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十二个》中的象征形象

时间:2022-05-19 03:43:19

浅析《十二个》中的象征形象

摘 要:亚历山大・勃洛克是白银时代伟大的俄国诗人,享誉世界的抒情大师。而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新旧两个世界的历史时代的交替时期,因此,他的创作恰好是一个时刻关注着历史运动并能预感到时代风暴的人的内心见证。勃洛克的诗歌中充满永恒的神秘色彩和宗教色彩。

关键词:神秘;宗教;基督;十二;十字架

1.耶稣的形象

耶稣形象历来是勃洛克研究者争论的焦点,不解决这个问题则长诗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结构就无法得到完整的解释。关于这个形象说法林林总总,往往大相径庭,但当我们把长诗置于俄罗斯深重的东正教文化语境下进行解读,问题似乎会变得更加清晰。诗人曾说他不知道为什么笔下会出现耶稣的形象,耶稣的形象是“突然冒出来”的。纵观俄罗斯文学史,几乎没有一个作家能完全逃脱基督教人道主义精神的罗网,这种宗教意识作为俄罗斯民族的根本民族性深深植根于民族心灵深处。象征派的诗人们(如别雷)往往身兼诗人与宗教哲学家的二重身份,勃洛克虽不是哲学家,但宗教性的思索也贯穿在他所有重要作品之中。由此可知,耶稣形象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它是作为深层的文化心理组成部分潜藏于诗人心中,宗教意识浓厚的民族文化心理限定了处于这一语境下的诗人。在东正教的教义里,耶稣是纯粹的人和纯粹的神,耶稣殉难以弃绝肉身的方式完成了拯救万民的使命,对弃绝肉身的肯定,即是对耶稣人性的充分肯定。人性使人和神相通,强调神的人性,也即隐含着对人的神性的肯定。东正教所强调的“人的神性”,深植于俄罗斯人心底,对神性的追求和对完成上帝创世使命的责任感,构成了俄罗斯民族心理的一个重要基础。即使是在革命时代否决上帝的潮流中,这种宗教心理依然存在,尽管已经转入了隐性的存在方式。隐含的宗教心理提供了解决矛盾的可能,这种心理同样以隐性的状态存在于长诗之中,并在结尾以耶稣形象显现出来。长诗浓厚的象征色彩,使隐性的宗教色彩显得不那么明晰可辨,我们从画面色彩角度入手,逐节分析人物及意象的象征意义,或可更加清晰地看到诗人在痛苦挣扎中对革命与宗教困境做出的解答。

在东正教法典上所描绘的耶稣・基督形象,与勃洛克长诗中所描绘的基督形象之间的相互联系的问题,应详加探讨。东正教法典上的“上帝圣像”对于勃洛克来说是官办的、腐朽的东正教的化身,是令人仇恨的教会仪式的象征(牧师,伏特加,皮靴子)。在勃洛克的书信中,他多次公开承认自己是无神论者,甚至果决否定宗教:“你知道,我从来不是宗教教徒!”

在勃洛克有的作品中,基督是受苦受难者的激动的心灵的化身,因此也就是把他塑造成一个疲惫不堪、赤贫如洗的漂泊者的形象,或是一个近似浪迹天涯的骑士的形象。而这种“神话”般的,激情的“浪漫主义”的基督形象,却被教会仪式庸俗化了。基督的形象应该是“别的样子”,决不是“宗教仪式”中顶礼膜拜的偶像。但是,恰恰在十二个赤卫军战士的意识中,却依然残存着在人们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了的模式中所表现出来的宗教热情:“主呀,求你庇护!”成了《十二个》第三章的“尾声”;第八章中的安灵悼文:“主呀,请你安慰你女奴的灵魂吧……”听来简直是某个人的哭泣声。在诗人直接引用的赤卫军战士的生动口语中,可以看到为诗人所仇视的教会习俗:“哦,怎样大的雪风呀,上帝保佑我!”甚至在把彼得鲁哈从迷梦中唤醒时的呼喊中也有宗教“祭祀仪式”的痕迹:“彼奇卡!唉,不要讲废话!圣坛前得金帏幕能庇护你什么?”在这里,庇护――也就是“卫护,保全”,同“主呀,求你庇护……”的教会仪式惯用语属同一范围。甚至对基督的名字,勃洛克也保留民间的变异语风:伊稣・基督(исус христос),而不用教会惯用的名字耶稣(иисус)。

