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金融运作模式在钢铁企业的应用

时间:2022-05-19 07:31:11

物流金融运作模式在钢铁企业的应用

一、文献综述

(一)物流金融业务模式研究 Lacroix和Varangis 对世界各国物流金融业务进行调查,总结了其主流的发展模式。Poe分析了担保物在物流金融业务中的关键作用,指出了该融资模式适用的三个范围。Gertzof从银行业务创新角度,指出该业务对银行拓展业务范围,有减低贷款业务风险的作用。Rutberg通过对UPS的分析,总结了物流金融融资模式的基本特征。国内与物流金融业务基础研究相关的文献也有很多,任文超认为“物资银行”运作模式本质是提供智能化的服务,从而最终解决企业之间资金相互拖欠的问题,实现物资的良性流通。罗齐和朱道立提出了融通仓模式,通过建立第三方物流服务平台,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同时为银行和3PL带来了收益,实现了多方共赢。陈祥峰、石代伦、朱道立等进一步讨论了融通仓的定义,给出了系统的运作模式。邓哲锋等在分析了仅有第三方物流参与的融通仓的局限性之后,分析了第四方物流参与融通仓业务的可行性,最后给出委托、统一授信及联盟三种基于第四方物流参与的融通仓运作模式。冯耕中界定了我国库存商品融资业务的两类基本模式,仓单质押融资和存货质押融资业务。李毅学、徐渝和冯耕中通过案例比较了国内外物流金融业务发展现状,分析了国内外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的演化过程。李毅学、汪寿阳、冯耕中评述了国内外物流金融的发展现状,从物流金融的理论基础、企业与银行的关系及风险控制三方面,总结归纳了当前的发展特征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千辉、甄学平针对供应链节点企业,提出了“先票后货”模式下收益驱动型供应链金融模型,研究了生产商的订单能力和融资决策。万媛媛、张颖分析了当前我国物流金融发展现状及特征,从融资方式、融资平台、融资体系及机制等角度,提出了进一步的发展模式。

(二)物流金融业务风险监控研究 Wright认为物流金融的存货价值及监控是开展该项业务的重点环节,如何准确评估存货价值及实施严格监管面临很大的困难和很高的成本,从而提出引入有实力的3PL的建议。Barsky和Catanach从物流金融业务特点出发,区别于传统的信贷业务,提出建立基于过程控制的风险管理思想。Diercks基于风险控制角度,提出物流企业参与风险监控的必要性。李毅学、冯耕中、张媛媛基于存货质押融资成本结构及监管模式,研究银行与融资企业之间的存货质押率问题,指出银行面临的下侧风险随着企业性质、质押率的改变而变化,与企业违约风险及质押存货的销售债项有关。李毅学从金融系统论角度,提出识别物流金融风险的技术框架,从风险来源、风险控制出发,给出了详细的风险分类,对深入分析物流金融风险提供了帮助。

(三)供应链资金约束研究 Birge、Birge和Zhang从采购具有的延期选择权角度,基于参与者的风险中性假设,运用期权定价方法,研究经营决策中的融资问题。上述研究都是从企业内部需求出发研究融资问题,没有考虑实际的外部融资约束问题。Buzacott和Zhang基于贷款的外部融资约束,建立了资金约束条件下的生产和库存相关模型,指出融资约束是影响企业最优决策的关键因素。李毅学、汪寿阳、冯耕中针对物流金融的风险控制问题,分析了周期性存货质押融资面临的主要风险指标,依据报童模型研究质押率的确定,并从下侧风险控制出发角度,讨论了融资企业和物流企业的动态博弈过程,指出融资企业的初始质押率和再订购决策共同影响物流企业的最优决策。袁光从物流金融主体之间的合作角度,基于链条中三方参与主体之间的制约关系,构建了以各方利润为权重的总体目标函数,讨论了联合最优决策问题。但相关的定量研究还很少。

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关于物流金融的统一准确定义,在实践中出现的一些与物流和企业融资相关的金融服务模式被宽泛的称为物流金融业务。本文中,物流金融是指金融服务和物流服务相互集成的创新综合服务。具体来讲,就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为资金不足的供应链提供融资和物流集成式服务,解决供应链资金约束的问题。

