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学会质疑

时间:2022-05-19 03:30:34

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学会质疑

课堂是出错的地方,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灵动、真实、开放、生成、细致、温情、宽容的生命化世界.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尊重学生独特感受,强调对问题多角度理解,主张不同观点之间争鸣和碰撞.提高学生质疑的能力是一种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中设置疑难,学生是被动的,而学生自己质疑,则变成了主动.一般来讲,孩子比成年人具有更强烈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望.作为教师应当爱护和保持他们的这种特点,孩子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望的一种表现,就是喜欢提出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提出问题,就可以使学习成为一个有准备的、主动的、时刻注意的过程.

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它们是进行探索,有所发明的起点.喜欢提出问题,这不仅是孩子的特点,更是孩子的优点,越是喜欢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可以说就是越有希望的学生.因此,鼓励和保护这种特点,是保障学生今后能成为人才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这种可贵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发扬民主教学,愉快教学,一旦形成了宽松活跃、师生平等的民主教学气氛,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聪明才智就会极大地发挥出来,思维水平也会由此到达更新的高度.

许多物理教师忽视课堂质疑、答疑环节,教师讲完了,学生也练了,就以为完事大吉,其实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要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有了疑惑才能活跃思维,有了疑惑才能增长知识,有了疑惑才能敢于创新.没有问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不可能深入,没有问题,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就不可能深刻.

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长于求同思维,而短于求异思维,而教师过多地关注学生答题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由此造成了有疑不敢质、无问题可质的被动局面,严重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质疑,主要是从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实验中得到的现象、实验的理论解释、理论的逻辑推理等方面提出问题,或从似乎没有问题的地方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使之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平中求奇.

如何让学生学会质疑呢?教师不仅要培养师生情感,让学生敢问.还要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想问.更要会设置情境,让学生会问.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地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大胆地提出猜测性的“质疑”,对培养创造性的思考是非常有利的.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为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动机与兴趣,使学生无疑而有疑,有疑而思解,解题而心悦,教学中教师必须应用科学的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1.提供实验器材,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例如,在讲“磁体与磁场”时,我让学生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器材,自己做实验,并告知学生要针对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学生确实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2.对于已经通过实验探究解决了一些问题,要提出更高的要求

例如,在做“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实验后,有的学生能提出:如何能让电动机转得更快?如何让电动机反转?通过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学生理解了影响电动机转速和转向的因素.

3.利用固有的经验制造“悬念”

例如,在讲“物体的浮沉条件”时,我先将生鸡蛋放入清水中,鸡蛋沉入水底.再往水里放食盐,用搅拌棒搅食盐溶解,直至鸡蛋浮在水面.学生亲眼看到现象,思维活跃,问题自然就出来了.

4.引导学生多从日常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例如,观察湿衣服放在什么地方干得快、树林里地上的光斑、照相机的调焦、杆秤的结构、体育课投出的铅球运行轨迹等,不仅让学生有疑,还真正达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回归生活.

5.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激发学生主动质疑

初中物理教材的一个突出优点是可读性强,构图极为直观形象.教学中应注意尽力发挥教材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预习中找出疑点,提出疑问.

6.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解疑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只有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才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诱发学生探索意识,才能引导学生主动质疑,使学生一直处在高度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质疑答疑,教师要让学生提问题,若学生实在没问题,教师也要再设疑,不管是学生的质疑,还是教师的设疑,所有的问题都应该由学生先解答,实在解答不了或解答不全,教师再解答、补充.在教学中,教师把握好质疑这一环节,不仅能解决有疑不敢质、无问题可质的被动局面,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物理课堂效率.

上一篇:民营小微企业成长战略探析 下一篇:新加坡与香港产业发展路径对比及启示