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安词中的菊意象

时间:2022-05-19 06:37:21

摘 要: 李清照是宋代词坛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也是中国词史上优秀的女词人。其笔下的菊意象不但继承了高洁、远世独立的传统内涵,而且具有更丰富、更女性化、更情感化的特征。这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是李清照对宋词发展的独特贡献。

关键词:易安词 菊意象 独特内涵

李清照是宋代词坛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也是中国词史上优秀的女词人。在其“词别是一家”的词论指导下,易安词中选取的意象比较狭窄。但在这有限的意象系统内,李清照在对前代传统的继承的基础上,又有所独创,其中易安词里的菊意象便是如此。

在目前被确认为李清照的四十余首词中,有三十五首写到了花意象。其中涉及菊意象的有四首。据《漱玉集》所收,这四首分别是:

多丽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籍,不减酴。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菊在我国周秦时代就已经开始种植。在《山海经》中有“女儿之山,其草多菊”的记载。菊进入文学作品更是由来已久。屈原的《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将菊作为一种香草。三国时魏国时的钟会有《赋》:“夫菊有五美焉:黄华高悬,准天极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颖,像劲直也;流中轻体,神仙食也。”道出菊的五种好处来。至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形成了东篱―菊的意象组合。菊开放于秋季寒霜之间,花枝清瘦,颜色纯一,既不与群芳争艳,又不与冬梅斗香,并且可以食用,具有延年益寿的药物疗效。因此,在历代文学作品中,菊就成为了高洁、卓尔不群、远世独立的君子化身。菊意象就具有了品性高洁、远世独立的传统内涵。至两宋之际,李清照继承了菊意象高洁、远世独立的传统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又有发挥创新,赋予了菊意象新的内涵、新的特征。

李清照的四首写到菊意象的词作,分别成于其不同的生活阶段。目前据大多数学者认为,《多丽》成于李清照初婚时;《醉花阴》、《鹧鸪天》成于李清照婚后与丈夫赵明诚分离的时期;《声声慢》成于李清照晚年孀居时期。虽是创作于不同时期,却共同构成了易安词中独特的菊意象。

这四首易安词写到的都是仲秋之时。《管子・形势解》:“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礼记・月令》:“季秋之月,……草木黄落。”秋天万物凋残、萧索,在人的感官印象与心理体验上,必然会引起凄凉与愁怨。这是自古以来形成的中华民族的悲秋心理。由于个人的经历、性格、气质、志趣、修养等的不同,反应的形式自然会呈现不同的个性特征风姿,吟唱人生的种种失意。李清照作为女词人,天性感情丰富、细致、敏感,在仲秋时节,更会有感而发,自然就有了一段愁怨。这四首词中写到的时间段又多在“黄昏”、“梦断”、“夜来”、“晚来”之时,正是黄昏到三更之间。这段时间最容易产生相思、怀乡等情绪,最容易感到孤独。并且四首词中写到的天气状况又都是“薄雾”、“西风”、“寒日”、“夜霜”、“细雨”、“风雨”等天气,这种又冷又湿的天气状况,又最容易引起心情的愁闷难解。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时间段,这样的天气中出现的菊意象便具有了愁苦、凄凉、孤独、落寞的内涵。这既不同于屈原夕餐之秋菊的高洁,又不同于陶渊明“东篱之菊”的遗世独立。惟有其中《鹧鸪天》中的“莫负东篱菊蕊黄”与杜甫的《秋兴八首》中第一首中的“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共同抒发了故园之思,有共同之处。不过易安词更多了一份孤独、落寞的情怀。

易安词中四首写到菊意象的《醉花阴》与《声声慢》中的都以黄花的意象出现,而未以的意象出现。关于将称为黄花,在易安词之前就早已出现。《淮南子・时则训》中有“菊有黄华”。《礼记》载:“季秋之月,菊有黄华。”的颜色虽多,但在古代以黄色为多,所以,在诗词中多以黄花代替,多取其为黄色之故。在李清照的这两首词中,用黄花,而不用,却别有深意。用黄花是为突出黄的颜色,因为黄色容易令人联想到黄叶、枯草,联想到面黄肌瘦的容颜,联想到衰老,突现了生命力枯萎的感性印象。这与王安石《咏菊》中的“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中“金黄”的不同,王诗中的黄花是暖色调的,而李词中的黄花是冷色调的,是具有秋季肃杀、青春逝去的内涵的新的意象。

