景知识

对于作者思想感情比较难理解的文言文,教者侧重于串讲背景知识,以便于学生理解文言文。如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者侧重于串讲草堂修建、杜甫颠沛流离及平生志向等背景知识,引导住在钢筋水泥构筑的房屋中的学生体会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惨状,深刻领悟诗人期盼得到“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思想感情。

(三)侧重于串讲思想内容

学习文言文,理解字词与理解内容是同步进行的,二者相辅相成,不分彼此。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三问三答环节,可以抓住妻、妾、客回答的不同句式,分析妻因偏爱而赞美、妾因畏惧而赞美、客因有所求而赞美,把内容分析与句子梳理同步进行,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文言文的思想内容。

(四)侧重于串讲艺术手法

有些文言文艺术特色明显,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侧重于串讲艺术手法。如《陋室铭》可侧重讲类比;《口技》可侧重讲正面、侧面描写;《小石潭记》可侧重讲寄情于景;《马说》可侧重讲借物抒怀,等等。当然一课应确定一个串讲的侧重点即可。比如:就人物描写、故事情节描述或环境描写等方面侧重于讲描写方法;就修辞、句式、词语等方面侧重于讲语言艺术。让学生学习文言文艺术手法,切实有所收获。

(五)侧重于串讲词语用法

文言文在词语用法上具有一些规律,教师可以侧重于讲授词语用法的某些规律。如,有些学生对名词活用为动词与名词活用为状语区分不清,教师可以借助于“其一犬坐于前”与“朝服衣冠”等例句引导学生辨析,让学生掌握名词活用的不同类型及其规律,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三、活用串讲方式

有调查显示,当前文言文课堂教学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自主思考、讨论的时间很少。文言文课堂教学,教师讲解必不可少,但是串讲方式应当灵活多样,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一)教师多功能串讲

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是教师适时串讲,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活而不乱”的氛围。如教学思辨性极强的《鱼我所欲也》一文,教师适时串讲孟子的“性善论”,还适当串讲荀子的“性恶论”,引发学生对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对文本阅读兴趣。其次是教师在串讲中有效提问。如教学《陋室铭》一文,一问“作者是怎样表现陋室不陋的?”二问“作者借陋室想表现怎样的生活情趣?”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作者安贫乐道的志趣,以及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这两个问题可引导学生从外在到内在理解此文,从而理解文章。再者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如教学《马说》一文,教师让学生扮演一匹骈于槽枥的千里马,诉说对饲马人的怨恨,加深对“怀才不遇”的体会。

(二)引导学生串讲

教学故事性很强、篇幅较长的文言文,如《陈涉世家》一文,可让学生复述文章中关于陈涉的部分。

教学刻画人物形象的文言文,如《晏子使楚》一文,可让学生自由组合,排演课本剧,这样比教者讲授的效果好。

引导不同看法、想法的学生进行辩论,如教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让学生就“逆境成才与顺境成才”进行辩论,学生们兴趣浓厚,思辨、说话能力得到相应提高。

把浅易文言文交给学生讲授。如《郑人买履》等,让学生给同学们上课,更能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

比较难理解的文言文,如《山市》一文,可抓住学生的好胜心强的特点,让学生小组之间进行朗读、解词、译句等竞赛,用时少收效大。

(三)多媒体助讲

初中文言文课堂运用多媒体辅助讲解,可以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岳阳楼记》《与朱元思书》等课文,运用视频、音频、动画等多种媒体,创设情境,辅助对课文内容的讲解,有助于学生对词语、句子、段落的体会。

总之,初中文言文教学巧妙地运用串讲法这种常用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扎实地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切实地提高学生“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的能力,批判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责编 李景和)

上一篇:市政道路膨胀土路基施工技术 下一篇:如何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