2.十二个赤卫队员的象征意义

十二是永远的数目。七是时期的完全,或作暂时的完全;惟十二则是永远的完成。七是四加三,受造者(人)连于造物者(神)。十二是四乘三,受造者(人)化于造物者(神)。七不过是代表人神连在一起而已,十二则表明神施恩于人,收纳人,使受造者溶化在造物者里面;所以七代表时期的完全,十二代表永远的完全。前者表明受造者与造物者接触,所以七代表时期的完全,十二代表永远的完全。前者表明受造者与造物者接触,所以,虽然完全,未免暂时;后者表明受造者与造物者化合,所以,不特完全,且是永远。

一年有十二个月。以色列有十二支派。大祭司的胸牌有十二个宝石。精金桌子上有十二个陈设饼。以琳有十二股水泉。上去探地的人计有十二人。乔舒亚放十二块石头在约旦河里。伊莱贾用十二块石头建立一坛。所罗门用十二只铜牛驮铜海。主耶稣十二岁时上耶路撒冷。读到启示录,我们看见十二的数目,比何处多。妇人头上有十二星的冠冕。新耶路撒冷有十二个门,是十二颗珍珠作的,门上有十二位天使,门上写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名。城墙有十二个根基,上有羔羊十二师徒的名字。生命树结十二样的果子。这里有一件事应当注意:在新天新地的永远的国度里,所有的数目都是十二,并没有七的数目。到了永远的国度就用十二。所以十二是永远的完全。

如此可见,十二在基督教教中所代表的意义是如何的巨大,在这首诗中,勃洛克的标题使用的是十二个,而主人公选用的也是十二个赤卫队员的形象。所以,不管勃洛克自己怎么强调自己是远离宗教的,但他内心还是有着基督的。

3.十字架的象征意义

十字架是基督教专有的意义:即耶稣基督为了拯救他所拣选的人,钉在十字架上担当他们的罪,死在十字架上流血牺牲。第三天复活,胜过死亡。只要信耶稣的就可以得救。这就是十字架的意义。在《十二个》这首诗中十字架一共出现了四次,神父肚子上的十字架以及后三次出现的都是“没有十字架啦”。对于一个受基督教影响很深的民族来说,没有十字架就相当于丢失了信仰,在这里的十字架是心中的十字架,是每个人心中的基督形象。文中除了四次十字架的形象,还出现了一次十字路口,虽然十字路口和十字架所代表的意义不一样,但在这里十字路口代表的是人的抉择,而十字架则表示基督的救赎。两种形象的同时出现,恰恰表现出当时作者所身处赎的社会大环境下人的心理状态,一群新时期的人站在十字路口上,不知该如何前进,等待着救。

4.诗歌中主人公的名字的意义

“……十二个没有圣名的人向着远方走过去”[1]按耶稣的门徒共有十二个人,但是这里讲的十二个没有圣名的人,却是十二个赤卫军,我们也可以把他们当作十二个新世界的使徒来看。诗中作者所选用的主人公的名字就是彼得,这个名字的宗教意义也是很丰富的。圣经中四次提出十二个使徒的名录,都是以彼得当先,卖主的犹大殿后。在马太福音十章提到时,甚至着重地说:这十二使徒的名,头一个叫西门,又称彼得,还有他兄弟安得烈……等。提到主所爱的三个使徒时,也都以他为先:彼得,雅各,约翰。直到今天,我们一提起使徒还是先想到彼得。彼得这个人的性格直爽可爱,热情易冲动。他是使徒中的代表人物,也是当时门徒的发言人,站在领导地位,走在最前面的弟兄。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得到许多教训,学到许多功课。

注释:

[1]十一节《十二个》勃洛克 戈宝权译 ;时代书艺出版社,1948年出版

参考文献:

[1] 勃洛克,戈宝权译,十二个[M],时代文艺出版社

[2] 李玉璞, 东西文化碰撞中的人:东正教与俄罗斯人道主义 [M],北京,华夏出版社

[3] 俄罗斯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集体编写,谷羽,王亚民等译,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史(1890――1920年代初)[M],敦煌文艺出版社

[4] 叶列明娜著,李春林译,关于勃洛克长诗《十二个》结尾的分析[J]

[5] 肖艳丹,廖杨洁,从混沌走向和谐――勃洛克《十二个》主题新解[J]

作者简介:侯雪,研究方向:俄罗斯文学。

上一篇:从皮尔士符号学看《弗兰肯斯坦》 下一篇:厄休拉·勒奎恩:深受道教影响的“世界建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