易安词中菊的意象不同于传统菊意象,在于其成为了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写照,具有了女性内涵。屈原用朝饮木兰的坠露、夕餐秋菊的落英来形容抒情主体具有高洁的内美。在《九歌・礼魂》中“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的秋菊与春兰一样,意味着祀神仪式的洁美、虔诚和祀神人的美好心愿。陶渊明的《饮酒》中描写的菊意象淡泊、闲逸,这与他超脱尘俗,摒弃机心,与大自然悠然心会的情怀恰相契合。杜甫《秋兴八首》第一首中的“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中的“从菊”浸润着作者思归的愁绪。在易安词中,《多丽》、《醉花阴》、《声声慢》中的菊是女词人的自我写照,而《鹧鸪天》中的菊意象具有明显的女性内涵。《醉花阴》中的“人比黄花瘦”一句历来为人称道。黄昏本就给人以冷落、孤寂之感,加上意味着萧杀的“西风”,再加上“消魂”、瘦损的抒情主体,就将黄花意象与女词人的心态融为一体,成为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写照。《多丽》中的白菊更是女词人的真实化身。虽然雪清玉瘦,芳姿雅态,却被“无情风雨”“揉损琼肌”,却“天教憔悴度芳姿”,写出了女词人韶华易逝、青春不再、无人来怜的内心情怀。《声声慢》中“憔悴损”、“无人堪摘”的满地黄花,也是女词人对已经衰老的自己的惋惜。这三首词中的黄花、白菊都是女词人的自我写照,具有了独特的女性内涵。《鹧鸪天》中的“东篱菊蕊黄”虽也是东篱―菊的意象组合,表达的却是对曾经把酒东篱对黄花的美好婚姻生活的珍惜与追忆。

易安词中菊的意象是李清照在菊意象的传统内涵的基础上,联系自己身世处境,从女性观点出发而进行的艺术独创。在宋代词人中,也有许多词人写到,其意趣也不在高洁与苏世独立,而在于抒发一种“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物是人非的感慨。如欧阳修的《少年游》:“去年秋晚此园中。携手玩芳丛。拈花嗅蕊,恼烟撩雾,拼醉倚西风。今年重对芳丛处,追往事、又成空。”晏几道的《浣溪纱》:“人貌自年年,不知来岁与谁看。”《蝶恋花》:“重见金英人未见。”等等。再有一类是只把作为秋季的时间表征,淡化了菊的传统内涵,模糊了菊意象的独特性。如晁补之的《好事近》:“风雨过中秋,愁对画帘银烛。那更气迟节晚,负重阳金菊。月期花信尚参差。功名更难卜。”还有一类,便是将女性物化为菊,但多表达的是花开无人赏的顾影自怜。如张先的《诉衷情》:“数枝金菊对芙蓉。零落意忡忡。不知多少幽怨,和泪泣东风。人散后,月明中。夜寒浓。谢娘愁卧,潘令闲眠,往事何穷。”这三类皆不及易安词中菊的意象的内涵丰富,具有独创性。

易安词之所以赋予菊意象以独特内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的词论主张。她认为词是不同于抒写家国大事、壮志雄心的诗的,而应是自我内心情感的写照。词应该是婉转低回,含蓄蕴藉,与诗所要求内容、气象宏大的审美趣味是不同的。因此赋予了它新的、女性化的内涵。二是李清照的个性特征与人生经历。李清照出生于书香世家,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对周围的事物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作为知识女性,她又具有感情细致,个性敏感的性格特征。同时,她还经历了国破家亡的人生变故,对人世无常、命运多舛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这也使得她笔下的菊意象多了悲戚、伤感的色彩。

李清照是一位才华横溢而又多愁善感的女词人,又生活在两宋之交的悲剧性时代中,国破家亡的遭际使这个优秀的词人开始在自己的词作中抒写自己的感悟与情怀。这使她笔下的菊意象具有更丰富、更女性化、更情感化的内涵。这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是李清照对宋词发展的独特贡献。

参考文献:

[1][宋]李清照.漱玉集.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4.

[2][宋]李清照著.王学初校.李清照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3]严云受.诗词意象的魅力.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4]张彩霞,宋世勇.论李清照词花意象.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上一篇:赵树理小说语言艺术例析 下一篇:美国儿童经济学教育研究现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