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暖通空调技术的节能措施

时间:2022-05-19 05:27:01

建筑暖通空调技术的节能措施

摘要:暖通空调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正在逐步满足人们亲近自然,拥有舒适、健康建筑的需求。随着人类对生存环境不断的认识和发现,及时把新技术,新材料应用于现代建筑中,使我们的建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暖通空调;发展;节能;措施;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基于我国建筑能耗日益提升、碳排放量持续扩大等不良现状,我们只有从建筑节能、暖通空调技术研究发展入手,更新传统技术体系,树立节能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理念,采用节能材料、节能思路、节能技术提升建筑节能水平,才能真正创设优质建筑工程,美化建筑空间与社会生态环境,以建筑节能实际行动促进和谐社会的持续发展。

1 节能设计措施要到位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暖通空调领域不断涌现出新技术,我们还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

一是从设计入手,合理选择和设计暖通空调系统,使其在高效、经济的状况下运行。

设计是工程的龙头,系统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其使用性能。建筑负荷计算是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设计工期短,许多设计人员为了节省时间,错误地利用设计手册中供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时估算负荷用的单位建筑面积的冷热负荷指标,直接作为施工图设计阶段确定冷热负荷的依据,往往使得总负荷偏大,从而导致空调采暖设备偏大,初投资增大,运行费用增加,能量消耗上升。

二是采用新型节能舒适健康的空调及采暖方式。影响人体热舒适性的环境参数众多,不同的环境参数组合可以得到相同的热舒适性效果,但对于不同热湿参数组合的环境,其空调系统的能耗却大不相同。

三是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空调冷热源,力求实现冷热源的多元化。暖通空调系统的广泛应用,对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大幅度上升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破环也日趋加剧。如何合理选择冷热源,已经引起各方的广泛关注。同时,系统还应加强冷热回收利用的研究运用工作,实现能源利用的最大化。提高暖通空调系统的能源利用率也是实现空调节能的途径之一。热回收主要是通过系统中安装的能量回收装置,用排风中的能量来处理新风,可以减少处理新风所需的能量,降低机组负荷,达到节能的目的。在选择热回收装置时,应当结合当地气候条件、经济状况、工程实际和排风中有害气体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确定选用合适的热回收装置,从而达到花较少的投资回收较多热(冷)量的目的。 2 提高暖通空调节能效率

很多暖通设计师对新规范中新风量的规定表示赞同。现行《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对最小新风量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建筑满足国家现行有关卫生标准。设计师认为,在目前中央空调清洗不够规范的背景下,加大新风量很必要。不过,对于室内设计温度的要求,设计师却持保留态度。暖通空调行业流传着一种十分形象的说法:“如果说节能像一棵树,很多枝杈可以作为思路,那么,业主方的意见更像那个根。设计师的态度,将成为决定暖通专业乃至建筑节能的根本性因素。”在建筑领域,建设方的意见非常重要。此外,要想增加新风量或者增强风机盘管处理室内回风的能力,风机盘管加新风的新风口应单独或布置在盘管出风口的旁边,而不应该布置在盘管回风吸入口。

研究表明,加大新风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室内空气质量问题,但增加了系统能耗。新风定值必须按照规范来确定,因为新风量对于能耗和人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人员密度较大时,新风的供应按人员密度来确定非常不经济。我国建筑采用新风需求控制(检测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值得注意的是:新风量变化,排风量随之发生变化,否则造成负压将适得其反。

据了解,对于多个空气调节区合用一个空气调节风系统,各区负荷变化较大,低负荷运行时间较长,且需要分别调节室内温度,在经济条件允许时,宜采用全空气变风量空气调节系统。设计时应注意三点:第一,要采用风机调速改变系统风量,而不能采用定速风机而改变系统阻力调节;第二,应采取保证最小新风量的措施,避免因送风量减少造成新风量不满足卫生要求的结果;第三,在调节末端送风口风量时,推荐采用串联式风机驱动型末端装置以保证室内的气流分布。类似于屋顶传热量较大、吊顶内发热量较大、吊顶空间较大(吊顶至楼板底的高度超过1米时)等情况,如果采用吊顶内回风,就会导致空调区域增大、空调耗能上升等问题,对节能非常不利。所以,当建筑顶层或者吊顶上部有较大热量、吊顶空间较高时,直接从吊顶回风并不合理。 对于房间面积或空间较大、人员较多或有必要集中进行温度控制的区域,其空气调节系统宜采用全空气空调系统,而不宜采用风机盘管系统,以利于集中处理、调节,发挥有利因素,弥补之前产生的问题。 当建筑空间高度大于或等于10米且体积大于1万立方米时,宜采用分层空调系统。与全室性空调方式相比,分层空调系统夏季可以节能30%左右,但冬季节能效果并不明显。通常设计时,夏季的气流组织为喷口侧送,下回风,高大空间上部排风;冬季一般在底层设置地板辐射或地板送风供暖系统,也可将上部过热的空气通过风道送至房间下部。 3 暖通空调系统节能技术

(1)采用新型节能舒适健康的空调方式

影响人体热舒适性的环境参数众多,不同的环境参数组合可以得到相同的热舒适性效果,但不同的热湿环境参数组合空调系统的能耗是不相同的。例如在冬季,如果我们采用传统的空调方式,把整个室内的空气加热,通过空气实现人体与环境的热湿交换,就需要较高的空气温度,此时通过维护结构的热损失和加热新风的热损失都比较大。如果改变传统的空调方式,增加辐射热,此时所需要的空气温度降显著下降,显然后者比前者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

(2)排风余热回收技术

夏季,空调建筑的排风温度低于室外新风温度,室内含湿量也低于室外新风含湿量。利用热回收装置对排风和新风进行热交换,可以降低新风温度和湿度。冬季,排风温度高于室外新风温度,排风含湿量高于室外新风含湿量,热回收装置可以预热和加湿新风。具体做法为:在排风出口安装热交换器,排风和新风分别通过各自的通道进行间接接触换热,利用排风余热来预热新风(或者利用余冷来预冷新风),从而达到回收排风余热的目的。 (3)建筑热电冷三联供技术

当天然气为城市中主要的一次能源时,与简单的直接燃烧相比,先由燃气发电,再用发电后的余热供热和制冷,可获得更高的能量利用率。这种方式通过大型建筑自行发电,解决用电负荷,提高了用电的可靠性,减少了长途输电损失。同时以余热的方式解决了供热和空调的能源问题。对于全年存在稳定的电负荷和稳定的热负荷或冷负荷的建筑,这种方式具有较高的节能效果和经济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暖通空调技术与系统的节能减耗是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关键组成部分。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伴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进步而不断提高。光靠相关行业领域在设计、安装、技术与资源研发等环节的能耗控制是远远不够的,社会环境中的所有成员都应当树立起正确的暖通空调使用与节能意识,为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胡清蓉,高静.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

[2]何剑锋,生态小区绿地规划与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8

[3]任廖坤.暖通空调技术发展与建筑节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4]王鹤, 刘世欢. 暖通空调系统节能设计问题探析[J]. 中国城市经济, 2011

上一篇:概论流体力学在选矿中的应用 下一篇:某烧结厂过河通廊吊装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