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05-19 03:57:56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探析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东港市第三医院妇产科门诊收治已明确诊断为子宫肌瘤的围绝经期患者共80例,并应用随机配伍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40例应用安宫黄体酮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痛经、非经期腹痛及贫血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彩色多普勒下子宫肌瘤瘤体体积缩小程度。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时间、B超显示子宫肌瘤瘤体体积及其他并发症等因素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坠胀、痛经、贫血等明显改善显效者34例,总显效率为85%;对照组显效26例,总显效率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米非司酮;围绝经期;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妇产科临床常见的良性肿瘤,中老年尤其处于围绝经期妇女发病率高达20%以上。张世翠[1]等研究认为子宫肌瘤的产生与女性体内雌激素及孕激素的分泌异常有关。米非司酮作为炔诺酮的衍生物,具有较强的孕酮受体亲和能力,可有效阻断孕酮占据受体时与其结合的化学结构。为探析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选取本院妇科门诊患者80例,分观察和对照两组进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东港市第三医院妇产科门诊收治已明确诊断为子宫肌瘤的围绝经期患者共80例,所选患者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字同意。将其按照随机配伍法分为观察组40例,年龄在41~59岁,平均值为(46.3±4.4)岁,彩超显示患者子宫体积不同程度增大并可见子宫肌瘤瘤体;对照组40例,年龄在42~57岁,平均值为(46.3±4.4)岁,彩超显示子宫体积较常人有所增大并可见子宫肌瘤瘤体,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时间、治疗前子宫体积与子宫肌瘤瘤体体积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基础对症治疗前提下,观察组患者自月经开始前一天开始,每日睡前口服米非司酮片10mg,1次/d连续治疗3个月;对照组患者在月经开始前口服安宫黄体酮10mg,1次/d,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在彩超下子宫体积及子宫肌瘤瘤体体积缩小程度对比。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的数据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均采用x±s进行表示。应用χ2和t检验进行统计。P

2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时间、B超显示子宫肌瘤瘤体体积及其他并发症等因素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坠胀、痛经、贫血等明显改善显效者34例,总显效率为85%;对照组显效26例,总显效率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从45岁左右开始至停经后12个月内的时期),包括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1次月经后1年,也就是卵巢功能衰退的征兆,一直持续到最后1次月经后1年。在此期间受雌激素及孕激素等分泌影响,该年龄段患者并发子宫肌瘤的几率高达20%以上[2]。米非司酮是一种合称类固醇物质,具有较强的宫内膜激素受体亲和力,能够有效阻断孕酮活性,促使子宫动脉和子宫肌瘤供血血管流量减低,进而阻碍肿瘤获取影响达到清楚肿瘤目的[3]。程金华[4]等研究表明对子宫肌瘤患者应用米非司酮后,患者肌瘤瘤体出现缺氧性改变和坏死,认为这与米非司酮能够抑制肿瘤获取营养的特性相关。本研究中观察组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后,40例患者中34例彩超显示子宫及子宫肌瘤瘤体平均明显缩小分别达到(33.5±10.2)%和(49.3±9.68)%,与上述报道相符。贾卫静[5]等研究认为米非司酮通过与雌、孕激素等竞争结合受体,可以抑制孕激素活性迫使卵巢内黄体进一步溶解,间接使体内雌激素及孕激素水平下降。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坠胀、痛经、贫血等明显改善显效者34例,总显效率为85%;对照组显效26例,总显效率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张世翠.米非司酮子宫肌瘤术前用药的临床观察[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5,21(3):160-161.

[2]刘洪荣,王超.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600例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1,(29):44-45.

[3]王惠群,靳家玉.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及子宫肌层组织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2):79-81.

[4]程金华,张玉荣,毛为会等.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52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1):49-50.

[5]贾卫静,江金.米非司酮独用及与宫瘤消胶囊合用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评价[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4):111-112,115.编辑/许言

上一篇:中医治疗冠心病30例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外科手术治疗胃癌21例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