二、物流金融参与主体分析

物流金融系统结构较为复杂,其参与主体包括供应链核心企业、融资企业、物流企业及金融机构等。

(一)金融机构 在物流金融系统中,商业银行等提供贷款融资的机构,为规避贷款风险,通常需要企业用不动产作为抵押或质押。但是,供应链中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较小、制度不完善等因素,缺乏不动产,信用评级不高,通过传统方式很难得到贷款。因此,银行要扩展中小企业的市场,就必须开拓创新性业务,为中小企业提供创新性金融服务。

(二)物流企业 参与物流金融的物流企业目前主要指第三方物流企业(3PL)。3PL企业主要提供质押物(指流动资产)的物流服务以及资产管理服务(包括监管、评估、拍卖等)。3PL企业作为物流金融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由于供应链中的内部物流逐渐成为物流企业业务当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因此,物流企业客户与供应链中融资企业存在高度重叠。而银行与3PL企业之间的客户共享,实现多窗口客户的导入,则为物流金融业务的扩展提供了重要途径。另一方面,物流金融的运作模式涉及很多物流的控制环节,此时物流企业充当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人角色,负责质押物的监控,并就授信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向银行提供预警。

(三)融资企业 融资企业主要指的是供应链中资金周转困难,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从传统的授信角度出发,因其融资少且以流动资产作为担保,同时由于中小企业信用评级较低,财务状况较差等因素,很难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但从供应链关系出发,供应链中成员企业的交易是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集成,是相对封闭的,这为银行监控提供了可能性。中小企业可以通过银行提供的物流金融业务获得信贷支持。

(四)物流金融核心企业 物流金融核心企业是供应链体系中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企业。在物流金融中,核心企业的信用往往作为银行对其上下游中小企业授信的基础。借助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信用,供应链中融资企业才得以获得信贷支持,解决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

三、钢铁企业物流金融运作模式分析

随着近年我国钢铁行业持续的高速发展,产能过剩成为行业面临的共性问题。为拓展市场,增加客户群体,钢铁企业经常采取定金方式的营销策略,以扩大市场份额。这种销售策略的本质是,钢铁企业自身对供应链中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进行授信,为其提供的除定金以外的货款垫付,从而实现产品的销售。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钢铁行业的下游产业,以汽车、轮船、家电为代表的钢铁需求锐减,钢铁企业的风险库存迅速增加,企业的现金回流和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同时,由于钢材价格大幅跳水,之前以定金方式高价购入钢材的企业面对巨大的跌价损失,无力偿还钢铁企业货款,违约事件屡屡发生。面对供应链核心企业的钢铁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面临着资金缺口、流动资金紧张的问题,采用何种融资方式解决供应链中物流和资金流的匹配问题,将影响到核心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体系的运作效率和业绩水平。下面对三种新的物流融资模式进行分析。

(一)期货草约融资模式 如图1所示,首先,融资企业通过B2B电子商务平台选择需要的产品类型,形成贸易订单(如图中“1”,简称1,以下同),并根据自身资金状况选择融资方式付款,电子商务平台将融资贸易信息下传给贸易公司(如2)。贸易公司对企业的需求以及钢铁生产厂的排产计划进行评估,审核通过后,形成期货草约,并上传至融资平台(如3)。其次,融资企业通过融资平台向银行提出融资申请(如4)。银行对企业的融资申请进行在线评审并批准融资(如5)。融资批准后,融资企业向银行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如6),银行向贸易公司支付全部货款(如7),贸易公司收到货款后,期货草约转成期货合同并反馈给融资平台。贸易公司向钢铁生产厂支付货款,并与其形成期货合同(如8)。然后,4PL根据贸易信息以及3PL的自身资源情况,提出优化的物流解决方案并选择最适合的3PL提供物流支持(如9),3PL将出厂的货物作为质押物运送至贸易公司的协议仓库存储(如10),协议仓库向贸易商提供具体的货物信息(如11)。贸易公司负责货物进行质押物监管,在对质押物进行评估后,贸易公司向融资平台上传质押清单等信息(如12)。最后,当需要提货向银行还款时,融资企业向融资平台提交赎单申请(如13)。银行确认还款后,通过融资平台发出解除质押的命令(如14)。贸易公司在接到银行指令后,向协议仓库发出放行通知(如15)。协议仓库解除质押,货物归还融资企业(如16)。

