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生活同行与高效相约

时间:2022-05-19 12:56:23

携生活同行与高效相约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新的课程、新的理念,不仅为我们的政治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我们老师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在新课程实施中,什么是一堂真正的好课,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无疑是广大教师们共同关注和努力解决的焦点问题。我经过一段时间的具体实践尤其是暑期的新课程培训,使我对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学有了具体且清晰的理解,那就是新课程必须遵循“三贴近”原则(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验一些内容,并且使之内化为自己的学习成果。下面谈谈我的一点体会和反思。

一、新课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长期以来我们政治课被学生认为是说大话说空话的课,原因就在于我们的课程内容离现实社会离现实生活太遥远了,让广大的学生感到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遥不可及,而《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构建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模块”,如我们的政治课现在分为“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等模块,使我们的课程具有浓郁的时代生活气息。如在讲到《经济生活》的投资理财时,我带领部分学生自己收集上课的素材,在课前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确定一名组长,组长负责领取本组的任务和分配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全班同学都被调动起来了。家住城区的同学一组采访银行工作人员,购买基金和投资证券的人群,获得第一手资料,另一组深入到上市公司,通过咨询这些公司的管理人员,获得上市给这些公司发展带来的巨大动力的企业报表数据。这些活动的展开不仅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过采访各种人群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二、新课改提倡创设课堂情境,进行情境教学。

新课改精神强调合作探究和培养学生的情境思维。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亲临“现场”,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需要,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讲到《经济生活》的投资理财课时,就应让学生参与投资,感受中国资本市场的运作规则,亲身体验投资所带来的高风险与高收益,当然这种投资不可能让学生开设股票账户去真正炒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利用一款模拟股市软件,亲身参与到A股的买卖,实时感受股市的变化,但却不需要真正的资金,只需申请一个帐户,使用虚拟货币进行操作。我带领全体同学一起安装这款软件,一起申请帐户,进行股票买卖,一段时期后,学生的账户上已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盈亏。在正式上课时学生已经深刻体会到了股市的残酷,同时根据自己的操作记录,简单掌握了一些选股和买卖的技巧,有的同学说:“这次学习使我深刻体会到了股市的残酷,股票这种投资决不是谁都可以参与的。”学生的这种感悟是真实的,因为它来自自己的亲身体验,而不是教师的说教。

三、新课改倡导合作精神,开展自主探究。

新课改理念认为:教师是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课堂上应尊重学习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整节课,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甚至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加以引导,有时鼓励学生提问。为此,我们教师应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放弃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多看、多问、多想、多讲、多行。重视每一位同学的见解,赏识他们每一点进步的思想火花。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有许多困惑和不足之处,值得我反思的地方

反思一:教师组织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的,还是只流于形式

当下,合作学习已成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时尚。教学中,教师们大都采用这种形式,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讨论时间给得不够,刚刚分好组,没说几句,就被教师止住安排下一项内容了,合作学习显得匆忙、零乱。这说明,学习要重视实效,而不能只顾形式,合作学习也不例外。比如说,有些教师认为“新课程的课就是要新”,于是在课堂上花样百出,变来变去的手法,却明显忽视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育。我每次听这样的课就想:这样的课,学生高兴是高兴了,快乐是快乐了,但是没有用,教师在课后还得用更多的时间来补课,因为学生在课上并没有掌握什么啊!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是民主,新课程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有些教师认为现在的课只要“放”就是好课,却忽略了课堂秩序秩序的重构不是先打破了再重构,而是在建设的过程中发展。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三会”: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并对发言作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观点做总结性发言。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这样,合作学习就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而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扎实、有效的学习方式。

反思二:如何做到考试模式与课改不脱节

新课改下,“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这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课堂教学不能再遏制学生的思维拓展空间。因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许多提问,其答案都不是唯一的,即使教材上有一些相关的阐述,学生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提出更多的见解。但一般现行考试的答案具有一定的唯一性,教师和学生往往遇到考试时无所适从,理不出头绪。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与学生共同进行知识建构的参与者,作为参与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而应是问的发现者和解决问题的合作者,为此,教师必须打破“教师中心论”,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课堂教学“文化生态”,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的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学习才有可能。当前许多教师也越来越认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他们正从习惯于把问题抛给学生要求学生回答,转向和学生一道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解决,与学生一起分享问题探究中的快乐,然而这就需要考试答案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答案应该只是一种参考,而不是标准。

上一篇: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浅见 下一篇:语文课堂文传道,春风化雨润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