(二)定金入库融资模式 如图2所示,首先,融资企业通过B2B电子商务平台选择需要的产品类型,形成定金方式付款的贸易订单(如图中“1”,简称1,以下同),电子商务平台将贸易信息下传给贸易公司(如2)。融资企业向贸易公司支付定金,定金合同成立(如3)。贸易公司垫资,向钢铁生产厂支付货款,并与其形成期货合同(如4)。4PL根据贸易信息以及3PL的自身资源情况,提出优化的物流解决方案并选择最适合的3PL提供物流支持(如5),3PL将出厂的货物运送至贸易公司的协议仓库中存储(如6),协议仓库向贸易商提供具体的货物信息(如7)。其次,贸易公司通知企业清库提货,当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时,向其提供融资方式,并将定金合同传至融资平台(如8)。在对质押物进行评估后,贸易公司向融资平台上传质押清单等信息(如9)。然后,融资企业通过融资平台向银行提出融资申请(如10)。银行对企业的融资申请进行在线评审并批准融资(如11)。融资批准后,融资企业向银行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如12),银行向贸易公司支付全部货款(如13)。贸易公司收到货款后,向融资企业归还定金(如14)。最后,当需要提货向银行还款时,融资企业向融资平台提交赎单申请(如15)。银行确认还款后,通过融资平台发出解除质押的命令(如16)。贸易公司在接到银行指令后,向协议仓库发出放行通知(如17)。协议仓库解除质押,货物归还融资企业(如18)。

(三)现货融资模式 如图3所示,首先,协议仓库向贸易公司提供库存现货的具体货物信息(如图中“1”,简称1,以下同)。其次,融资企业通过B2B电子商务平台选择需要的现货产品,形成贸易订单(如2),并根据自身的资金状况选择融资方式付款。电子商务平台将融资贸易信息下传给贸易公司(如3),贸易公司确认订单,形成现货融资订单合同并上传至融资平台(如4)。在对质押物进行评估后,贸易公司向融资平台上传质押清单等信息(如5)。然后,融资企业通过融资平台向银行提出现货融资申请(如6)。银行对企业的融资申请进行在线评审并批准融资(如7)。融资批准后,融资企业向银行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如8),银行向贸易公司支付全部货款(如9)。最后,当需要提货向银行还款时,融资企业向融资平台提交赎单申请(如10)。银行确认还款后,通过融资平台发出解除质押的命令(如11)。贸易公司在接到银行指令后,向协议仓库发出放行通知(如12)。4PL根据贸易信息以及3PL的自身资源情况,提出优化的物流解决方案并选择最适合的3PL提供物流支持(如13)。协议仓库解除质押,货物归还融资企业(如14)。

四、结论

本文基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探讨了物流金融的运作模式。从目前我国物流金融的实践发展看,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多集中在供应链的下游阶段,即属于渠道融资的范畴。当前钢铁行业面临产能过剩,成本压力不断提高,行业竞争加剧的问题。由于国家新产业政策的出台,钢铁企业可获得的信贷规模受到制约,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再加上产业升级对资金的需求,钢铁企业资金链面临的压力不断加大,作为供应链核心企业的钢铁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面临着资金缺口、流动资金紧张的问题,采用何种融资方式解决供应量中物流和资金流的匹配问题,将影响到核心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体系的运作效率和业绩水平。作为供应链核心的大型钢铁企业可以利用物流金融的模式,借助4PL的配合,通过银行授信解决供应链中的资金缺口问题。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7117104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71101024)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陈祥锋、石代伦、朱道立:《融通仓与物流金融创新》,《科技导报》2005年第8期。

[2]李毅学、冯耕中、张媛媛:《委托监管下存货质押融资的关键风险控制指标》,《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4期。

[3]袁光:《物流金融参与主体间联合最优决策分析》,《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第9期。

[4]Lacroix R,Varnangis P.Using warehouse receipts in developing and transition economies.Finance & Development,1996, (9).

[5]Poe T R. Subjective judgments and the asset-based lender . Commercial Lending Review, 1998, 13(2).

[作者黄云飞系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上一篇:浅谈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管理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论“忠恕”与《论语》中的一贯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